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前束控制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16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前束控制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可调节前束控制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多连杆式后悬架上通常采用前束控制杆来设定后轮前束和外倾,前束控制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转向节和副车架,如CN1459388A中提及的前束控制杆就是这样一种设定后轮前束的连杆。这种前束控制杆的杆体的长度不能调节,调节车轮前束角一般是在两端连接部位通过一个带有偏心机构的偏心螺栓来调节,由于悬架的空间结构限制,其调节量通常只有12mm左右,调节量有限;并且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受力较严酷,常使偏心机构的铆接偏心盘脱铆,而且偏心盘越大,工艺越复杂。这就对相关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才能满足要求。另外,对与偏心螺栓配合的螺母要求较高,需要既能经常拆卸,又能锁紧不易松动的螺母。调节过程比较复杂,并且一旦螺母选择不好就造成螺母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前束控制杆调节余量小、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前束控制杆,杆体自身长度可以调节,具有调节余量大、调节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可调节前束控制杆的杆体由三段部分组成,中间杆体与两个端部杆体以旋向相反的螺纹连接,并且在两端的设有外螺纹的杆体上设有锁紧螺母。两个端部杆体分别连接在转向节和副车架,通过旋转中间杆体就可以使两个端部杆体同时伸缩,达到调节前束的目的。
考虑到调节方便,本发明的优先方案是中间杆体的截面呈为多边形。
本发明通过旋转中间杆体可以使两个端部杆体向两端同时伸缩,因此,调节余量大,中间杆体可直接用扳手旋转,调节操作的空间大,调节十分方便。调节后用锁紧螺母锁止,杆体相互之间连接牢靠。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端部杆体,2、锁紧螺母,3、外螺纹,4、中间杆体,5、外螺纹,6、锁紧螺母,7、端部杆体,8、橡胶衬套,9、套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前束控制杆由三个部分组成两个端部杆体1、7上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3、5并分别安装一个锁紧螺母2、6,中间杆体4载面呈正六边形,以便于用扳手调节,中间杆体4的两端有与两个端部杆体1、7的外螺纹3、5配合的内螺纹,旋转中间杆体4可以使与之连接的两个端部杆体1和7同时反向移动,使达到整个前束控制杆伸长和缩短。
另外,两个端部杆体1、7与车轮模块和车身模块连接的连接孔内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套筒9,套筒壁与杆体之间设有橡胶衬套8,可以起到缓冲轮胎跳动时对前束控制杆的缓冲力。
调节车轮前束时先将安装在两个端部杆体1、7上的两个锁紧螺母2、6松开,再用扳手旋动中间杆体4,使整个前束控制杆伸长或缩短一定的长度。当调节到适当长度时,将两端的锁紧螺母2、6向中间杆体4的方向拧紧,从而完成一次调节。
权利要求
1.可调节前束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杆体由三段部分组成,中间杆体(4)与两个端部杆体(1、7)以旋向相反的螺纹连接,并且在两端的设有外螺纹的杆体上设有锁紧螺母(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前束控制杆,其特征在于中间杆体(4)截面呈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前束控制杆,其特征在于两个端部杆体(1、7)与车轮模块和车身模块连接的连接孔内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套筒(9),套筒壁与杆体之间设有橡胶衬套(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前束控制杆的杆体由三段部分组成,中间杆体与两个端部杆体以旋向相反的螺纹连接,并且在两端的设有外螺纹的杆体上设有锁紧螺母。通过旋转中间杆体可以使两个端部杆体向两端同时伸缩,因此,调节余量大,中间杆体可直接用扳手旋转,调节操作的空间大,调节十分方便。调节后用锁紧螺母锁止,杆体相互之间连接牢靠。
文档编号B62D17/00GK1994802SQ200610161568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玮, 王勇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