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50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于较汽车体积小较不占空间,且机动性强方便临时停车,故摩托车族的人口及摩托车数量每年皆大幅提升。但这却也衍生出许多公共停车的问题,如摩托车停车位不足、摩托车乱停......等现象(更甚者如最近的芦洲大火事件,因摩托车乱停造成不易逃生情形),于是政府开始注重到摩托车停车的问题,且预备实施摩托车停车收费的政策。因此专属于摩托车的完善停车设备极待厂商去积极开发,再者摩托车停放在停车设备(或者是一般搬运摩托车的货车)后,由于车台会作移动,故使摩托车固定且不晃动、不倾倒极为重要。
一般摩托车停车设备的架体上皆设置有停车台,停车台上供停放摩托车,该摩托车的固定方式,并无自动定位的功能,而且必须将摩托车支架撑起来才能固定,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477312号“仓储式机车停车设备(追加一)”即是利用软性皮带迫紧摩托车椅垫达到固定摩托车的效果;又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439719号“仓储式机车停车设备”、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291799号“机车停车设备的单臂压着装置”皆是利用压杆压紧摩托车椅垫达到固定的效果。再者,一般搬运摩托车的货车亦是利用压杆压制摩托车椅垫以达到固定摩托车的功用。
然而,上述夹持摩托车的方式,并无定位且需将摩托车支撑住才能固定,其非常占据空间,而且固定方式较麻烦也不实用,并非理想的产品,诚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将摩托车支架撑起来即能轻易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包含一车台,设有一组卡孔及固定杆;两夹臂,成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支点与车台相连接,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可固定两夹臂、并其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其设于两夹臂中。
该车台上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中的导坡板。
该车台上设有车轮定位结构,该车轮定位结构包含一导沟及一可容置车轮的定位槽。
该车台上一侧设有两固定杆,两固定杆在车台一侧上下对应设置,两夹臂枢接于该固定杆上,而两夹臂的臂体在相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
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的垂直立臂中设置一钢萦,钢索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而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钢索另一端延伸至夹臂垂直立臂的底部处连接一卡栓,该卡栓穿设夹臂中所设的隔板,卡栓外套设一弹性件,且在弹性作用下卡掣于车台上的其中一个卡孔中;卡栓卡掣端还具有一利于从一卡孔横移至另一卡孔中的斜面。
该两夹臂臂体一端利用活动枢轴枢接在车台的固定杆上,在活动枢轴上设有一可使两夹臂同步运动的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在两活动枢轴上设有相对应的两滚轮,一挠性件以交叉状绕设在两滚轮上。
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的垂直立臂中设置一钢索,钢索穿设在一固定状的管体中,钢索一端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而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钢索另一端延伸至夹臂垂直立臂的底部处连接一卡栓,该卡栓穿设夹臂中所设的隔板,卡栓外套设一弹性件,且在弹性作用下卡掣于车台上的其中一个卡孔中。
该车台下方设置同步机构,即在车台下方设有两相对应状的滚轮,两挠性件绕设在两滚轮上,而两夹臂下方设有一组穿于车台下方的突柱,突柱与两挠性件连接。而该滚轮及两挠性件可以链轮及链条取代。
该卡栓上设有导引槽,在隔板上设一固定状固持件,该固持件设有一穿设于卡栓导引槽中的横杆。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车台上设置了两夹臂,及使两夹臂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因此当使用时,将摩托车置入车台,旋转摩托车龙头后,再施力以使两夹臂向内摆动而夹住车体,夹持、释放机构再于夹臂夹持固定车体后而将其固定,从而自动固定摩托车;另外,再利用夹持、释放机构,使夹臂快速轻易地脱离卡掣夹持固定状态,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车。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车台上设置了车轮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在旋转摩托车龙头后可将车轮限制固定,从而避免滑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台与夹臂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臂内部的夹持、释放机构的示意图;图3A是图3中相应部分的剖视图;图3B是图3中另一相应部分的剖视图;图4A是摩托车进入车台中,夹臂未夹持车体的示意图;图4B是摩托车进入车台中,夹臂夹持车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的动作示意图一;图6B是图6A相应部分另一侧的剖视图;图6C是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D是图6C相应部分另一侧的剖视图;图7A是夹臂外摆,使摩托车退出车台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B是夹臂外摆,使摩托车退出车台的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摩托车进入车台中,夹臂未夹持车体的示意图;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摩托车进入车台中,夹臂夹持车体的示意图;图12是图10同步机构的挠性件、滚轮可为链条、链轮式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0 车台 11车轮定位结构111导沟 112 定位槽12 导坡板13卡孔14、15 固定杆20夹臂21 枢轴 22护套23 隔板 24固持件241横杆 25突柱30 夹持、释放机构31 钢索 32滚轮33 握杆 34握把35 卡栓 351 斜面352导引槽36弹性件
37管体 40同步机构41滚轮 42挠性件50同步机构 51滚轮52挠性件53链轮54链条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可供摩托车停放的车台10、用来定位夹持摩托车的两夹臂20、使两夹臂20可作夹持及释放动作的夹持、释放机构30及一可使两夹臂20同步相对摆动位移的同步机构40;其中一车台10,其上设有符合摩托车轮胎外径工学且成适当凹陷的车轮定位结构11,该车轮定位结构11包含一导沟111及一可容置车轮的定位槽112,以便能导引车轮并使其定位;车台10上另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10中的导坡板12以及数个卡孔13;车台10上一侧设有两固定杆14、15,两固定杆14、15可在车台10一侧上下对应设置,以枢接设置两夹臂20;两夹臂20,成相对应状设于车台10上,其两臂体一端利用枢轴21枢接在车台10的固定杆14、15上,以构成活动式枢接支点,两臂体在相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22,以避免夹伤摩托车的车身;夹持、释放机构30设于两夹臂20中,在两夹臂20的垂直立臂中设置一钢索31,该钢索31的一端绕设一滚轮32后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33连接,而握杆33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34上,以利用握杆33的上压而拉动钢索31;钢索31的另一端延伸至近夹臂20垂直立臂的底部并连接一卡栓35,该卡栓35穿设夹臂20中所设的隔板23,且卡栓35在套设一弹性件36后形成弹性状(如图3A所示),并以弹性卡掣于车台10上的数个卡孔13中,而形成两夹臂20的卡掣定位,该卡栓35的卡掣端具有一斜面351(如图3B),以利于该卡栓35从一卡孔13横移至另一卡孔13中;为避免卡栓35的不当转动,卡栓35上设有导引槽352;另外在隔板23上设一固定状固持件24,该固持件24设有一穿设于卡栓35导引槽352中的横杆241,如此使卡栓35受到限制而不能转动,仅能作上下的移动;一同步机构40,设于两夹臂20的活动枢轴21上,在两活动枢轴21上设有相对应的两滚轮41,一挠性件42以交叉状绕设在两滚轮41上,如此一来,其中一滚轮41转动也可带动另一滚轮41转动。
请参阅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摩托车前方车轮借由导沟111的引导而置入于车轮定位结构11的定位槽112中,此时由于夹持、释放机构30未动作,故两夹臂20也未动作,而成八字形外张的状态。
请参阅图4B所示,当旋转摩托车龙头后,车轮即能受到车轮定位结构11的限制固定。后利用手部施力,使两夹臂20以枢轴21端为支点相对向内压,由于两夹臂20一端的枢轴21上设有同步机构40,故能形成同步且向内压状,且两夹臂20中的卡栓35因为弹性伸缩,故能脱离原来所卡掣的卡孔13位置而朝另一卡孔13移动,当两夹臂20紧密触贴车体而成相平等对应状时,卡栓35即能再卡入另一卡孔13中,以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
请参阅图6A及图6B所示,当使用者要取车时,只要轻轻将握杆33向上压,使握杆33拉动钢索31,钢索31一端再拉动卡栓35的尾部往上移动,该卡栓35即能轻易退出卡掣卡孔13的状态(请参阅图6C及图6D所示),此时两夹臂20固定状态受到释放,使用者再对两夹臂20施以向外张的推力(请参阅图7A所示),加以两夹臂20与同步机构40相连接,使两夹臂20能同时相对向外移动回复至成八字形外张的原状(请参阅图7B所示),以解除夹持摩托车的状态,之后使用者将摩托车龙头转至与车体成一直线的原状,即能将摩托车退出车台10外。当握杆33向上的压力消失时,钢索31的拉动力也消失,再利用弹性件36的弹力作用使卡栓35再次卡掣于卡孔13中。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索31也可穿设在一固定状的管体37中,而其仅一端透出与卡栓35连接,如此管体37可以取代原来的滚轮32。
请参阅图9、图10、图11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同步机构50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在车台10下方设有两相对应状的滚轮51,两挠性件52(本实施例以钢索为例)绕设在两滚轮51上,而两夹臂20下方设有数个能穿设车台10的突柱25,突柱25则与两挠性件52连接。如此当两夹臂20向内移动夹持车体时(请参阅图11B所示),可以利用突柱25、挠性件52的连动关系,使两夹臂20构成同步动作。
请参阅图12所示,图10所述实施例中同步机构50的滚轮51、两挠性件52也可以链轮53及链条54来取代,以使两夹臂20的同步位移更加精确。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车轮定位结构、两夹臂及夹持、释放机构,令使用者不须利用摩托车支架将摩托车撑起来就能轻易夹持固定摩托车,且使摩托车的取车相当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一车台,设有一组卡孔及固定杆;两夹臂,成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支点与车台相连接,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一可固定两夹臂、并其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其设于两夹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上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中的导坡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上设有车轮定位结构,该车轮定位结构包含一导沟及一可容置车轮的定位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上一侧设有两固定杆,两固定杆在车台一侧上下对应设置,两夹臂枢接于该固定杆上,而两夹臂的臂体在相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的垂直立臂中设置一钢索,钢索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而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钢索另一端延伸至夹臂垂直立臂的底部处连接一卡栓,该卡栓穿设夹臂中所设的隔板,卡栓外套设一弹性件,且在弹性作用下卡掣于车台上的其中一个卡孔中;卡栓卡掣端还具有一利于从一卡孔横移至另一卡孔中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夹臂臂体一端利用活动枢轴枢接在车台的固定杆上,在活动枢轴上设有一可使两夹臂同步运动的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在两活动枢轴上设有相对应的两滚轮,一挠性件以交叉状绕设在两滚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的垂直立臂中设置一钢索,钢索穿设在一固定状的管体中,钢索一端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而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钢索另一端延伸至夹臂垂直立臂的底部处连接一卡栓,该卡栓穿设夹臂中所设的隔板,卡栓外套设一弹性件,且在弹性作用下卡掣于车台上的其中一个卡孔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下方设置同步机构,即在车台下方设有两相对应状的滚轮,两挠性件绕设在两滚轮上,而两夹臂下方设有一组穿于车台下方的突柱,突柱与两挠性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轮为链轮,而两挠性件为链条。
10.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栓上设有导引槽,在隔板上设一固定状固持件,该固持件设有一穿设于卡栓导引槽中的横杆。
专利摘要一种摆动式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包含一车台,其设有一组卡孔;两夹臂,成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支点与车台相连接,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一夹持、释放机构,可固定两夹臂、并其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当使用时,将摩托车车轮置入车台中,旋转摩托车龙头后,再施力以使夹臂向内摆动而夹住车体,夹持、释放机构再于夹臂夹持固定车体后使其固定,从而可自动固定摩托车,再利用夹持、释放机构,使夹臂快速轻易地脱离卡掣夹持固定状态,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车。
文档编号B62H3/02GK2658021SQ20032010451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廖金德 申请人:保立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