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货运车厢的车厢附属装置以及带有这种车厢附属装置的货运车厢、带有这种货运车厢的货物转运设备和货物转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723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用于货运车厢的车厢附属装置以及带有这种车厢附属装置的货运车厢、带有这种货运车厢的货物转运设备和货物转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零担货物、尤其是集装箱货物、优选为尤其是例如栅格箱的标准化容器形式的(小型)包装物的用于货运车厢的车厢附属装置,以及带有这种车厢附属装置的货运车厢、带有这种货运车厢的货物转运设备以及用于转运零担货物的货物转运方法。零担货物在物流中是指能够单件运输的任何运输货物。零担货物尤其是指包装物,例如盒箱或栅格箱或者载货的货板、机器或设备零件、电缆盘、纸卷或者成卷片材和桶。零担货物例如不包括不带自有容器而泵入运输车辆中的液体货物或者气体。沙、煤、谷物等固体只要未经包装便是散装货物或者抽吸货物。
背景技术
:参阅DE102009012159A1可知一种用于集散站或者站台发车的联合货运的货物转运设备,用于将诸如集装箱、牵引半挂车、载重汽车挂车、多节列车的挂车、常规的联合装载单元(ISO,C型)等货物从公路转运或者移置至铁路,反之亦然。在此,通过借助横向运输装置对变换承载元件或者车厢附属装置的同轨(schienengleich)的水平横向运载进行转运或者移置。同轨表示无需特殊的站台高度,即集散站或站台的转运地面具有与轨道设施的轨条或车厢的车桥高度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工作水平。DE102009012159A1中所述的货物转运设备具有带两个道条的轨道设施,以及在轨道设施旁且与其平行布置的大致同轨的运载道。此外,货物转运设备具有用于变换承载元件从铁路车厢到运载道的横向运输或反向运输的多个往返杆。往返杆分别具有升降机构,并且在布置于运载道的横向槽底部中的支承轨元件上可横向往复移动。装载货物放置和支承于盆状变换承载元件上。在此情形下,变换承载元件支承于铁路车厢的两个侧壁上。为了卸载铁路车厢,将往返杆移动到铁路车厢的下方,借助升降机构抬升该变换承载元件,并且车厢侧壁向外侧翻离。在此情形下,车厢侧壁枢转至位于支承轨之间的空隙中,从而支撑变换承载元件的往返杆能够跨越所述车厢侧壁。然后再通过下降使变换承载元件降到运载道上。DE102009012159A1中所述的货物转运设备适用于大型零担货物,诸如集装箱、牵引半挂车、载重汽车拖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选用于同轨横向运载的车厢附属装置,利用该车厢附属装置,能够快速、便捷且成本低廉地转运零担货物、尤其是集装箱货物,优选为利用填充有的散装运货的标准化或统一的容器(诸如栅格箱)形式的零担货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这种车厢附属装置的货运车厢、一种带有这种货运车厢的货物转运设备以及一种快速、便捷且成本低廉的用于转运散装零担货物、尤其是集装箱货物的货物转运方法。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22、29和34的特征得以达成。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参阅各个后续从属权利要求。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通过示例对本发明予以详述。其中:图1示出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的透视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按照其一般实施方式中带有货运车厢和卸货的车厢附属装置的区段的透视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带有卸货的车厢附属装置、货架操作机和高架仓库的区段的透视示意图;图4示出参照图3的货物转运设备的另一透视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可在高架仓库旁移动的车厢附属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图6示出参照图5的可移动的车厢附属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带有部分敞开、向高处翻折的车厢附属装置侧盖的透视示意图;图8示出往返杆的透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1(图2至图5)用于货车的装载和卸载,尤其用于将货物从公路、工厂或制造厂转运至铁路,反之亦然,其中,借助同轨的横向运载进行转运。对此,货物转运设备1具有带有两个彼此平行的轨条或道条2a、2b的至少一个铁轨或者轨道设施2,带有车头(未示出)及挂接于其上的铁路车厢或货运车厢3的货车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道条上。特别是,在轨道设施2的外旁两侧分别设置大致同轨的运载道4。同轨表示运载道4的道表面对应于铁轨上棱的高度或者仅比轨道上棱的高度略高出例如10至50cm。相比之下,采用起重机时,将负重抬升约5m。此外,货物转运设备1还具有至少一个横向运输构件,尤其是往返杆5,其可横向于(即垂直于)道条2a、2b在运载道4的横向槽6底部中移动。对此,在横向槽6中存在传送道7,往返杆5可在其上横向于道条2a、2b移动,例如滑动支承或者滚动支承于其上。按公知方式,传送道7可以是支承轨(参阅WO2007/104721A1),在该承载轨上,往返杆5可横向于道条2a、2b移动,例如滑动支承或者利用其运输滚轮而滚动支承于其上。作为其替选方案,传送道7本身具有位置固定的运输滚轮,往返杆5滚动支承于其上(参阅DE102009012159A1)。优选地,每个货运车厢3均有两个往返杆5和四个传送道7,即轨道设施2的每侧各有两个。传送道7相应止于道条2a、2b前。然而,在两个道条2a、2b之间存在传送道区段7a,它们布置于传送道7的延伸部位中,从而往返杆5能够从传送道7移动至传送道区段7a,反之亦然。由此,按公知方式,往返杆5能够移动到货运车厢3的下方,下文还会对此予以详细阐述。在道条2a、2b之前,传送道7分别具有空隙8(图4),货运车厢3的车厢底架10的可翻折的车厢侧壁9处于该空隙中,下文还会同样对此予以详细阐述。延伸构型的往返杆5(图3、图8)具有按公知方式设置于上侧的杆升降机构11,其用于将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从运载道4抬升及放置在运载道4上。下文还会同样对此予以详细阐述。此外,货物转运设备1还具有多个位置固定的升降机构13,用于将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从车厢底架10或从根据本发明的往返杆5抬升及放置在车厢底架10上或往返杆5上。升降机构13优选在相应运载道侧分别于两侧布置成紧邻道条2a、2b。有鉴于此,升降机构13并非布置于两个道条2a、2b之间,而是布置于二者之外,但优选布置于道床中。升降机构13优选是指通过电动机、转轴和转轴螺母的组合驱动的机械式升降传动机构,替选方案是液压驱动的升降机构13。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图1和图2)是带有覆盖或封闭式车厢附属装置12的平板车。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主要区分标准结构(UIC-E类)和特殊结构(UIC-F类)的不带车顶的敞篷货运车厢与标准结构(UIC-G类)和特殊结构(UIC-H类)的带固定车顶的覆盖式货运车厢。另一种车厢结构是平板车,其又主要分为标准结构(UIC-R类)或特殊结构(UIC-S类)的带转向架的平板车。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由此优选是指UIC-S类的货运车厢3。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图1和图2)相应具有车厢底架10和置于其上、尤其是挂接于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图1至图6),其容纳待运输的零担货物。此外,货运车厢3具有平行于道条2a、2b延伸的水平车厢纵向3a和与之垂直的水平车厢横向3b以及垂直的车厢垂向3c。按公知方式,车厢底架10具有车厢框架14以及在车厢纵向3a上彼此间隔的尤其双轴的两个转向架15,用于在轨道设施2上移动货运车厢3。取代转向架15,也可能存在单轴(未示出)。车厢框架14具有两个在车厢纵向3a上彼此间隔的车身前端或者车厢头部16,它们各自布置于车厢底架10的端侧或者尾侧。按公知方式,两个车厢头部16各自支承于两个转动架15之一上。在此情形下,两个车厢头部16均与相应的转向架15固定连接。从车厢纵向3a来看,货运车厢3的两个车厢头部16还分别具有背向其他相应车厢头部16的外侧第一头部端16a和面向其他相应车厢头部16的内侧第二头部端16b。在外侧头部端16a处,车厢头部16分别具有两个公知的缓冲部17。此外,两个车厢头部16分别具有带多个彼此固定连接(尤其是焊接)的尤其方形的框架撑杆或纵梁和横梁19的头部框架18。此外,在两个车厢头部16的上侧和中央还存在公知的主销锁止机构20,用于在相对于车厢底架10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容纳且锁定或锁止车厢附属装置12的主销21。主销锁止机构20的构型优选参阅DE102009015775A1。也就是说,主销锁止机构20具有基架和可相对于基架调节高度的承载台,该承载台具有台板,其带有用于容纳车厢附属装置12的支承面的水平台板上侧。另外,主销锁止机构20具有锁止件,用于水平和/或竖直地锁止主销,其中,通过将车厢附属装置12降至货运车厢3上方,可自动激活水平和/或竖直的锁止,并且通过从货运车厢3抬升车厢附属装置12,能够自动解开水平和/或竖直的锁止。车厢框架14还具有两个车厢侧壁9(图1和图2)。这两个车厢侧壁使两个车厢头部16彼此刚性连接,即彼此无法移动且无法转动。在此情形下,车厢侧壁9各自围绕与车厢纵向3a平行的侧壁摆动轴线22支承于车厢头部16。货运车厢3的两个车厢侧壁9的两个侧壁摆动轴线22彼此平行并在车厢横向3b上彼此间隔且彼此对准。两个车厢侧壁9分别具有壁内侧9a、在车厢横向3b上与其相对的壁外侧9b、壁上棱9c和壁下棱9d。此外,货运车厢3的两个车厢侧壁9分别具有两个端侧的支承接片23和布置于其间的中间负载接片24。两个支承接片23与负载接片24彼此固定相连,尤其是一体构成。负载接片24用于承托或者支承车厢附属装置12。两个支承接片23用于使车厢侧壁9以可绕相应的侧壁摆动轴线22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厢头部16,尤其是头部框架18。对此,车厢侧壁9尤其分别具有四个支承臂25,它们各自在一端与支承接片23固定连接,即以无法移动且无法转动的方式连接,尤其是与这些支承接片焊接。每个支承接片23优选具有两个支承臂25。支承臂25优选从壁内侧9a延伸出来并且向下延伸越过壁下棱9c。支承臂25在另一端分别具有摆动轴承,用于使车厢侧壁9以可绕相应侧壁摆动轴线22枢转的方式受到支承。车厢头部16同样具有相对应的摆动轴承。每个货运车厢3还具有至少四个第一锁定机构(未示出),用于将车厢侧壁9锁定或锁止成其折拢状态(图1)。特别是,每个车厢侧壁9均有至少两个第一锁定机构,其中,每个支承接片23各有一个第一锁定机构。故锁定机构各自布置于支承接片23的区域内并将其与车厢头部16锁合。此外,锁定机构的构型优选参阅DE102012004945A1。据此,第一锁定机构具有两个可在车厢纵向3a上往复移动的锁销。这两个锁销分别以可在车厢纵向3a上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头部框架18。此外,锁定机构分别具有两个固定于侧壁的带锁隙的锁壳。锁销能够缩回锁隙,并且从锁隙中向外伸出。在缩回的状态下,车厢侧壁9与车厢头部16锁合。针对每个锁销而言,第一锁定机构还分别具有优选相同的杠杆机制,用于操纵锁销、即使锁销缩回或伸出。优选地,每个货运车厢3还具有根据DE102012004945A1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通过套装车厢附属装置12而激活。为了操纵第一锁定机构,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1分别具有摆动与解锁机构26(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这样摆动与解锁机构同样参阅DE102012004945A1。摆动与解锁机构26用于解除通过锁销引起的车厢侧壁9的锁定,以及用于以可控的方式引导车厢侧壁9的掀起和折拢。在此,每个第一锁定机构均有摆动与解锁机构26。摆动与解锁机构26分别具有两个操纵杆,它们如此操纵第一锁定机构的两个杠杆机制,使得两个锁销移动到其移出的状态。此外,摆动与解锁机构26分别具有可绕与车厢纵向3a平行的摆动轴线摆动的摆杆,其承托车厢侧壁9。通过摆杆的摆动能够将车厢侧壁9掀起和折拢。如前已述,车厢底架10、尤其是车厢侧壁9用于承托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该车厢附属装置具有与车厢纵向3a平行的附属装置纵向12a、与车厢横向3b平行的附属装置横向12b以及与车厢垂向3c平行的附属装置垂向12c。从附属装置纵向12a来看,车厢附属装置12还具有第一附属装置端部27a和第二附属装置端部27b。如前已述,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是指封闭的货运车厢3。因此,车厢附属装置12呈封闭式或覆盖式或棚式构造并且具有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和封闭的附属装置顶部31。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附属装置端壁30和附属装置顶部31界定出车厢附属装置12的车厢附属装置内室38或使其与外部隔绝。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优选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中的至少一个和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优选由尤其带加固筋的金属板实心构成。这类构件具有承载功能。在此,这类构件并非必须实心构造,而是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呈支承结构。附属装置顶部31同样能够如此构造。作为替选方案,附属装置顶部31是指遮蓬或者杆桁架与在其上绷紧的遮蓬的组合。此外,附属装置顶部31不必构造成完全平整,而是能够例如具有平整的中央顶部区段31a,其经由两个倾斜的外面或侧面顶部区段31b连接至相应的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并且经由两个倾斜端面顶部区段31c连接至相应的附属装置端壁30。侧面顶部区段31b于两侧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连接至中央顶部区段31a。端面顶部区段31c于两侧在附属装置纵向12c上连接至中央顶部区段31a。向下及向外界定车厢附属装置12的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优选分段构造并且具有两个水平的端面底壁区段32、一个水平的中央底壁区段33和两个尤其竖直的底壁区段34,它们使两个端面底壁区段32之一与中央底壁区段33相连接。从附属装置纵向12a来看,中央底壁区段33布置于两个端面底壁区段32之间。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由此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分段构造。此外,从附属装置垂向12c来看,中央底壁区段33布置成相对于两个端面底壁区段32向下偏移。故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布置成相比两个端面底壁区段32更低。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底部壁板区段32、33、34分别在车厢附属装置12的整个宽度或横向宽度上延伸。底部壁板区段32、33、34还分别具有区段外侧32a、33a、34a和区段内侧32b、33b、34b。两个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分别具有主销21,其从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的区段外侧32a竖直向下突伸。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优选构造成垂直于附属装置横向12b。它们分别在侧面封闭车厢附属装置12。因此,它们分别连接至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和附属装置顶部31。此外,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30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打开。例如,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由金属板实心构成并且能够掀起,其中,其优选可围绕与附属装置纵向12a平行的附属装置侧壁摆动轴线35向上翻转或摆动(参见图3、图5)。实心的壁状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当然也可额外折叠(参见图4、图7)或者以多件方式由多个可打开的活动盖板组成(未示出)。如前已述,可打开的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却不必由金属片实心构成。它例如也能够构造成带有或不带有杆的可收卷或者可折合的遮蓬或者其他构造。为了打开,车厢附属装置12优选具有适宜的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利用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以可令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打开且再使其闭合的方式保持连接。所需的驱动能量例如以感应方式或者借助于例如滑动或插接的机械式触点而通过电源来提供。于是,相应的接触元件分别位于车厢附属装置12处和货物转运设备1中。作为替选方案,货物转运设备1具有外置(即不与车厢附属装置12固定相连)的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未示出),其能够以可令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打开并再将其闭合的方式与其形成连接。这能够例如经由形状配合而能够分离的离合器将外置电动驱动装置的扭矩传递到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的打开传动机构来实现,该打开传动机构布置于车厢附属装置12中。打开当然也能够手动进行。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优选构造成垂直于附属装置纵向12a。此外,它们将车厢附属装置12连接至两个附属装置端部27a、27b之一。此外,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分别连接至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尤其是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和附属装置顶部31。根据本发明,车厢附属装置12还具有多个(图3至图7)、优选为两个(图1和图2)支承元件41,尤其是由金属制成的固定或可翻转的角件,优选钢角,它们用于使车厢附属装置12直接支承于车厢侧壁9上,尤其是壁上棱9c上。支承元件41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向外伸出超过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两个附属装置元件41的水平支承面(该支承面支承于壁上棱9c上)优选基本上布置在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的高度上。两个支承元件41优选与竖直的底部壁板区段34固定相连并且在外侧成形于其上。根据本发明,车厢附属装置12还具有至少一个竖直的中间壁36和至少一个水平的中间底部37a、37b、37c。优选地,车厢附属装置12具有多个与附属装置纵向12a垂直的竖直的中间壁36和多个水平的中间底部37a、37b、37c。中间壁36和中间底部37a、37b、37c将车厢附属装置内室38分为优选为方形的单个隔间或格层或隔厢39。此外,中间壁36和中间底部37a、37b、37c优选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并且优选呈实心构造或者构造成格栅。优选地,车厢附属装置12具有下部的水平第一中间底部37a,其布置于与两个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相同的高度上并且连接至这两个底部壁板区段。此外,存在中部的水平第二中间底部37b,其布置于第一中间底部37a的上方。此外,优选存在上部的水平第三中间底部37c,其布置于第二中间底部37b的上方及两个附属装置端壁30的上端处。中间底部37a、37b、37c优选分别延伸经过车厢附属装置12的整个长度。此外,存在多个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彼此相邻的竖直中间壁36。这些中间壁优选贯穿车厢附属装置12的整个高度。由此,从附属装置垂向12c来看,车厢附属装置12具有三个相叠布置的水平隔厢排51a、51b、51c,即下部的隔厢排51a、中部的隔厢排51b和上部的隔厢排51c。此外,在第三中间底部37c与附属装置顶部31之间形成装载空间,在装载空间中例如能够布置有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和/或通风设备或冷却设备。隔厢排51a、51b、51c分别具有多个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彼此相邻且高度相同的隔厢39。此外,下部的隔厢排51a在下面由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界定、在上面由下部的中间底部37a界定以及在端面由两个竖直底部壁板区段34界定。中央隔厢排51b在下面由下部的中间底部37a界定、在上面由中央的中间底部37b界定以及在端面由两个竖直的附属装置端壁30界定。上部的隔厢排51c在下面由中央的中间底部37b界定、在上面由上部的中间底部37b界定以及在端面由两个竖直的附属装置端壁30界定。从车厢纵向12a来看,下部的隔厢排51a由此构造成比两个布置于其上的隔厢排51b、51c更短。从车厢纵向12a来看,两个隔厢排51b、51c在两个附属装置端部27a、27b向外伸出超过下部的隔厢排51a。或者,下部的隔厢排51a相对于两个其他的隔厢排51b、51c在两个附属装置端部27a、27b处向内偏置。这尤其是通过附属装置底部壁板28的分段走势来实现。单个隔厢39优选具有下列尺寸:优选尺寸[cm][cm]内部长度200至400300至340内部宽度240至260250至255内部高度80至140105至120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优选具有至少3m、优选为3至4m、更优选为3至3.30m的最大自由内部高度(其由相叠布置的隔厢39的内部高度之和得出)。也就是说,在三个隔厢排51a、51b、51c的情况下,优选相应等高的隔厢39优选分别具有1至1.33m、优选为1至1.1m的自由内部高度。单个隔厢39用于容纳方形容器或盒或箱40等,它们填充有散装的运输货物或集装箱货物。容器40尤其是指栅格箱。容器40敞开或者在上部敞开,故不具有顶盖。此外,容器40具有多个容器底脚40a,用于将容器40反之在地基上。由此,容器底壁与地基隔开,并且容器40能够被叉式装卸机或货架操作机抓持。此外,优选使容器40标准化。该标准可以是国际或国家标准或者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的制造商或用户的内部工厂标准。优选地,容器40是栅格箱,其按照DlNEN1362:1998-03或者DIN15155:1986-12来进行标准化。容器40在车厢纵向12a上以每个间隙几厘米、尤其1至2cm的空隙作为公差而形状配合地布置于隔厢39中,由此自动通过竖直中间壁36来确保防止在车厢纵向3a或附属装置纵向12a上打滑。在彼此相邻的容器40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容器40与相应的界定隔厢的中间壁36或附属装置端壁30或相应的竖直底部壁板区段34之间存在间隙。故每隔厢39的总公差介于4至8cm之间。或者,隔厢39的彼此并列布置的容器40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的总长度(各个长度的总和)比隔厢39的内部长度小4至8cm。也就是说,容器40的在车厢纵向12a上的延伸长度除几厘米的公差之外相当于布置有容器40的相应隔厢39在车厢纵向12a上的延伸长度,这几厘米的公差就能够在无需夹固的情况下进行装载。由此,即便在容器40在行驶期间出现打滑的情况下也会确保卸料时还能目标明确地抓住容器40。这同样适用于车厢横向12b。倘若多个容器40布置于一个隔厢39中,则其总尺寸相应与隔厢39的尺寸相协调。在此,从附属装置纵向12a以及从附属装置横向12b来看,多个(尤其是相应两个)容器40能够彼此并列地布置于相同的隔厢39中。在此,优选如此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的外部尺寸,即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遵照欧洲机械工程运营商规定的装载量中的一种或多种装载量、尤其是德国铁路按照采用货车的国际协定(2006的RIV)的附录II图表1.4的装载量和/或按照RIV的附录II的图表1.6的SBB的装载量和/或车辆限制,该车辆限制依据一个或多个在欧洲技术规格共同工作能力的货运车厢(TSI)、欧盟委员会第2006/861/EG号决议、文件号K(2006)3345中所确定的运动学方面的基准线、尤其是基准线Gl,G2、GA,GB,GC,GB1、GB2、GB3.3等。在此,选取装载量或者所使用的基准线取决于欧洲应用领域或者车厢附属装置的许可类型,其不仅能够视为载货而且也能够允许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铁路车厢的附属组件。优选地,车厢附属装置12具有下列外部尺寸:根据本发明,车厢附属装置12还具有至少一个尤其移动式的数据载体,例如RFID芯片、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数据载体上主要包含关于车厢附属装置12的载货的信息,例如件数、重量、零部件号等。然而,数据载体首要包含下列信息:车厢附属装置的各个隔厢39装有何种载货,可选地,附加隔厢39的几何性质。如果隔厢39被标准化,这就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包含关于以下方面的确切信息:每一个容器40包含的内容以及该容器布置的位置。由于分成各个隔厢39,故可非常简便准确地存储关于安放位置的信息。作为附加方案或替选方案,车厢附属装置12还能够具有基准点、尤其是视标,它们由装载和卸载器件42自动借助于评估软件在数码相机的图像中得以识别。视标能够作为相应由点、矩形、直线和圆构成的标记尤其布置于隔厢39的竖直分界壁与水平分界壁之间的交点处。装载和卸载器件42优选是指公知的货架操作机43(图3至图5)。货架操作机(RBG)是通过导轨导引的单辙车辆,用于在高架仓库中操作货品。存在这种货架操作机:其能够经由道岔系统操作整个仓库或工厂或者利用转换器来转换过道,并且存在这类货架操作机:其仅在一个档位中工作(与过道相连的货架操作机)。自动化程度各自按照应用情况从手动直到完全自动化。在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方法的范围内所采用的货架操作机43完全自动化。货架操作机43具有至少两个水平叉44,用于承托容器40。这两个叉44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可伸缩移动。对此,货架操作机43具有相应的驱动机构。优选地,叉44可在两侧伸缩。也就是说,叉44不会仅向车厢附属装置12的方向伸出,而是也会在相反的方向上伸出。此外,叉44也能够借助于相应的驱动机构在附属装置垂向12c上往复移动。货架操作机43还在运载道4旁(在其背向于轨道设施2的一侧)以可在车厢纵向3a或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往复移动的方式布置于轨道52上。对此,同样存在适宜的驱动机构。此外,货架操作机43具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货架操作机43的移动以及控制叉44的运动。控制装置例如能够与主机保持信号传输的连接,或者将关于车厢附属装置12的内容的数据进一步传送至外置的数据处理设备。同样,货架操作机43具有用于读取车厢附属装置12的数据载体的构件和/或用于识别基准点的构件。这些构件尤其是指例如数码相机的光学构件、磁传感器或者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这类构件与控制装置保持信号传输的连接。下面将详细阐述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方法:只要没有货物列车位于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1中,摆动与解锁机构26便处于其未开动的初始待机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摆动与解锁机构26从轨道设施2移开。也就是说,摆动与解锁机构26并非位于货运车厢3的移动路径(外部尺寸限界)中。此外,摆杆以及摆动与解锁机构26的操纵杆都处于其未开动的初始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往返杆5位于运载道4上。在此情形下,货物转运设备能够布置于工厂或厂房、物流中心或货物配发中心等内。此时,带有多个货运车厢3的货物列车驶入货物转运设备1中。每个货运车厢3包含放置在车厢底架10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在此情形下,车厢附属装置12的支承元件41位于两个车厢侧壁9的壁上棱9b上。此外,两个主销21布置于两个主销锁止机构20中并且被这些主销锁止机构锁定。由此,车厢附属装置12在水平方向上与车厢底架10锁合。两个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由此布置于两个车厢头部16上方。然而,从车厢纵向12a来看,下部的隔厢排51b布置于两个车厢头部16之间。或者,从车厢纵向12a来看,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和两个竖直底部壁板区段34布置于两个车厢头部16之间。在此,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布置于轨道设施2的轨道上棱的紧上方,尤其是其上方15至50cm处、优选为18至24cm处。货物列车此时驶入货物转运设备1中,并且在此驶越与道床相连的升降机构13。此时,只要带有货运车厢3的货物列车停留于根据本发明的货物转运设备1中,车厢附属装置12便借助位置固定的升降机构13从车厢底架10升起。它们卡合于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在此,如果存在第二锁定机构,则该其因抬升而自动解锁。优选地,同时或稍后,摆动与解锁机构26在车厢横向3b上朝向等待中的货运车厢3移动。此时,如此操纵摆动与解锁机构26,使得操纵杆将锁销驱动至其非锁合位置。由此解锁车厢侧壁9。同时,摆杆如此向上摆动,直至其在外侧抵靠于车厢侧壁9上。由此阻止车厢侧壁9不受控制地向外翻离。此时,摆杆向下摆动,并且优选仅因重力置于其上的车厢侧壁9向外翻离。当车厢侧壁9完全翻开时,它们位于上述传送道7的空隙8中。因此,往返杆5此时能够跨越车厢侧壁9。它们此时被激活并且在车厢横向3b上经过翻离的车厢侧壁9一直移动到车厢附属装置12下方。在此情形下,杆升降机构11伸出。于是,车厢附属装置12借助升降机构13置于往返杆5的杆升降机构11上。装载有车厢附属装置12的往返杆5在车厢横向3b上跨越翻离的车厢侧壁9从车厢底架10离开并且移向运载道4。在此,车厢附属装置12以公知方式借助杆升降机构11下降并且置于运载道4上。车厢附属装置12中所包含的载货此时能够以不同方式在卸载车厢附属装置12后由车厢底架10来进一步运输。根据一个变型方案,货物转运设备1如上所述具有货架操作机43,其布置于运载道4背向于轨道设施2的一侧并且能够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往复移动。在货架操作机43的背向于运载道4的一侧布置有高架仓库45。货架操作机43此时以自动借助于其控制装置来控制的方式移向车厢附属装置12并且读取数据载体。作为替选方案,直接由阅读器读取车厢附属装置的数据载体,该阅读器与货架操作机43布置于运载道4处或者运载道4之中或旁边无关,或者作为可移动的阅读器由操作人员拿到车厢附属装置12处,或者利用电缆连接插接至车厢附属装置12。在打开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后,货架操作机43开始以自动化控制的方式单独卸载各个容器40。将容器40从车厢附属装置12中取出,并且在预定位置放进高架仓库45中。例如由主机操控货架操作机43。打开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手动进行或者自动化借助于车厢附属装置或者外置的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来进行。打开过程例如借助于主机例如通过货架操作机43来启动,货架操作机将相应的信号发送至附属装置侧遮盖部打开机构。根据另一变型方案(未示出),取代高架仓库45,存在其他仓库。仓库、尤其高架仓库45例如也能够用作中间仓库。容器40也能够停放到地面上。根据又一变型方案(未示出),取代高架仓库45,存在运输工具、例如传送带、滚道、输送滚道或者物流小车。于是,自动化将容器40置于相应的运输工具上,并且由运输工具自动化朝向特定地点运走,例如朝向高架仓库或者直接朝向生产线运走。作为其替选方案,车厢附属装置12并不直接放置到运载道4上,而是放置到可移动的等待底盘46上,其在运载道4上待命。特别是,在此情况下,货物转运设备1也能够布置于货运车站中。可移动的底盘46构造成至少两轴、优选为三轴并且具有至少四个轮47。此外,底盘46具有辕48或者用于耦接至牵引车的其他耦合构件。此外,底盘46分别具有一个支承面49,用于承托两个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之一的区段外侧32a。此外,底盘46在上侧和中央于支承面49的区域中分别具有一个公知的主销锁止机构50,用于容纳和锁止车厢附属装置12的主销21,该主销锁止机构的构型优选同样参阅DE102009015775A1。在将车厢附属装置12放置到底盘46上时,一方面使得两个端面底部壁板区段32的区段外侧32a相应地放置到两个底盘46之一的支承面49上。此外,还将主销21引入并且锁合于相应的主销锁止机构50中。此时,能够手动或者自动化耦接可移动的牵引车辆,并且将带有载货的车厢附属装置12朝向相应的特定地点移动。底盘46当然也能够构造为无人驾驶的不带有辕48的自运行牵引车辆(未示出)。作为另外的替选方案,还能够将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用作移动式中间仓库。也就是说,将车厢附属装置12放置到运载道4上并且逐步卸载。例如,在此情况下,运载道4构造成宽至使得车厢附属装置12如此远离轨道设施2,即在轨道设施2与车厢附属装置12之间有用于装载和卸载其他车厢附属装置12的位置。装载车厢附属装置12的方式与卸载的方式相反。也就是说,车厢附属装置12能够借助于货架操作机43来自动化装载,其中,例如将容器40从高架仓库45或者运输工具中取出。特别是,带有底盘46的可移动的车厢附属装置12也能够在货物转运设备1外部来进行卸载和装载。这也能够手动进行或者非自动进行,尤其是通过公知且世界范围内采用的叉车进行卸载。于是,装载后的车厢附属装置12再借助于往返杆5从运载道4或者底盘46抬升并且朝向车厢底架10移动。在从底盘46抬升时,自动化解锁主销21。在此,它们借助于位置固定的升降机构13从往返杆5抬升,并且往返杆再移回到运载道4。车厢侧壁9借助摆动与解锁机构26折拢,并且与车厢头部16锁合。然后,车厢附属装置12借助位置固定的升降机构13置于车厢侧壁9上并且挂接于其中。在此情形下,主销21引入并且锁合于主销锁止机构20中。此时,货物列车能够再离开货物转运设备1。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言而喻,车厢附属装置12具有一个或多个与车厢横向12b垂直的竖直中间壁(未示出)。在此情况下,能够打开两个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然而,优选地,不存在这类中间壁,以便在附属装置侧遮盖部29打开时,能够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完全接近车厢附属装置12或者能够由货架操作机43将其彻底抓牢。此外,各个隔厢39能够在高度/宽度/长度尺寸方面有所不同。然而,优选如上所述,将隔厢排构造成使其由彼此相邻的具有相同高度的隔厢组成。货物转运设备1也能够具有其他尤其是位置固定的升降机构,其布置于运载道4上。借助于这些升降机构,车厢附属装置12能够从往返杆5抬升并且能够在移开往返杆5后下降到运载道4上或者移动到车厢附属装置12下方的底盘46上。在此情况下,往返杆5不具有自身的杆升降机构11并且能够更轻型地构造。为将车厢附属装置12放置到往返杆5上,首先抬升车厢附属装置12,将往返杆5移动到其下方,酌情移开底盘46并且将车厢附属装置12下降到往返杆5上。此外,也能够在并未将车厢附属装置12放置到运载道4上的情况下取走容器40。特别是,当存在用于容器40的运输工具时,其在卸载后立即提供新的容器40,用于装载到车厢附属装置12上。另外,车厢附属装置12也能够直接在货运车厢3上进行装载和卸载,例如仅通过使车厢侧壁9翻离并且使相应的可移动底架上的货架操作机43移近或者通过采用叉车进行手动卸载。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实现以自动化的方式在无叉车(即不采用可手动操纵的叉车)且无载重汽车的情况下沿着入站运输链(即输送容器40的工厂中或厂房中的运输链)搬运容器40。这节约时间且节省成本并且实现了封闭式信息传递。这尤其能够通过将车厢附属装置内室38分成单个隔厢39以及通过借助于车厢附属装置12中的数据载体进行优选额外的信息传递。通过分成隔厢39,车厢附属装置内室38被栅格化或分成栅格。并且,由此能够在车厢附属装置12处定义基准点或坐标,货架操作机43能够在该基准点或坐标处取向。因而,借助于基准点或坐标,就能非常准确地存储以及指示,带有何内容的何容器40位于何处。与此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自动化取出单个容器40。此外,通过隔厢39和尤其是竖直中间壁36实现自动化的装载保障设备。因为容器40的尺寸与隔厢39的尺寸相协调并且它们在附属装置纵向和横向12a、12b上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容置在隔厢39中,这样就无需将容器40如同在载重汽车中般通过夹紧来获得额外的紧固或锁止。特别是,由此还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的自动化装载和卸载。因此,也不必取下整个载货。能够单独装载和卸载单个隔厢39。其他隔厢39中余留的载货继续受到保护。此外,为了额外的装载保障设备,还可能有在附属装置横向12b上延伸的轨道、杆体或者凹部,容器底脚40a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于其中。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待运输的零担货物也指货板装货品、即货板上的货品,亦如食品(酌情置于现有的冷却设备中),或者指搁架,例如电动机或者车辆座椅。同样,其形状通常也与隔厢39的形状相协调,从而无需额外的装载保障设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车厢附属装置不具有主销21或仅具有一个主销21。并不一定必须在水平方向上锁止车厢附属装置12。由于车厢附属装置12的重力很大,故其几乎不会在车厢侧壁9上打滑。然而,按公知方式,能够存在从壁上棱9c竖直突伸的止挡元件(未示出),支承元件41布置于其间。止挡元件还用于,限定车厢附属装置12在车厢纵向上相对于车厢底架10运动以及限定弯道行驶时发生扭转。根据本发明的中间壁36和中间底部37a、37b还加固车厢附属装置12。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中间壁36在附属装置纵向12a上可调节并且可利用相应的固定构件固定于不同的位置,并且中间底部37a、37b、37c在附属装置垂向12c上可调节并且可利用相应的固定构架固定于不同的位置。由此,隔厢39的尺寸能够有所变化并且适配于待运输的零担货物的尺寸。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如前已述遵照铁路设施运营商的国家或国际装载量和/或国际标准的车辆限制准则,诸如国际限制准则“G1”或“G2”。这种特性的优势尤其在于,根据本发明的货运车厢3中的车厢附属装置12的铁路运输无需再根据程序规章作为“异常送货”而在设施运营商(诸如德国的DBNetzAG或者瑞士的SBBInfrastruktur)处登记,而是能够作为可自由活动的货运车厢3列入货车中。这就节约时间并节省成本。由此,还能够在许多欧洲行驶路段通行,而在所谓的“联运”平车上的装载4m高的半挂车形式的其他铁路运输的情况下就无法再于这些行驶路段中通行。平车上的半挂车在外上角中伸出超过装载量,这在欧洲绝对是铁路联运的疑难问题。因为中央底部壁板区段33布置于轨道上棱的紧上方,故根据本发明,在遵照国际装载量“G1”的同时,也能够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来运输高大的装载单元。特别是,这样就能在三个层面中运输各为一米高的标准化“栅格箱”,而不违背欧洲铁路网运营商的载重曲线。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如下:此外,由于不用半挂车而借助于大重量的货运车厢3来运输容器40,故载货的总重量可能比利用半挂车进行运输时更高,达到货运车厢3的容许车桥负载。在半挂车中,在公路交通运输中通常只能运输26吨的载货(根据STVo的限制:26t+7t的半挂车+7t的牵引车=40t)。与之相对,在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中,能够运输高达60吨(4个车桥每个22.5=90,减去约20t的车厢自重,减去10t的车厢附属装置自重)。因而,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散装零担货物的铁路联运或货运能够明显加快速度、降低成本且提高效率。在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车厢底架是指凹底车(Taschenwagen)或者其他车辆,车厢附属装置12如此放置于其上,使其能够借助于吊车抬升。于是,吊车不仅用作将车厢附属装置12从车厢底架10抬升或降于其上的升降机构,而且也用作使抬升后的车厢附属装置12运向运载道4并从运载道4运向车厢底架10的横向运输构件。同样,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附属装置12不必放置在车厢侧壁9上,而是也能够例如直接放置在两个车厢头部16上。此外,货物转运设备1也能够只有一个货运车厢3和横向输送机构,或者只有一个横向输送机构和货运车厢3被相继卸载。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