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444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上下两层车辆段建筑结构,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的轨道通过出入段线轨道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正线轨道连接,所述上下两层之间的联络线轨道设置在出入段信号转换轨道的后方。所述车辆段,能实现双层车辆段的下层停车和上层检修,减少了车辆段的用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此外还可以在该车辆段上盖顶板上建设商住房等其他建筑,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专利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省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双层建筑结构及其生产工艺的布局优化。结束了车辆段只能平面布置的历史,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经过三年的安全运营验证,充分证明具有全国性的示范工程效应。

【背景技术】
[0002]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空间狭小拥挤,现有交通工具由于受道路资源的限制加上交通信号灯的影响,运行速度和效率也受到限制,应对日益增加的客流,采用高架桥设计但高架桥墩占据路面空间,很多城市新建地铁和轻轨,但地铁轻轨成本高,出租车运营效率低、快速公交占据路面资源,普通公交速度慢不适应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这些交通工具和设施均不能有效解决拥堵。
[0003]在解决交通问题上人们也提出很多方案,如根据交通拥堵状况合理调节车流量,单双号限行能使得道路上车辆减少,征收交通拥堵费让通往拥堵区域车流量减少,但这些方案只是在现有交通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而不是终极的解决办法,随着汽车车辆数量的增加其问题又将凸现,因此寻找到一种能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双层建筑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能实现下层停车和上层检修,结束了车辆段只能平面布置的历史,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减少了传统车辆段的占用土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车辆段建筑结构,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的轨道通过联络线轨道进行连接,所述上下两层轨道用于下层停车和上层检修,将一层到二层的联络线设置在出入段线信号转换轨道的后方。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联络线轨道连接车辆段上下两层,立体交叉,上下重叠,其最大纵坡为40%。,最小曲线半径为150m。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下层停车库采用DC1500V钢铝接触轨供电系统,上层检修库使用DC1500V安全滑触线供电系统。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能实现双层运行和双向通行,减少了交通系统的占用空间和占用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此外还可以在轨道交通的顶部的地面上建设房屋等,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建筑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的结构图;
[0012]其中:1、轨道2、联络段轨道3、上层车辆段4、下层车辆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案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技术措施。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技术措施,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案例的限制。
[001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包括上下两层车辆段建筑结构,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的轨道通过出入段线轨道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能实现双层车辆段的下层停车和上层检修,将一层到二层的联络线设置在出入段线信号转换轨道的后方,双层建筑结构、立体出入段线、联络线、接触轨供电系统、车辆整备、车辆检修、综合管理、后勤保障及培训基地,有机的融为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车辆段工艺布置理念和传统思路。所述联络线轨道连接车辆段上下两层,立体交叉,上下重叠,其最大纵坡为40%。,最小曲线半径为150m。
[0016]双层车辆段设计必须首先解决两层车库线路布置方案,应满足各种运营工况要求关键技术难题,保证车辆段使用功能。设计通过对各种运营需求的分析和模拟计算,提出了“段外一层,段内两层”的线路布置原则,将第二层至第一层的线路定位为联络线,设置在出入段线信号转换轨的后方,简化了信号设计和行车调度。
[0017]所述建筑结构不仅为双层超级大柱厚板结构,且其上盖还要进行物业开发,克服了物业住宅为大底盘多塔结构、竖向结构荷载不均匀的技术难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设在三层,距地面23.9m高度完成高位转换,结构复杂,超越了相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一 SATWE”对平台结构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和时程分析,并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一 PMSAP”进行复核,保证了结构安全。使双层车辆段上盖建筑通过转换平台成功进行物业开发。
[0018]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第一层停车库采用DC1500V钢铝接触轨供电系统,第二层检修库使用DC1500V安全滑触线供电系统,即确保安全,又提高了效率。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建筑结构比现行《规范》大大减少了结构变形缝的数量,优化了使用功能,降低了漏水风险,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0019]上、下层联络线轨道采用了大坡道、小半径无缝线路设计,轮轨作用力、钢轨温度应力、断轨力等十分复杂,同时受柱网、限界等诸多因素限制,无法采用独立的桥梁结构,只能利用建筑柱网作为主结构体系。充分、混合利用了《桥梁规范》及《建筑规范的相关标准》,破解了 “建桥合一”的技术难题。
[0020]由于二层车库调车作业和大型部件运输不方便,设计优化了作业工艺,采取“就地现车修程”为主的作业方式,在车顶作业平台设置了电源插座等设施,列车的空调、车门等故障可在原位进行检查和修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调车和大部件装卸作业。
[0021 ] 对于上下层调车工艺,提出了 “普通车自走,故障车双机牵引”的设计方案,使用普通工程车适应了上下层出入段线大坡道、小半径的线路标准。
[0022]所述双层车辆段设计必须首先解决二层车库线路布置方案应满足各种运营工况要求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保证车辆段使用功能。对各种运营需求的分析和模拟计算,提出了“停车进入一层,检修进入二层”的线路布置原则,将二层至一层的线路定位为联络线轨道,设置在出入段线信号转换轨的后方,简化了信号设计和行车调度。并对列车上、下二层车库、调车、故障车取送等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研宄,提出上下层联络线轨道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可执行出入段线设计标准,即最大纵坡40%。,最小曲线半径150m。
[0023]车辆段的建筑设计对二层周、月检修库的作业工艺进行了创新优化,提出了 “惯性入库+滑触线就位”的方案,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保证了特殊情况下的可靠性。考虑到二层车库调车作业和大型部件运输不方便,设计优化了作业工艺,采取“就地现车修”为主的作业方式,在车顶作业平台设置了电源插座等设施,列车的空调、车门等故障可在原位进行单元检查和单元修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调车和大部件装卸作业。对于上下层调车工艺,提出了 “普通车自走,故障车双机牵引”的设计方案,使用普通工程车满足了上下层出入段线大坡道、小半径的线路标准。
[0024]上、下层联络线端轨道采用了大坡道、小半径无缝线路设计,轮轨作用力、钢轨温度应力、断轨力等十分复杂,同时受柱网、限界等诸多因素限制,无法采用独立的桥梁结构,只能利用建筑柱网作为主体结构,故采用铁路桥梁计算模型进行民用框架结构计算,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0025]所述系统不仅为双层布置,而且其上盖还要进行物业开发。上盖物业住宅为大底盘多塔结构、竖向结构不均匀,转换层设在三层(23.9m)高度完成高位转换,结构复杂,超出了相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创新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一 SATWE”对平台结构进行“建筑与桥梁结构”整体分析,并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一 PMSAP”进行复核,创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桥梁与高层建筑结构双重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结构安全。
[0026]DC1500V安全滑触线供电系统需要具备列车入库牵引供电和列车牵引系统检查调试供电的功能,必须解决集电小车的DC1500V高压受流、走行动力、走行机构、控制与同步、可靠性、安全保护等关键技术。设计经过技术攻关,慎重决策关键部件从国外引进,在全球首次实现了 DC1500V滑触线供电。
[0027]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实现了双层运用,减少了传统车辆段占用空间和占用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此外还可以在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的上盖建设房屋等,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车辆段建筑结构,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的轨道(I)通过联络线轨道(2)进行连接,所述上下两层轨道用于下层停车和上层检修,将一层到二层的联络线设置在出入段线信号转换轨道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线轨道(2)连接车辆段上下两层,立体交叉,上下重叠,其最大纵坡为40%。,最小曲线半径为15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双层车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层车辆段,下层停车库采用DC1500V钢铝接触轨供电系统,上层检修库使用DC1500V安全滑触线供电系统。
【文档编号】B61B1/00GK204136981SQ201420491193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卡丁, 周勇, 杨少林, 刘维, 朱小刚, 张波, 孙波, 杜心言, 张中安, 骆汉宾, 刘献佳, 方昌福, 陈汉谋, 赵文银, 金先京, 陈罄超, 熊建, 衡会, 徐久勇, 宋朝斌, 杨培锐, 周运斌, 周书伟, 周欢, 吴军, 汪晓江, 袁珏, 叶冲, 向骏, 张宏, 张翼, 江安, 万曲波 申请人:刘卡丁, 周勇, 杨少林, 刘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