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77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般车辆领域应用于自行车的车把手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令使用者骑乘时具有更加舒适及可止滑功效的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对于休闲生活日益重视,而使用于休闲生活的器具也相对地越来越讲究,其中最常见的即是自行车,无论是强调结构的强度或是更符合人体工学方面,均使得使用者更加舒适,而现有习知的自行车把手是如图8所示,该把手1的两端是先向前弯折,再向下延伸,而把手1的整体外观是呈一平直状。在骑乘时为了配合不同的地面及状况,令使用者变换握持于把手的位置,得以应付不同的情况,因此常会握持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因现有习知把手的外径呈一平整状,而人的手掌具有许多不规则形状的肌肉,现有习知的把手并没有配合使用者的手掌而设有任何相对手掌形状的结构,因此在握持时,使用者的手掌将会感到不舒适;再者,因为使用者有男、女、大人、小孩,因此手的大小也不一致,而面对外径完全相同的现有习知的把手结构,在使用上即无法配合不同的使用者。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把手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现有的把手结构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把手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把手结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把手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把手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把手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把手,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且更可提供多种握持的方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设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该第一面为由中央适当处向前凸出状,延伸至两端且呈渐缩状,令第一面呈圆弧状,在把手本体两端接近弯折处设有止滑凸缘块,而该把手本体的第二面适当处再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把手结构,其中所述的把手本体的两端各分别设有凹弧部。
前述的把手结构,其中所述的把手本体可以由复合材料为制作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把手结构,其在把手本体的第一面形成圆弧状,并恰与手臂摆动的弧线相一致,因此在握持把手时,该第一面可提供使用者在调整握持位置时更加顺利,且不需调整改变上半身的位置,即可达到变更握持位置的目的;而该把手本体两端所设置的凹弧部及止滑凸缘块,是配合手掌隆起的肉垫部而相对设有弧形,其可令手掌握持在凹弧部时,大姆指内侧的肉垫可抵靠于止滑凸缘块,而可提供更加舒适的握持感,且可避免因汗水而滑手;另外,第二面所设置的凹槽同样是令使用者的手部在握持时,手部的虎口恰会置于该凹槽处,令手部在握持时不会有压迫感。上述的结构皆是令手掌与车把手接触的部位更加舒适,有效的改善了现有习知把手存在的仅为一平直状结构,而同一径宽的车把手若对成年男人可能太细,对于女人或小孩又可能太宽,而无法给予使用者安全感,又若欲调整握持位置时上半身需随着手臂的摆动而向前、向后调整,且皆无任何相对于手掌的凹、凸处可提供握持抵靠的缺陷,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再者,现有习知把手的造型过于生硬,无变化,而本实用新型可提供给使用者在外观上具有更佳的视觉感受,对于崇尚新奇事物的使用者而言,不啻为一相当具有实用性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在把手本体上成型设有不同宽窄径的距离,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性别的使用者,配合使用者手掌的大小,而可自行决定握持的部位,而可达到最舒适握持的目的,且藉把手本体第一面的圆弧造型,而令其与使用者的手臂摆动的幅度相合,在变换握持位置时更加顺手,且由于该圆弧的结构造型,使得移动握持位置时上半身并不需要向前、后调整。而把手本体两端所设的凹弧部及止滑凸缘块,其是配合手掌隆起的肉垫部而相对设有弧形,其可令手掌握持于凹弧部时,大姆指内侧的肉垫可抵靠于止滑凸缘块,可提供更舒适的握持感,且可避免因汗水或震动而滑手。另,把手本体第二面所设置的凹槽同样是令使用者的手部握持时,手部的虎口恰会置于该凹槽处,令手部在握持时不会有压迫感。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把手结构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把手结构所可比拟,较现有的把手结构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案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自行车的研发者,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车把手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实用新型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把手结构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把手结构,令使用者骑乘时具有更加舒适及可止滑功效,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使用状态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现有习知的把手结构的示意图。
10---把手本体 11---第一面12---第二面13---凹弧部131--止滑凸缘块14---凹槽A----握持部A′---握持部1A---握部部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把手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把手结构,主要包括一把手本体10,该把手本体10设有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其中,该第一面11由把手本体10的中央适当处向前凸出,延伸至两端且呈一渐缩状,令把手本体10的第一面11呈一圆弧状,在把手本体10两端的转折处设有一凹弧部13,且在该凹弧部13的一端设有一止滑凸缘块131,该止滑凸缘块131是为略呈凸弧状,而把手本体10第二面12的适当处设有一凹槽14。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在骑乘时通常是将手掌握持于把手本体10的握持部A,当使用者调整骑乘姿势而使握持的位置由A’移至A”,此时因手臂的摆动,产生的弧线(即如图2所示),而把手本体10第一面11所设的圆弧状结构(如图1所示)与手臂摆动所产生的弧线,二者恰可为相合状,因此使用者在改变握持位置由A’移至A”时,该第一面11的圆弧结构是可以提供给使用者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感,且藉把手本体第一面11的圆弧造型结构,而令其与使用者的手臂摆动的幅度相合,故在变换握持位置时更加顺手,且由于该圆弧的造型结构,而使得使用者移动握持位置时,上半身并不需要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改善现有习知车把手所存在的若改变握持位置则需要调整上半身位置(向前及向后倾)的缺陷。
又,把手本体10第一面11较凸出处为A’握持点,该A’点处的第一、第二面11、12的垂直距离较大,因此可以适用手掌较宽大的使用者使用,而在接续向两端延伸而且呈渐缩状的A”握持点,因该A”点的第一、第二端两点的垂直距离较小,而可适用于女人或小孩握持使用,而该A’握持点的握持部,其由接近中央呈较宽状,而向两端延伸则呈渐缩状的A”点的较窄部,故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手掌大小的使用者。
请再参阅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当使用者若欲改变骑乘姿势,采用一较轻松的姿势时,可以将手移至把手本体10两端弯折处的凹弧部13,该凹弧部13的凹弧是相对手掌隆起的肉垫部,握持该凹弧部13时是配合手掌隆起的肉垫部,因此可令使用者的手部感到相当舒适,而当手掌置于该凹弧部13时,凹弧部13一端的止滑凸缘块131将承托住大姆指隆起肉垫的侧边(即如图4所示),而利用该止滑凸缘块131的凸起,令使用者握持时手掌抵靠于此,可给予使用者抵靠的舒适感,又该止滑凸缘块131,可提供握持时具有挡止的功效,而可避免使用者因雨水、汗水,或骑乘时的震动而造成手滑的状况。
又,把手本体10的第二面12,其相对于手部虎口形状设置有一凹槽14,当使用者握持于握持部A时,手部的虎口恰会置于该凹槽14处,令手部在握持时不会有压迫感,更可提供给使用者一个更舒适、符合手掌形状的车把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令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多变性,在制作时提供更容易成型的特性,该把手本体10的材质可利用复合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设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该第一面为由中央适当处向前凸出状,延伸至两端且呈渐缩状,令第一面呈圆弧状,在把手本体两端接近弯折处设有止滑凸缘块,而该把手本体的第二面适当处再设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把手本体的两端各分别设有凹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把手本体可以由复合材料为制作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设有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为由中央适当处向前凸出状,延伸至两端且呈渐缩状,令第一面呈圆弧状,在把手本体两端接近弯折处设有止滑凸缘块,而该把手本体的第二面适当处再设有凹槽。另,把手本体的第一面形成圆弧状,并恰与手臂摆动的弧线相一致,可提供在调整握持位置时更加顺手,且不需改变上半身位置即可达到变更握持位置的目的。把手本体两端的凹弧部及止滑凸缘块设为弧形,可令手掌握持时大姆指内侧肉垫抵靠于止滑凸缘块,而提供更舒适握持感;第二面的凹槽在握持时,手部虎口恰置于凹槽处,令握持时不会有压迫感。本实用新型令手掌与车把手接触的部位更加舒适,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B62K21/12GK2615034SQ03245558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1日
发明者江承勋, 安松尼·大卫·米歇尔 申请人:江承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