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77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尤指一种避震夹角、长度可调整的车架避震器曲柄,可供不同避震器作动行程规格之车架安装,而且每位选手(使用者)可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效果。
<二>背景技术传统式车架避震器曲柄,其结构系于后叉架上与后叉避震器的一端连接,后叉避震器的另端再与一固设在车架上的连接板连接,以此提供车架与后叉架之间具有缓冲避震功能。然而,此种结构在使用上具有以下明显缺失1、车架安装后,后叉避震器位置的长度被固定,因此,不能换装不同长度规格的后叉避震器,该车架只能迁就现有相同规格长度之后叉避震器安装。
2、后叉避震器的作动夹角亦固定,因此,无法调整后叉避震器的缓冲避震强弱,以致,无法针对每位选手(使用者)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强度,致使该种结构设计的使用操控既不舒适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避震夹角、长度可调整之车架避震曲柄结构,使其可供多种不同作动行程规格的避震器安装,而且每位选手(使用者)可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效果。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两端分别与车架及后叉架上管枢接,中间具一孔座,孔座之壁体剖设一割沟,割沟的相对端两侧分别具一内呈中空之承接座及一可由外穿入避震器曲柄内经割沟后再与承接座锁接定位之锁接件,孔座内装设一可微调旋转之座体,并于座体上设一偏心孔;藉避震器一端具一中空穿孔状之枢接座与座体的偏心孔对应,以一微调元件穿入连接固定,避震器另端与车架枢接;藉此,透过旋转微调元件,即可同步带动避震器改变角度。
其中,避震器与车架间的枢接结合方式,可于避震器对应于车架端部枢接一连接座,而车架上对应连接座的两侧固接立式支撑架体,二支撑架体间具有对应横向排列的排孔,藉以锁栓穿过二支撑架体及连接座而枢接定位,且藉锁接位置的改变来提供不同规格之避震器安装使用。
其中,避震器曲柄两端与车架及后叉架间之枢接结合方式,可透过连接配件连接结合,每一组连接配件可包括有固定件、中空固定座、轴承、垫片、及防尘垫片,避震器曲柄底端设有轴承孔供轴承设置,中空固定座装设在轴承内,固定件由避震器曲柄的外侧依序穿入中空固定座、轴承、垫片、及防尘垫片结合。
其中,该割沟可设于曲柄枢接叉架上管用之轴承孔与孔座间之壁体。
其中,该孔座中空内壁与座体外壁皆可为直齿状壁面。
其中,该车架供曲柄端部枢接处可设置多个孔位,以便曲柄端部位置定位之调整。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优点是避震夹角和避震长度可调整,避震器曲柄与车架之间的角度亦可调整,避震夹角调整方便。结构科学,组装容易,操作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四>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之局部组合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叉架、避震器曲柄、及车架三者间之分解图。
图3、系图2之组合俯视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避震器两端之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之局部外观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动微调元件以调整避震器角度之外观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避震器曲柄与车架上不同孔位连接之外观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调整排孔位置与不同款式后避震器连接之外观图。
图中标号如下1避震器曲柄 2车架 3后叉架4、5连接配件6避震器 10、11轴承孔40、50固定件41、51固定座 42、52轴承43、53垫片 44、54防尘垫片12孔座13割沟 14承接座 15锁接件16座体 160偏心孔 161肋体
120内接面 17微调元件60枢接座61连接座 22支撑架体220排孔20承接面 21孔位221锁栓<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车架避震器曲柄1安装在车架2与后叉架3间之结构图;其中,避震器曲柄1(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之后叉架、避震器曲柄与车架三者分解俯视图),具有左右二支,该二支避震器曲柄1一端分别具一对应设置之后轴承孔10,相对应端的后叉架3上管端部突伸有二相距隔开对应之叉架孔30。二支避震器曲柄1具后轴承孔10端系跨接在后叉架3二叉架孔30外,并透过二组后连接配件4枢接定位,每一组后连接配件4包括有后固定件40、后中空固定座41、后轴承42、后垫片43、及后防尘垫片44等构件;其中,后轴承42系安装在避震器曲柄1的后轴承孔10内(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而后中空固定座41并装设在后轴承42的中心孔内,组装时,后固定件40系由避震器曲柄1的外侧依序穿入后中空固定座41、后轴承42、后垫片43、及后防尘垫片44,之后再伸入后叉架3的叉架孔30内结合定位,使避震器曲柄1该端能透过后轴承42在后叉架3上自由活动。避震器曲柄1另端则设置有前轴承孔11对应于车架2的两侧,车架2两侧承接避震器曲柄1的前轴承孔11位置处具有凹陷状之承接面20(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该承接面20上具有多个枢设之孔位21,并透过二组前连接配件5连接结合定位,每一组前连接配件5亦包括有前固定件50、前中空固定座51、前轴承52、前垫片53、及前防尘垫片54等构件;其中,前轴承52系安装在避震器曲柄1前轴承孔11内,而前中空固定座51并装设在前轴承52的中心孔内,组装时,前固定件50亦同样系由避震器曲柄1的外侧依序穿入前中空固定座51、前轴承52、前垫片53、及前防尘垫片54,之后再伸入车架2的对应孔位21内锁接结合定位,使避震器曲柄1该端固定在车架2上,而且,可视需要与车架2上不同的孔位21位置连接,具调整位移功能,且避震器曲柄1该端能透过前轴承52在车架2上自由活动,亦即避震器曲柄1两端与车架2及后叉架3之间的连接结合具有枢接可转动之功能。另,于前述二避震器曲柄1前、后两端之间靠近后方壁体位置处具一圆形孔座12(如图1、2所示),该孔座12与后轴承孔10间之连接壁开设有一连通的割沟13(如图1所示),割沟13的相对端两侧分别固定一内呈中空之承接座14(如柱形螺帽)及一可由外穿入避震器曲柄1内经割沟13伸入至承接座14内锁接定位之锁接件15;二避震器曲柄1之孔座12内分别装设一可微调旋转之圆形座体16(请配合参阅图3、4所示之部分分解俯视图),并于该二座体16上设置一偏心对应的偏心孔160,且座体16的周围外侧均匀密布有直条状的卡掣肋体161,相对应的孔座12内具有可与卡掣肋体161卡接定位之内齿状内接面120。
具一后避震器6(亦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一端具一中空穿孔状之枢接座60伸入至前述二座体16所区隔的空间内侧,并与该二座体16之偏心孔160对应,而以一长形杆状之微调元件17(如内六角旋杆)穿入二座体16之偏心孔160及后避震器6的枢接座60内将之连接结合固定(如图1、3所示),当旋转微调元件17,即可带动二个座体16跟着转动,造成车架后避震器6的安装角度跟着同步位移改变,当调整好之后,可再透过锁接件15的旋紧,将割沟13之割道压迫,以控制与该割沟13相通之孔座12受压,如此,孔座12内之座体16将感受到夹掣的力量,而达到牢固的定位效果;反之,若将锁接件15旋松,则割沟13之割道自然不再受压,则可释放对孔座12内座体16的夹掣力,使座体16可重新利用微调元件17来调整位移角度。而后避震器6的另端系对应于车架2,该端端部枢接第一 形连接座61(亦请配合参阅图1、3、4所示),车架2上对应 形连接座61位置的两侧分别固接二支左右并排的立式支撑架体22(如图1、3所示),二支撑架体22间具有对应且横向排列之排孔220;藉此,可藉锁栓221穿过二支撑架体22的排孔220及形连接座61彼此枢设连结,即可将后避震器6的前端与车架2连接固定。
当将上列构件组装完成之后,即如图1所示,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1、避震夹角可调整(请配合参阅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后避震器6之枢接座60系与固设在二避震器曲柄1孔座12内的圆形座体16偏心孔160连接,并透过微调元件17穿过偏心孔160固接同体连动,因此,当旋转微调元件17,即可同步带动后避震器6改变角度,若将避震夹角(即后避震器6与车架2间所形成之夹角)调大时(即由图5所示之夹角调至图6所示),则灵敏度相对比较低,此时后避震器6的避震能力倾向于刚性,亦即弹跳行程相对比较小,可适合上坡行走;反之,若将避震夹角调小时(如图5所示),则灵敏度变得相对比较高,此时后避震器6的避震能力倾向于软性,亦即弹跳行程相对比较大,可适合下坡行走。使每位选手(使用者)可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效果。
2、避震长度可调整(请配合参阅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车架2相对于后避震器6前端的支撑架体22设有横向排孔220,因此,不同长度的避震器皆可透过调整支撑架体22上横向排孔220的相对位置,达到可置换不同避震器的功能。
3、避震器曲柄1与车架2之间的角度可调整。本实用新型车架2相对避震器曲柄1的承接面20具有不同的孔位21位置(如图7、8所示),故避震器曲柄1与车架2间具有角度调整功能,亦可藉此调整后避震器6之缓冲避震效果。
4、避震夹角调整方便(亦请配合参阅图5、6所示)。承前述第1点所述,本实用新型只需旋松锁接件15再旋转微调元件17,即可调整避震夹角,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言,微调元件17系采用内六角旋杆,因此,透过简单的六角扳手工具即可带动座体16旋转调整角度、外置,之后,再透过锁接件15将割沟13之割道压迫,以控制与该割沟13相通之孔座12受压,如此,孔座12内之座体16将感受到夹掣的力量,而达到牢固的定位效果,使避震角度的调整具紧密牢固性。
经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之设计的确已改善传统式后叉避震器长度固定、作动夹角固定不能调整的缺失,可提供使用者可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效果,确实具有显著的增进。
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两端分别与车架及后叉架上管枢接,中间具一孔座,孔座之壁体剖设一割沟,割沟的相对端两侧分别具一内呈中空之承接座及一可由外穿入避震器曲柄内经割沟后再与承接座锁接定位之锁接件,孔座内装设一可微调旋转之座体,并于座体上设一偏心孔;藉避震器一端具一中空穿孔状之枢接座与座体的偏心孔对应,以一微调元件穿入连接固定,避震器另端与车架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避震器与车架间的枢接结合方式,可于避震器对应于车架端部枢接一连接座,而车架上对应连接座的两侧固接立式支撑架体,二支撑架体间具有对应横向排列的排孔,藉以锁栓穿过二支撑架体及连接座而枢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避震器曲柄两端与车架及后叉架间之枢接结合方式,可透过连接配件连接结合,每一组连接配件可包括有固定件、中空固定座、轴承、垫片、及防尘垫片;避震器曲柄底端设有轴承孔供轴承设置,中空固定座装设在轴承内,固定件由避震器曲柄的外侧依序穿入中空固定座、轴承、垫片、及防尘垫片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割沟可设于曲柄枢接叉架上管用之轴承孔与孔座间之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孔座中空内壁与座体外壁皆为直齿状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供曲柄端部枢接处可设置复数个孔位。
专利摘要一种车架避震器曲柄结构,两端分别与车架及后叉架上管枢接,中间具一孔座,孔座之壁体剖设一割沟,割沟的相对端两侧分别具一内呈中空之承接座及一可由外穿入避震器曲柄内经割沟后再与承接座锁接定位之锁接件,孔座内装设一可微调旋转之座体,并于座体上设一偏心孔;藉避震器一端具一中空穿孔状之枢接座与座体的偏心孔对应,以一微调元件穿入连接固定,避震器另端与车架枢接;藉此,透过旋转微调元件,即可同步带动避震器改变角度,使每位选手(使用者)可视操控性能、体重、及路况来调整避震器的缓冲避震效果。结构科学,组装容易,操作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K3/02GK2612592SQ0324547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7日
发明者许咏丰 申请人:许咏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