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及婴儿车用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53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及婴儿车用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使孩子免受来自路面热辐射影响的婴儿车及婴儿车用构件。
背景技术
根据本专利申请的申请人调查,夏季天气晴好之日的下午2时左右,当在沥青路面上将婴儿车以平躺的床状形态推行时,因受路面热辐射影响,婴儿脸部位置的温度比气象台发布的气温高出5.5度而达36.4℃。该温度比推婴儿车的大人的脸部位置的温度高3.5度。当婴儿车停止时,婴儿脸部位置的温度更高,与大人脸部位置的温度差超过4度。
为向座位中的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必须尽力减少路面热辐射的影响。
日本实用新型登录3062917号公报,揭示了可保护婴幼儿免受来自路面热辐射等热影响的婴儿车用防暑用具。具体而言,该防暑用具具有与婴儿车座位部等的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外形,具备密封的袋状容器与充填于该袋状容器中的蓄冷材料。防暑用具置于婴儿车的座位形成构件与孩子身体之间,防止孩子身体受热。
在揭示于实用新型登录3062917号公报中,的防暑用具,凭借蓄冷材料使孩子身体周围的空气降温。因此,当外气温度不太高时,若使用防暑用具,存在孩子身体感觉太冷的可能性。为避免该情况发生,必须依据外气温度及气候情况等安装或拆除防暑用具。该安装、拆除操作甚为麻烦。
另外,在外气温度高而安装了防暑用具的场合,还存在当婴儿车进入荫凉处或进入屋内时孩子身体因蓄冷材料而感觉过冷的情况。为此,当进入荫凉处或屋内时,必须拆除防暑用具。
在作为向孩子提供舒适环境的要素中有通气性。在夏季暑热潮湿之日,为使坐于婴儿车座位上的孩子感到凉爽感,以通气性良好的座位为宜。另一方面,冬季寒冷风急之日,以可防止风从缝隙中侵入、可维持保温性者为宜。
本申请案之同一申请人于日本特开2003-175827号公报中,揭示了可对靠背部的通气性程度进行调整的婴儿车。具体而言,具备使构成靠背部的壁相互重叠而配设的第1及第2板构件,第1板构件在厚度方向上设有贯通的第1开口,第2板构件在厚度方向上设有贯通的第2开口,且设置成可在第1及第2开口对准的第1位置与第1及第2开口错开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变更。
上述构成的婴儿车,若将第2板构件保持于第1位置时,则风可从对准的第1及第2开口通过而通入座位中,因而可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另一方面,若将第2板构件保持于第2位置时,因第1及第2开口被遮闭,风不能通过开口而侵入,可获得良好的保温性。
特开2003-175827号公报,揭示了靠背部可后倾至大致呈水平的婴儿车。对于这种呈平躺的床状形态的婴儿车而言,尤其在夏季,必须对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反射引起的温热环境加以考虑。尤其对处于平躺的床状形态的婴儿车而言,期望采取对来自路面热辐射对策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进行烦杂的操作便可减少来自路面的热辐射影响的婴儿车及婴儿车用构件。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对座位形成构件的通气性进行调节并且可防止路面热辐射的婴儿车。
本发明的婴儿车用构件,安装于婴儿车加以使用,在朝向路面的面上具有热反射表面。由于热反射表面对来自路面的辐射热进行反射,因而可防止婴儿车用构件的温度过度上升。
作为婴儿车用构件之一例,为安装于婴儿车座位下的物品收纳筐。至少在该物品收纳筐的底壁的外表面具有热反射表面。
由于物品收纳筐的底壁接近路面并相面对,故受路面辐射热的影响也最大。当物品收纳筐因路面辐射热而温度升高时,因物品收纳筐发出的热气使婴儿车座位温度上升。当物品收纳筐底壁外表面具有热反射表面时,因对路面热辐射进行反射,故可防止上述的座位温度过度上升。
对于物品收纳筐具备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及左右侧壁的场合,以前侧壁外表面、底壁外表面及后侧壁外表面分别具有热反射表面为宜。
婴儿车用构件的另外的例子为,安装于婴儿车车体的形成座位的座位吊床。该座位吊床背面具有热反射表面。采用该结构,由于座位吊床的背面的热反射表面对来自路面的辐射热进行反射,故可防止座位温度过度上升。
婴儿车用构件的再一个另外的例子,是安装于婴儿车车体的座位吊床的芯材,该芯材的背面具有热反射表面。采用该结构,由于芯材背面的热反射表面对来自路面的辐射热进行反射,因而可防止座位温度过度上升。
本发明的婴儿车,其座位的背侧具有热反射面。采用该结构,由于座位背侧的热反射面反射来自路面的辐射热,因而可防止座位温度过度上升。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形成座位的车体框架的背侧设置热反射垫。
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婴儿车,具备具有通气用开口的座位形成构件、反射构件、保持构件。反射构件被设置成可对位于与座位形成构件的背面相近接的第1位置及位于与座位形成构件的背面远离的第2位置选择性地进行位置变更,并将不与座位形成构件相面对的外侧表面形成反射性表面。保持构件对反射构件可进行位置变更地进行保持。当反射构件位于第1位置时,使通气用开口封闭;当反射构件位于第2位置时,使通气用开口开放。
采用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由于反射构件的反射性表面反射来自路面的辐射热,因而可防止座位内温度异常上升。另外,通过使反射构件接近座位形成构件,使通气用开口封闭,通过使反射构件从座位形成构件离开而使通气用开口开放,因而,在反射构件上不需要开设通气用开口,使反射性表面的形成变得容易。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位形成构件为可进行倾斜度调节的靠背部。该场合,即使当座位成为床状形态时,也可防止婴儿的脸部位置的温度异常上升。靠背部也可包括从其两侧边向前方竖起并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各侧壁上具有通气用开口为宜。反射构件包括设置成可对位于与一对侧壁的背面相近接的位置及位于与一对侧壁的背面远离的位置可选择地进行位置变更的一对侧壁反射构件。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座位形成构件为座部。


图1为对婴儿车的车体框架进行图解式表示的侧视图。
图2为对具备座位吊床的婴儿车进行图解式表示的侧视图。
图3为对具备物品收纳筐的婴儿车进行图解式表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解式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从图4所示的状态将靠背部向后方倾倒、使通气用开口开放时状态的图解式侧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图解式俯视图。
图7为表示自图6所示状态将通气用开口开放后的状态的图解式俯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另外的实施例的图解式俯视图。
图9为表示自图8所示状态将通气用开口开放后的状态的图解式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婴儿车1,在座位下具有反射面。具体而言,婴儿车1,在车体框架内,于形成座位的座位框架2的背侧具备热反射垫3。热反射垫3与路面相对,反射路面的辐射热,因而可抑止座位温度过度上升。作为热反射垫3的材质,凡可反射路面的辐射热者都可采用。
对于具备可将靠背部向后倾倒至大致呈水平状态的床状形态的婴儿车的场合,在床状态时,靠背部与路面相对。该场合时,由于存在靠背部被路面的辐射热加热的担心,因而,以形成靠背部的靠背框架的背侧设置热反射面为宜。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于婴儿车车体的形成座位的的座位吊床10,在其背面具有热反射表面11。座位吊床10包括座部及靠背部。热反射表面11以形成于座部及靠背部的背面为宜。当靠背部的后倾角度不太大时,在不成为床状形态的婴儿车的场合下,也可仅在座位吊床10的座部背面形成热反射表面。
作为热反射表面11的形成方法,既可在座位吊床10的背面粘贴热反射垫,也可对形成座位吊床10背面的缝制构件的纤维采用热反射性材料。
对于座位吊床具备芯材的场合,也可在该芯材的背面形成热反射表面。对于芯材包括座部芯材及靠背芯材的场合,以座部芯材及靠背芯材的背面形成热反射表面为宜。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于婴儿车的座位下的物品收纳筐20具有热反射表面24。具体而言,物品收纳筐20具备前侧壁21、底壁22、后侧壁23及左右侧壁。前侧壁21的外表面、底壁22的外表面及后侧壁23的外表面具有热反射表面24。
由于物品收纳筐20的底壁22接近路面,受路面辐射热影响最大,易被加热至高温。当底壁22的加热引起物品收纳筐20的温度过度上升时,在物品收纳筐20发出的热气的作用下,婴儿车的座位温度会升高。由于底壁22的外表面的热反射表面24反射路面的辐射热,因而,可抑制上述的座位温度上升。
为提高物品收纳筐20的热反射效果,如图3所示,除了在底壁22外表面之外、在前侧壁21的外表面及后侧壁23的外表面也形成热反射表面24为宜。另外,在物品收纳筐的左右侧壁的外表面也可形成热反射表面。
作为热反射表面24的形成方法,既可在物品收纳筐20的前侧壁21、底壁22及后侧壁23的外表面粘贴热反射垫,也可对形成物品收纳筐20的前侧壁21、底壁22及后侧壁23的缝制构件的纤维采用热反射性材料。
图4及图5对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婴儿车的座位进行图解式表示。婴儿车的座位具备座部31及靠背部32。靠背部32设置成可对倾斜度进行调节,可后倾至如图5所示的床状形态。为使座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靠背部32上设有许多个通气用开口33。通气用开口33,例如呈贯通孔形态。
婴儿车的座位还具备反射构件34、保持构件35、定位件36。反射构件34被设置成,可在如图4所示的与靠背部32的背面接近的第1位置及如图5所示的与靠背部32的背面离开的第2位置间选择性地进行位置变更。
反射构件34在其不面向靠背部32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反射性表面。反射性表面,例如通过以铝制板材形成反射构件34本体而形成。作为另外的例子,也可在形成反射构件34的表面上蒸镀铝等反射性金属或粘贴铝箔。
保持构件35,是可对反射构件34位置变更地进行保持的构件,使靠背部32与反射构件34可接离地(可接近及离开地)相连接。作为该种保持构件35,例如可使用两端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杆构件或具有柔软性的绑带构件等。
定位件36使反射构件34与靠背部32的背面保持密接。例如,可使用安装于靠背部32上的可变位的夹子、或可拆卸地对靠背部32与反射构件34进行连接的连接件等。
当反射构件34处于图4所示的第1位置时,即当反射构件34位于与靠背部32的背面密接的位置时,靠背部32的通气用开口33被反射构件34封闭。另一方面,当反射构件34处于图5所示的第2位置时,即当反射构件34位于与靠背部32的背面相远离的位置时,靠背部32的通气用开口33开放。
如上所述,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冬季寒冷风急的时候,通过使反射构件34位于图4的第1位置,可使座位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另一方面,当夏日、炎热及多湿之时,通过使反射构件34位于图5所示的第2位置,可使通气用开口33开放,使座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此外,在处于图4所示的椅子状形态时,也可使反射构件34位于第2位置而使通气用开口33开放。反之,当处于图5所示的床状形态时,也可使反射构件34位于第1位置而使通气用开口33封闭。
夏季晴朗之日,路面的辐射热成为问题,在图4及图5所示之实施例中,由于反射构件34的反射性表面反射路面的辐射热,故即使当座位呈床状形态时,也可防止婴儿脸部位置温度的异常上升。
如上所述,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构件34兼备调节通气性的功能及防止路面的辐射热的功能。
对于靠背部不能进行倾斜度调节的婴儿车或不能处于床状形态的婴儿车而言,也可在座部31的背面设置用于反射路面的辐射热的反射性表面。但是,由于通常在座部31下方设置有收纳物品的筐篮等,因而,有时也不需要特地形成反射性表面。也可在靠背部的背面及座部的背面设置各自的反射性表面。
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进行图解式的表示。图示的座位具备具有通气用开口42的靠背部40及通过保持构件47与靠背部40可接离地设置的反射构件44。
靠背部40包括从其两侧边向前方竖起并延伸的一对侧壁41。各侧壁41上具有多个通气用开口43。如图6所示,反射构件44包括从其两侧边沿靠背部的一对侧壁41延伸的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定位件46用于使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与靠背部40的一对侧壁41保持密接。
如图7所示,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构成为,可折返地重叠于反射构件44的背面处。通过未作图示的适宜的构件,可对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的折返状态加以保持。
如图6所示,当包括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的反射构件44处于与包括一对侧壁41的靠背部40的背面相密接的位置时,通气用开口42、43处于封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当包括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的反射构件44与包括一对侧壁41的靠背部40的背面远离时,通气用开口42、43处于开放状态。
为使在通气用开口42、43处于开放状态时反射路面的辐射热,在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的内面(面向一对侧壁41的面)上形成反射性表面。当处于如图7所示的通气用开口开放状态时,因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向反射构件44的背面处折返,形成于侧壁反射构件45的内面的反射性表面转而面向路面。
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形成有反射路面的辐射热的反射性表面。此外,也可在不与靠背部40及一对侧壁41相面对的反射构件44及一对侧壁反射构件45的外表面全体形成反射性表面。
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再一个另外的实施例进行图解式表示。图示的座位具备具有通气用开口52的靠背部50及通过保持构件57与靠背部50可接离地设置的反射构件54。
靠背部50包括从其两侧边向前方竖起并延伸的一对侧壁51。各侧壁51上具有许多个通气用开口53。如图8所示,反射构件54包括从其两侧边沿靠背部的一对侧壁51延伸的一对侧壁反射构件55。反射构件54及一对侧壁反射构件55,在各自不与靠背部50及侧壁51相面对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反射性表面。
如图8所示,当包括一对侧壁反射构件55的反射构件54处于与包括一对侧壁51的靠背部50的背面相密接的位置时,通气用开口52、53处于封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包括一对侧壁反射构件55的反射构件54与包括一对侧壁51的靠背部50的背面远离时,通气用开口52、53处于开放状态。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例。对图示的实施例,可在与本发明同一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正或变形。
本发明可有利地应用于具有可进行倾斜度调节的靠背部的婴儿车。并且,本发明作为可抑制路面的热辐射的婴儿车可有利地加以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用构件,安装于婴儿车(1)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在面对路面的面上具有热反射表面(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为安装于婴儿车的座位下的物品收纳筐(20),至少在该物品收纳筐的底壁(22)的外表面具有热反射表面(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为安装于婴儿车的座位下的物品收纳筐(20),上述物品收纳筐具备底壁(22)、前侧壁(21)、后侧壁(23)及左右侧壁;上述前侧壁(21)的外表面、底壁(22)的外表面及后侧壁(23)的外表面各自具有热反射表面(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为安装于婴儿车车体的形成座位的座位吊床(10),该座位吊床背面具有热反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为安装于婴儿车车体的座位吊床的芯材,该芯材的背面具有热反射表面。
6.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在座位的背面具有热反射面(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形成座位的车体框架的背面设有热反射垫(3)。
8.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具备具有通气用开口(33)的座位形成构件;设置成在位于与上述座位形成构件的背面相近接的第1位置及位于与上述座位形成构件的背面离开的第2位置之间可选择性地进行位置变更的、其不与上述座位形成构件相面对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反射性表面的反射构件(34);及使上述反射构件(34)可进行位置变更地对之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35),当上述反射构件(34)位于上述第1位置时,使上述通气用开口(33)封闭,当上述反射构件(34)位于上述第2位置时,使上述通气用开口(33)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座位形成构件为可进行倾斜度调节的靠背部(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靠背部(40)包括从其两侧边向前方竖起并延伸的1对侧壁(41);上述各侧壁上具有通气用开口(43),上述反射构件(44)包括设置成可对位于与上述1对侧壁(41)的背面相近接的位置及位于与上述1对侧壁(41)的背面远离的位置选择性地进行位置变更的1对侧壁反射构件(4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座位形成构件为座部。
全文摘要
一种婴儿车用构件,安装于婴儿车的座位下的物品收纳筐(20),具备前侧壁(21)、底壁(22)、后侧壁(23)及左右侧壁。在前侧壁(21)的外表面、底壁(22)的外表面及后侧壁(23)的外表面上分别具有热反射表面(24)。
文档编号B62B9/12GK1636815SQ20051000385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葛西健造, 大西伊知朗 申请人: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