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及其带逃生门的司机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8634发布日期:2018-08-17 19:50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逃生门的司机室。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司机室的轨道交通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给轨道交通车辆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业主对车辆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且不同的业主对车辆有不同的造型需求,这也导致了车辆各部件造型的多样化。

现有的带中间疏散门的地铁车辆,司机室分别设置有主、副司机台,司机台安装时需与用于安装逃生门的逃生门立柱罩、用于安装前窗玻璃的头罩、内装侧墙、车体等多个部件匹配,一方面,目前需匹配的各部件针对不同项目可能有不同的设计结构,导致司机台造型需根据各部件结构变化而更改,无法统一;另一方面,地铁车辆车体、头罩等部件较为庞大,存在制作误差、装配误差不可避免,现场实际情况跟理论值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司机室最前端积累的误差更大。

地铁车辆的装配工序为车体安装-地板安装-头罩及逃生门立柱安装-侧墙安装-司机台安装,等司机室除司机台之外的部件安装完毕后,则需要司机台去适应各部件的超差。而现有的司机台结构与其他部件匹配时采用的是面对面的接触形式,一旦缝隙过大,通常需要对司机台结构进行改造,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高司机台对其与相邻部件之间装配间隙的适应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逃生门的司机室,其司机台能够灵活地适应与相邻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司机室的轨道交通车辆,其司机台能够灵活地适应与相邻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逃生门的司机室,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上的司机台、侧墙、逃生门立柱罩和头罩,所述侧墙、所述逃生门立柱罩与所述头罩分别与所述司机台相邻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台设有用于填补所述司机台与所述侧墙、所述逃生门立柱罩、所述头罩之间的装配间隙的棱边。

优选地,所述司机台包括主司机台和副司机台。

优选地,所述司机台的底部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腰形孔,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腰形孔螺栓连接的配合孔。

优选地,所述腰形孔沿纵向延伸,所述配合孔包括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孔。

优选地,所述配合孔为T字形孔。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司机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司机台、侧墙、逃生门立柱罩和头罩,侧墙、逃生门立柱罩与头罩分别与司机台相邻设置,司机台上设有用于填补司机台与侧墙、逃生门立柱罩、头罩之间的装配间隙的棱边。

此种带逃生门的司机室中,通过司机台棱边的设置,无需对司机台进行结构改造,可以根据装配的实际情况灵活修整棱边来匹配装配间隙,可有效消化吸收各部件之间的超差、减少安装缝隙、适应多种类型或造型的部件,便于实现司机台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零对零对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提升司机室的美观度,形成司机台骨架结构模块化、简统化、可借用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司机室的轨道交通车辆,其司机台能够灵活地适应与相邻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中主司机台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中副司机台的结构图。

图1至图6中:1-主司机台,2-副司机台,3-车体,4-逃生门立柱罩,5-头罩,6-侧墙,7-腰形孔,8-棱边,9-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带逃生门的司机室,其司机台能够灵活地适应与相邻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司机室的轨道交通车辆,其司机台能够灵活地适应与相邻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中主司机台的结构图;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司机室中副司机台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带逃生门的司机室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车体3、设置在车体3中的司机台、侧墙6、逃生门立柱罩4和头罩5,侧墙6、逃生门立柱罩4与头罩5分别与司机台相邻设置,司机台上设有用于填补司机台与侧墙6、逃生门立柱罩4、头罩5之间的装配间隙的棱边8。其中,棱边8的位置及结构应根据装配间隙的具体位置和大小进行确定。该司机室可以用于各种城轨车辆、机车、动车、磁浮车辆等的司机室。司机台具体可以包括主司机台1和副司机台2。

在车体3内,主司机台1与副司机台2分别对应设有逃生门立柱罩4、头罩5、侧墙6,对于主司机台1一侧因对应的逃生门立柱罩4与侧墙6超差、逃生门立柱罩4与头罩5超差、逃生门立柱罩4造型改变、头罩5造型改变等情况而产生的装配间隙,通过在主司机台1上对应修配棱边8来填补该装配间隙;对于副司机台2一侧因对应的逃生门立柱罩4与侧墙6超差、逃生门立柱罩4与头罩5超差、逃生门立柱罩4造型改变、头罩5造型改变等情况而产生的装配间隙,通过在副司机台上对应修配棱边8来填补该装配间隙。

可见,通过司机台上棱边8的设置,可以根据装配的实际情况灵活修整棱边来装配间隙,可有效消化吸收各部件之间超差、减少安装缝隙、适应多种类型或造型的部件,便于实现司机台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零对零对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提升司机室的美观度,形成司机台骨架结构模块化、简统化、可借用化。

具体地,司机台的底部可以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腰形孔7,车体3上设有用于与腰形孔7螺栓连接的配合孔9。其中,螺栓可以为六角螺栓,该六角螺栓可以通过与卡式螺母的配合实现司机台与车体3之间的固定。

由于腰形孔7为长条孔,腰形孔7的设置可以使司机台相对于车体3的固定连接位置可调,增加司机台在安装过程中所需的调节裕量,从而在预设方向上调整司机台的固定位置,可以消除一定的安装偏差,司机台安装的灵活性较高。

具体地,腰形孔7可以沿纵向延伸。配合孔9可以包括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孔,优选为T字形孔,即包括纵向延伸的长条孔和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孔两部分。其中,纵向与行车方向一致,横向垂直于纵向。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司机台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可调节距离,进一步提高司机台安装的灵活性。

除了上述司机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司机室的轨道交通车辆,该轨道交通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司机室,其司机台的安装较灵活。该轨道交通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机及其司机室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