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69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滑板车很多是利用使用者单脚踏在滑板车上,另外一只脚轻蹬地面,使其与地面因摩擦力关系而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顺势达到将滑板车与使用者向前推进之目的,为了使滑板车持续行进,就必须不断的用脚蹬地面;而滑板车的转向杆主要是提供使用者调整滑板车行进方向及提供使用者部分身体支撑的功能。
可以想见的是,这种必须藉助单脚不断踩蹬地面之方式,充其量言,只是类似运动器材,而非代步工具,而若长期与持续的使用单一脚以踩蹬,则可能造成两脚间肌肉与骨骼状况之失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免于单脚踩蹬而利用前后摇动转向杆的方式来驱动滑板车行进,对使用者来说十分便利的滑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车轮组件、一车轮支架组件、一转向杆、一转向杆支架、一车轮盖板和一踏板,其特征在于车轮组件,包括中心具有传动圈的车轮,单向转动轴承,单向转动轴承的枢轴兼作车轮轮轴,轮轴两端分别套设有一盖板,盖板与传动圈连接在一起;车轮支架组件,包括顶部具有通孔的横截面为∏形的车轮支架,穿设于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并通过螺帽螺合;轴承枢轴两端套设有轮轴轴承,车轮支架两侧分别形成一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车轮盖板,其套设在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上并为固定,车轮盖板顶部分别设有前、后挡块,且车轮盖板后端与踏板相连接;转向杆支架,包括转向杆上支架和两连接在车轮轮轴两端并位于车轮支架外侧的转向杆侧支架;两转向杆侧支架分别与转向杆上支架两端连结;转向杆,固定在转向杆上支架顶部中间位置,当转向杆前后摇动时,其摇动角度在盖板上的前、后挡块限制的范围内。
盖板与传动圈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车轮支架通孔与固定螺栓之间设有滚珠,一套设于固定螺栓上并位于车轮支架上方的滚珠盖板,并为固定螺栓穿越且与螺帽螺合。
车轮支架两侧底部分别具有圆弧形凹槽,车轮支架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有一具圆弧形凹槽的固定板,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是由车轮支架两侧的圆弧槽和固定板上的圆弧槽形成。
转向杆侧支架与转向杆上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轴承枢轴中部外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动轭。
轴承枢轴中部外侧设有沟槽,沟槽内设有弹簧和制动板,传动圈具有锯齿沟槽。
转向杆上支架两侧和车轮盖板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两连接式回复弹簧分别勾拉在转向杆上支架两侧的固定螺栓和车轮盖板两侧底部的固定螺栓,当转向杆向前摇动时,则使连接式回复弹簧具有回拉之预力。
车轮盖板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一环扣式回复弹簧环绕在转向杆上、环扣式回复弹簧的弹簧部分环绕在车轮盖板上的固定螺栓上,环扣式回复弹簧的两尾端扣压在踏板下并产生预力,当转向杆向前摇动时,环扣式回复弹簧将受力并产生更大之预力,当转向杆左右转动时,环扣式弹簧将不会增加预力,其左右转动最大角度亦将受转向杆支架转动时,其内部凹槽与车轮盖板抵触到时之间隙的大小而定。
车轮支架两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在通孔内分别设有一传动齿轮轴承,传动齿轮轴承上套设有传动齿轮,通过螺栓和螺帽将车轮支架、传动齿轮轴承和传动齿轮连接在一起,车轮轮轴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销连接一出力齿轮,在两转向杆侧支架上固定有入力齿轮,入力齿轮与传动齿轮相配合,传动齿轮与出力齿轮相配合。
入力齿轮、传动齿轮和出力齿轮为由橡胶或PU胶制成,其形状可以具有齿牙,也可以为圆柱状并彼此紧密接触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它包括一车轮组件、一车轮支架组件、一转向杆、一转向杆支架、一车轮盖板和一踏板,车轮组件包括中心具有传动圈的车轮、单向转动轴承,以传动圈连动滑板车车轮,单向转动轴承的枢轴兼作车轮轮轴,轮轴两端分别套设有一盖板,盖板与传动圈连接在一起;车轮支架组件包括顶部具有通孔的横截面为∏形的车轮支架,穿设于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并通过螺帽螺合;轴承枢轴两端套设有轮轴轴承,车轮支架两侧形成一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车轮盖板,其套设在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上并为固定,车轮盖板顶部分别设有前、后挡块,且车轮盖板后端与踏板相连接;转向杆支架包括转向杆上支架和两连接在车轮轮轴两端并位于车轮支架外侧的转向杆侧支架;两转向杆侧支架分别与转向杆上支架两端相连接;转向杆固定在转向杆上支架顶部中间位置,当转向杆前后摇动时,其摇动角度在盖板上的前、后挡块限制的范围内。当转向杆向前摇动时,将带动整个转向杆支架也向前摇动,进而使车轮轮轴上单向转动轴承及其相关结构体驱动传动圈,并连动滑板车车轮向前转动,使滑板车向前滑行;而当转向杆左右转动时,转向杆支架将带动车轮轮轴一起左右转动,使滑板车车轮改变行进方向。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对使用者来说十分便利。2、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由于在转向杆左右两侧支架上具有固定之入力齿轮,在车轮支架上具有可任意转动之传动齿轮,在车轮轮轴上具有固定之出力齿轮,且当车轮轮轴不锁固在转向杆左右两侧支架上时,前后往复摇动转向杆,将使固定在转向杆左右两侧支架之入力齿轮对枢设在车轮支架上之传动齿轮出力而使其转动,进而使固定在车轮轮轴上之出力齿轮转动,并由于齿轮彼此齿数匹配之不同,将使连动之滑板车车轮作增速或减速转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转动轴承本体主要组合之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向转动轴承本体主要组合之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转动轴承本体与车轮组合后之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转动轴承枢轴顺时钟方向转动时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转动轴承枢轴逆时钟方向转动时将同时带动传动圈转动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向转动轴承枢轴顺时钟方向转动时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向转动轴承枢轴逆时钟方向转动时将同时带动传动圈转动之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之组合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组合后之立体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与车轮组合之分解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组合后之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与车轮组合后之立体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好的车轮与车轮盖板与滑板车踏板组合之分解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车轮与车轮盖板与滑板车踏板组合之立体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杆左右侧支架与车轮轮轴组合之分解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最终组合之分解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最终组合之立体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最终组合之侧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最终组合之前视图图21A、图21B、图21C为本实用新型运用连接式回复弹簧转动车轮方向时之上视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运用环扣式回复弹簧最终组合之立体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环扣式回复弹簧之立体图图24A、图24B、图24C为本实用新型运用环扣式回复弹簧转动车轮方向时之上视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车轮方向时之立体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与传动齿轮组合之分解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与车轮与出力齿轮组合之分解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支架与齿轮与车轮组合立体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好的车轮与组合好的车轮盖板与滑板车踏板组合之分解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好的车轮与车轮盖板与滑板车踏板组合后之立体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杆支架与入力齿轮与转向杆组合之分解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已组合好的车轮与转向杆支架与转向杆组合之分解图图33为本实用新型附加变速齿轮最终组合后之立体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附加变速齿轮最终组合后之侧视图图35为本实用新型附加变速齿轮最终组合后之前视图图36为本实用新型附加变速齿轮最终组合扩大间距后之操动立体示意图图37为本实用新型附加变速胶轮最终组合扩大间距后之操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车轮组件A、一车轮支架组件B、一转向杆25、一转向杆支架C、一车轮盖板21和一踏板22,其特征在于车轮组件A包括中心具有传动圈5的车轮3、单向转动轴承,单向转动轴承的枢轴兼作车轮轮轴4,轮轴4两端分别套设有一盖板2,盖板2可以通过固定螺栓1与传动圈5连接在一起;如图9、图10所示,车轮支架组件B包括顶部具有通孔的横截面为∏形的车轮支架12、穿设于车轮支架12通孔中的固定螺栓13,车轮支架12通孔和固定螺栓13之间设有滚珠11,一套设于固定螺栓13上并位于车轮支架12上方的滚珠盖板10,一与固定螺栓13相螺接的螺帽9将车轮支架12、滚珠11和滚珠盖板10连接起来;如图11、图12、图13所示,轴承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两端套设有轮轴轴承14,车轮支架12两侧底部分别具有一圆弧形凹槽,其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有一具圆弧形凹槽的固定板15,由车轮支架两侧的圆弧槽和固定板上的圆弧槽形成一供轮轴轴承14置入的圆孔;如图14、图15所示,车轮盖板21,其套设在车轮支架12通孔中的固定螺栓13上通过螺帽19固定固定,车轮盖板21顶部分别设有前、后挡块17、20,车轮盖板21和前、后挡块17、20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分别成形,之后再将前、后挡块17、20分别通过螺栓或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在车轮盖板21上,车轮盖板21后端与踏板22相连接;
如图16、图17所示,转向杆支架包括转向杆上支架27和两连接在车轮轮轴4两端并位于车轮支架12外侧的转向杆侧支架29,两转向杆侧支架29可以通过固定螺栓26或采用铆钉及其它方式分别与转向杆上支架27两端相连接;如图18所示,转向杆25固定在转向杆上支架27顶部中间位置,当转向杆25前后摇动时,其摇动角度在盖板上的前、后挡块17、21限制的范围内。
两转向杆侧支架29通过固定螺栓31固定在车轮轮轴4两端。
如图2所示,轴承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中部外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动轭6。
如图3所示,轴承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中部外侧设有沟槽,沟槽内设有弹簧7和制动板8,传动圈5具有锯齿沟槽。
组装时,首先组装车轮组件A,直接将转动轭6放入一体成型或铆接或焊接之合金单向转动轴承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之凹槽内,或是将制动板弹簧7及制动板8卡入枢轴4沟槽内(如图3所示),然后全部再放入用PU胶或橡胶等胶类材料作成车轮3之传动圈5内,两侧盖上盖板2并锁上固定螺栓1,组合好时如图4所示;如果使用转动轭6方式(如图2所示),当枢轴4顺时钟转动时,转动轭6会掉入枢轴凹槽内自转(如图5所示)而无法带动具有平滑面之传动圈5转动,当枢轴4逆时钟转动时,转动轭6会卡在传动圈5上并将其带动同步逆时钟旋转(如图6所示);如果使用制动板8方式(如图3所示),当枢轴4顺时钟转动时,制动板8会被压入传动圈5沟槽内(如图7所示)而无法带动传动圈5转动,当枢轴4逆时钟转动时,制动板8会被弹簧7推出并卡在具有锯齿状表面之传动圈5其锯齿沟槽上,并将其带动同步逆时钟旋转(如图8所示)。
其次组装车轮支架组件B,将头部不车牙之轴承枢轴兼固定螺栓13穿过车轮支架12上方圆孔,然后放上轴承滚珠11并套上滚珠盖板10,再锁入固定螺帽9,车轮支架12将可以轴承枢轴13上做任意角度之转动,组合好的外形如图10所示。
接着将车轮组件A和车轮支架组件B进行组装,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将车轮组件两侧之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套上轴承14放入车轮组件A中车轮支架12(如图10所示)下端凹孔上,然后套上轴承外圈固定板15并用螺栓16锁固(如图11、图12所示),车轮枢轴4连同车轮3将可以在车轮支架上做前后任意转动,组合好的外形如图13所示。
最后安装车轮盖板及踏板(如图14、图15所示),将前挡块17及后挡块20分别放在车轮盖板21上并分别用前固定螺栓18及后固定螺栓23锁固,然后将组合好的车轮组件A及支架组件B(如图13所示)其固定螺栓13穿过车轮盖板21,再用固定螺帽19锁固,再将车轮盖板21后端与滑板车踏板22焊接起来或是用螺栓锁固。然后将左右两侧之转向杆侧支架29下端孔套入车轮轮轴4并用固定螺栓31锁固(如图16所示),当转向杆侧支架29前后往复摇动时,将同时带动车轮轮轴4作前后转动,透过单向转动轴承相关结构之传动(如图2、图3所示),也将同时带动滑板车车轮3只能向前转动;如图17所示,再将转向杆25锁固或焊接在转向杆上支架27,将上支架27套入左右侧支架29上并用螺栓26锁固,将转向杆上支架27置于前后挡块17、20之间,前挡块17及后挡块20将作为转向杆25前后摇动时之定位用,因为转向杆上支架27向前摇动到预定位置会抵触到前挡块17,转向杆上支架27向后拉回到预定位置会抵触到后挡块20,因此前后挡块17、20可作为转向杆25前后摇动时之最大角度定位用。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由于转向杆支架27前后摇动角度受限在前后挡块17、20内,因此转向杆25向前摇动几度,透过单向转动轴承枢轴亦即车轮轮轴4之传动将会使传动圈5与车轮3也在同角度内受力转动。
如图14、图17所示,转向杆上支架27两侧和车轮盖板2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28、24,两连接式回复弹簧30分别勾拉在转向杆上支架两侧的固定螺栓28和车轮盖板两侧底部的固定螺栓24,当转向杆25向前摇动时,则使连接式回复弹簧30具有回拉之预力(如图18、图19、图20、图21A、图21B、图21C所示),使其回复到后挡块20前之位置,以利转向杆25进行下一次驱动滑板车车轮向前转动之动作。
本实用新型运用转向杆25左右转动来改变车轮3行进方向时,其左右转动最大角度将受转向杆支架27、29转动时,其内部凹槽与车轮盖板21抵触到时之间隙的大小而定(如图21、图25所示),而转向杆25转动也会对回复弹簧30产生部份预力,方便转向杆25回复原状。
如图17所示,车轮盖板2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24,一环扣式回复弹簧32(如图22、图23、图24A、图24B、图24C、图25所示)环绕在转向杆25上、环扣式回复弹簧32的弹簧部分环绕在车轮盖板2上的固定螺栓28上,环扣式回复弹簧的两尾端扣压在踏板22下并产生预力,当转向杆25向前摇动时,环扣式回复弹簧32将受力并产生更大之预力,方便使用者将转向杆25回复到后挡块20前,以利转向杆25进行下一次驱动滑板车车轮向前转动之动作,当转向杆25左右转动时(如图24所示),环扣式弹簧32将不会增加预力,其左右转动最大角度亦将受转向杆支架27、29转动时,其内部凹槽与车轮盖板21抵触到时之间隙的大小而定。
如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所示,车轮支架12两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在车轮支架12两侧面的通孔内分别设有一传动齿轮轴承33,传动齿轮轴承33上套设有传动齿轮34,通过螺栓35和螺帽36将车轮支架12、传动齿轮轴承33和传动齿轮34连接在一起,使得传动齿轮34可以在车轮支架12上任意转动且不会脱落,车轮轮轴4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销38连接一出力齿轮37,使得出力齿轮37能随轮轴同步转动,在两转向杆侧支架29上通过螺栓40固定有入力齿轮39,使得入力齿轮39与转向杆侧支架29可以在车轮轮轴上同步转动,入力齿轮39与传动齿轮34相配合,传动齿轮34与出力齿轮37相配合。
如图37所示,入力齿轮39、传动齿轮34和出力齿轮37为由橡胶或PU胶制成,其形状可以具有齿牙,也可以为圆柱状并彼此紧密接触在一起。
当前后往复摇动转向杆25时,车轮轮轴4会在转向杆侧支架29下端的松配合孔内自由转动;本实用新型附加齿轮时,将相关组件间距加大,以巨观方式表示其作动方向(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加上齿轮组来传动时,由于齿轮大小及齿数匹配之不同,可以将转向杆25前后摇动角度之度数对转动轴承枢轴4之转动角度做扩大或缩减,如果将转向杆前后摇动角度经由齿轮传动扩大后,转动轴承枢轴4及车轮3转动起来会较快,但转向杆25摇动起来会较费力,如果将转向杆前后摇动角度经由齿轮传动缩减后,转动轴承枢轴4及车轮3转动起来会较慢,但转向杆25摇动起来会较省力。
转向杆、车轮盖板可用铝合金制作,滑板车踏板可用铝合金或工程塑料制作,车轮支架、转向杆支架、轴承、回复弹簧、固定螺帽、车轮轮轴、传动圈则用合金钢制作,齿轮可用粉末冶金或工程塑料方式制作来节省加工费,如果将齿轮改成橡胶或PU胶制作,亦可去除齿牙而呈圆柱状,只要代替齿轮之各圆柱间彼此紧密接触在一起,利用摩擦原理,亦可达到变速传动之目的,以此种方式将相关组件间距加大,并以巨观方式表示其作动方向(如图37所示)。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之实施,其可达不须用脚蹬踩而只须藉助转向杆之前后摆动达到行进之目的,且该转向杆亦用为方向控制,易言之,只须藉助双手之操作为行进与转向,使滑板车真正成为骑乘之代步工具,诚属是类物品之一大突破。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乃较佳实施例,举凡局部之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之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案之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车轮组件、一车轮支架组件、一转向杆、一转向杆支架、一车轮盖板和一踏板,其特征在于车轮组件,包括中心具有传动圈的车轮,单向转动轴承,单向转动轴承的枢轴兼作车轮轮轴,轮轴两端分别套设有一盖板,盖板与传动圈连接在一起;车轮支架组件,包括顶部具有通孔的横截面为∏形的车轮支架,穿设于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并通过螺帽螺合;轴承枢轴两端套设有轮轴轴承,车轮支架两侧分别形成一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车轮盖板,其套设在车轮支架通孔中的固定螺栓上并为固定,车轮盖板顶部分别设有前、后挡块,且车轮盖板后端与踏板相连接;转向杆支架,包括转向杆上支架和两连接在车轮轮轴两端并位于车轮支架外侧的转向杆侧支架;两转向杆侧支架分别与转向杆上支架两端连结;转向杆,固定在转向杆上支架顶部中间位置,当转向杆前后摇动时,其摇动角度在盖板上的前、后挡块限制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盖板与传动圈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轮支架通孔与固定螺栓之间设有滚珠,一套设于固定螺栓上并位于车轮支架上方的滚珠盖板,为固定螺栓穿越且与螺帽螺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轮支架两侧底部分别具有圆弧形凹槽,车轮支架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有一具圆弧形凹槽的固定板,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是由车轮支架两侧的圆弧槽和固定板上的圆弧槽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转向杆侧支架与转向杆上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轴承枢轴中部外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动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轴承枢轴中部外侧设有沟槽,沟槽内设有弹簧和制动板,传动圈具有锯齿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转向杆上支架两侧和车轮盖板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两连接式回复弹簧分别勾拉在转向杆上支架两侧的固定螺栓和车轮盖板两侧底部的固定螺栓,当转向杆向前摇动时,则使连接式回复弹簧具有回拉之预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轮盖板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一固定螺栓,一环扣式回复弹簧环绕在转向杆上、环扣式回复弹簧的弹簧部分环绕在车轮盖板上的固定螺栓上,环扣式回复弹簧的两尾端扣压在踏板下并产生预力,当转向杆向前摇动时,环扣式回复弹簧将受力并产生更大之预力,当转向杆左右转动时,环扣式弹簧将不会增加预力,其左右转动最大角度亦将受转向杆支架转动时,其内部凹槽与车轮盖板抵触到时之间隙的大小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轮支架两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在通孔内分别设有一传动齿轮轴承,传动齿轮轴承上套设有传动齿轮,通过螺栓和螺帽将车轮支架、传动齿轮轴承和传动齿轮连接在一起,车轮轮轴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销连接一出力齿轮,在两转向杆侧支架上固定有入力齿轮,入力齿轮与传动齿轮相配合,传动齿轮与出力齿轮相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入力齿轮、传动齿轮和出力齿轮为由橡胶或PU胶制成,其形状可以具有齿牙,也可以为圆柱状并彼此紧密接触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车轮组件、一车轮支架组件、一转向杆、一转向杆支架、一车轮盖板和一踏板,车轮组件包括中心具有传动圈的车轮、单向转动轴承,盖板,盖板与传动圈连接在一起;车轮支架组件包括车轮支架、固定螺栓和螺帽;轴承枢轴两端套设有轮轴轴承,车轮支架两侧分别形成一供轮轴轴承置入的圆孔;盖板顶部设有前、后挡块,盖板后端与踏板相连接;转向杆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侧支架,两转向杆侧支架分别与转向杆上支架两端连结;转向杆固定在转向杆上支架顶部中间位置,当转向杆前后摇动时,其摇动角度在盖板上的前、后挡块限制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可利用前后摇动转向杆的方式来驱动滑板车行进,对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十分便利的滑板车。
文档编号B62K17/00GK2552801SQ0223321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5日
发明者钟元锋 申请人:钟元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