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轴重和重心的底架边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11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轴重和重心的底架边梁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轴重和重心的底架边梁结构。



背景技术:

机车现在实际使用的压车铁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做成小配重块加在底架边梁或侧墙中;一种是做成若干块钢板叠加于机械间;一种是由铸铁铸成整块并安装于机械间。这些形式的压车铁在调节机车轴重和机车重心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压车铁是根据机车设计重量在设计阶段设计的,整车装配完成后,整车重量和重心与设计要求之间可能存在偏差,有偏差时无法弥补。第二种和第三种压车铁需要在机械间预留安装空间,会占用设备安装空间。

综合来看,现有技术的压车铁都存在两个共同的缺陷,一是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压车铁的安装位置和重量进行设计,一旦整车装配完成后发现轴重和机车重心仍然存在偏差时很难进行再调节。二是压车铁需要占用机车机械间的安装空间,影响机械间设备安装。

另外,对本案中所提到的方向词汇进行定义,在轨道车辆领域中,技术人员通常认定的方向有三种:

垂向:竖直垂直于轨面的方向。

纵向:沿着轨道的方向。

横向:水平垂直于轨道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整车装配完成后可进行机车轴重和机车重心调节,且不占用安装空间的底架边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轴重和重心的底架边梁结构,包括底架边梁,所述底架边梁内设多个隔离的空腔,在底架边梁上对应每个空腔位置均开有注入孔,并设有将注入孔封闭的封盖,至少一个空腔内充填有配重物质。

上述方案中,充分利用机车底架边梁内的空腔,把边梁空腔分隔成若干独立的腔体,在整车装配完成后根据轴重和重心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选择在边梁的某些腔体内添加一定量的配重物质,如颗粒阻尼物质、粘性阻尼物质等,把机车轴重和机车重心调节到设计值。

进一步的,每个空腔空间大小相同,均布于底架边梁内。

具体的,所述底架边梁包括U形梁、与U形梁的开口处焊接的侧立板,二者焊接后合围形成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横向等间距间隔焊接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将中空结构均分成大小一致的空腔。

上述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将空腔分成大小相同的目的在于为了便于配重时计算和调节。

优选的,车厢两侧的两根底架边梁内的空腔体设置成以机车纵向中心轴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配重结构和方式不占用机械间设备安装空间。在整车装配完成后进行配重,可以使配重工作很精准并且一步到位。所添加的配重物资同时还具有减轻机车振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底架边梁主视图。

图2为底架边梁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中:1-U形梁,2-侧立板,3-加强筋板,4-圆筒,5-圆筒盖,8-底架边梁,9-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可调轴重和重心的底架边梁结构,包括底架边梁8,底架边梁8包括U形梁1、与U形梁1的开口处焊接的侧立板2,二者焊接后合围形成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横向等间距间隔焊接有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将中空结构均分成大小一致的空腔9。车厢两侧的两根底架8边梁内的空腔体设置成以机车纵向中心轴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在底架边梁8上对应每个空腔9位置均开有注入孔,并设有将注入孔封闭的封盖,至少一个空腔9内充填有配重物质。

所述注入孔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原则上只要能够填充配重物质,并封盖好即可。比如可以设计成开设在U形梁1顶部的直径100毫米的圆通孔,圆通孔表面焊接一个内径与圆通孔直径相同、厚度为2~3毫米的薄壁圆筒4,圆筒4高度30~50毫米,圆筒4上端带外螺纹且配置圆筒盖5。

整车装配完成后根据整车的轴重情况和重心位置情况,计算需要添加配重物质的重量,通过计算确定选择两根底架边梁8的哪些空腔9充填配重物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