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26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是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的后减震器一般为单弹簧减震器,这种减震器主要由上、下支撑、套筒、减震弹簧、活塞杆、液压缓冲体等构成,液压活塞杆和液压缓冲体连接在上、下支撑之间,液压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液压缓冲体中,减震弹簧在套筒外,其上端直接与上支撑相连,是按照一车载一人的标准设计的,由于只有一个弹簧起支撑和减震作用,载一人时后减震偏硬,如果遇到不平的路,驾乘人员就会感觉很颠簸。当摩托车载有二、三人或过重的货物时,又会因为强度不够而使弹簧压缩到底,最终导致过载而出现渗漏油,使减震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解决现有摩托车后减震器载一人减震偏硬,载二至三人或过重的货物时又容易因过载而受损,即适应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支撑、下支撑,在上支撑与下支撑之间连接有液压活塞杆和液压缓冲体,液压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液压缓冲体中,液压缓冲体外套装有套筒和减震弹簧调整套,套筒外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下端与减震弹簧调整套相连,其结构特征在于A、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在套筒上,在减震弹簧调整套的上方设置有内弹簧调整套,内弹簧调整套的上端伸入套筒内弯折后与套筒的下端弯折处搭接在一起,在上支撑的下端连接有上盖;B、在套筒内设置有内弹簧,内弹簧的上端顶靠在上盖的内底部,下端与内弹簧调整套相连;C、在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的下端面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在套筒上,在套筒内设置有内弹簧,内弹簧的上端顶靠在上盖的内底部,下端与内弹簧调整套相连,上盖连接在上支撑上,在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这样,减震弹簧和内弹簧一起构成复式双弹簧减震结构,当摩托车载重较轻(如载一人)时,重力只通过上盖作用在内弹簧上,内弹簧可作得小一些,从而使得减震硬度合适;而当载重较重(如载二至三人或其它重的货物)时,重力通过内弹簧压缩到一定的程度,使上盖的下端面与限位块的上端面接触时,重力通过限位块传递到套筒上,带动套筒向下运动,从而压缩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开始起作用,即这种情况下为内外减震弹簧同时起作用,增加了整个减震器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根据不同的载重而作出相应的动作,强度高,减震效果好,适应的载重范围大,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支撑1、锁紧螺母2、上盖3、缓冲橡胶4、套筒·5、液压活塞杆6、减震弹簧7、限位块8、内弹簧9、内弹簧调整套10、减震弹簧调整套11、减震弹簧调整加力套12、液压缓冲体13、调整套定位块14、下支撑15及环形凸台16组成,在上支撑1与下支撑15之间连接有液压活塞杆6和液压缓冲体13,液压活塞杆6的下端伸入液压缓冲体13中,液压缓冲体13外套装有套筒5和减震弹簧调整套11,套筒5外有减震弹簧7,减震弹簧7的下端与减震弹簧调整套11相连,其结构特征在于A、减震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套筒5上,在减震弹簧调整套11的上方设置有内弹簧调整套10,内弹簧调整套10的上端伸入套筒5内弯折后与套筒5的下端弯折处搭接在一起,在上支撑1的下端连接有上盖3;B、在套筒5内设置有内弹簧9,内弹簧9的上端顶靠在上盖3的内底部,下端与内弹簧调整套10相连;C、在套筒5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3的下端面相适配。
从图1可看出所述限位块8呈环状,其下端顶靠在由套筒5的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环形凸台16上。
从图1还可看出所述上盖3的下端伸入套筒5内,其外壁紧贴套筒5的内壁,即上盖3的下端面低于套筒5的上端面,能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内弹簧9。
工作原理当摩托车载重(摩托车减震器单边承载的二倍)小于额定值(如载一人)时,重力只通过上盖3作用在内弹簧9上,此时上盖3的下端面与限位块8的上端面还没有接触,减震弹簧7不起作用,内弹簧9可作得小一些,从而使得减震硬度合适;而当载重较重(如载二至三人过其它重的货物)时,重力通过上盖3将内弹簧9压缩到一定的程度,使上盖3的下端面与限位块8的上端面接触时,重力通过限位块8传递到套筒5上,带动套筒5向下运动,从而压缩减震弹簧7,减震弹簧7开始起作用,即这种情况下为内外减震弹簧同时起作用,增加了整个减震器的强度。当摩托车严重超载时,内弹簧9、减震弹簧7被压缩到极限,缓冲橡胶4与液压缓冲体13接触。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包括上支撑(1)、下支撑(15),在上支撑(1)与下支撑(15)之间连接有液压活塞杆(6)和液压缓冲体(13),液压活塞杆(6)的下端伸入液压缓冲体(13)中,液压缓冲体(13)外套装有套筒(5)和减震弹簧调整套(11),套筒(5)外有减震弹簧(7),减震弹簧(7)的下端与减震弹簧调整套(11)相连,其特征在于A、减震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套筒(5)上,在减震弹簧调整套(11)的上方设置有内弹簧调整套(10),内弹簧调整套(10)的上端伸入套筒(5)内弯折后与套筒(5)的下端弯折处搭接在一起,在上支撑(1)的下端连接有上盖(3);B、在套筒(5)内设置有内弹簧(9),内弹簧(9)的上端顶靠在上盖(3)的内底部,下端与内弹簧调整套(10)相连;C、在套筒(5)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3)的下端面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呈环状,其下端顶靠在由套筒(5)的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环形凸台(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下端伸入套筒(5)内,其外壁紧贴套筒(5)的内壁。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复式后减震器,其结构特征是A.减震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套筒5上,在减震弹簧调整套11的上方设置有内弹簧调整套10,内弹簧调整套10的上端伸入套筒5内弯折后与套筒5的下端弯折处搭接在一起,在上支撑1的下端连接有上盖3;B.在套筒5内设置有内弹簧9,内弹簧9的上端顶靠在上盖3的内底部,下端与内弹簧调整套10相连;C.在套筒5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3的下端面相适配。本实用新型能根据不同的载重而作出相应的动作,强度高,减震效果好,适应的载重范围大,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K25/04GK2706397SQ200420034710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9日
发明者辜庆华, 吴晓华 申请人:辜庆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