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座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90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座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辅饰件,尤其是摩托车的座垫。
背景技术
座垫是摩托车的必备的、重要的辅饰件,其安装位置及形状直接影响摩托车的外观美感性,同时也影响摩托车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座垫作为摩托车的主要承重部件,主要承受人体重力以及摩托车运动之中产生的振动力、惯性力等;座垫对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降低行车安全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座垫,通常在其前后各有一个安装点,通过螺钉(螺栓)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由于座垫在使用中受到长期、反复的压力、振动、抖动等作用,使座垫容易变形、其连接部位松动,座垫容易出现前移、左右浮动的现象;而座垫出现前移后,除了影响舒适性外,对行车安全就是一个隐患,而且对与之接触的油箱、覆盖件等都要产生摩擦,形成檫挂现象;同时,在驾乘人员的坐下后,由于受力的原因,座垫尾部常常往上翘起,同样是一个行车安全的隐患,同样影响舒适性、影响其外观美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座垫及其安装结构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使用中不前移、尾部不上翘、安全性能好的摩托车座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座垫,包括座垫本体、安装螺孔和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垫本体与车架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接连接结构,插接连接结构由插接连接槽和与插接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连接块组成,插接连接槽与插接连接块分别设置在座垫本体或车架上,配对设置。
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在所述座垫本体的前部,设置两个插接连接结构,在所述座垫本体的后部,设置一个插接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座垫,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2、定位准确、牢靠;能有效防止因其前移或尾部翘起而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3、增加摩托车整车外观的美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座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1-座垫本体,2-插接连接结构,3-插接连接槽,4-插接连接块,5-安装螺孔,6-车架;现有技术中的座垫,座垫本体1通常经安装螺钉或螺栓安装、固定在车架6上;在其两侧面(油箱旁边)和前面设置螺钉或螺栓连接点;该种结构使座垫容易左右浮动、向前移动或尾部翘起来。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座垫,包括座垫本体1、安装螺孔5和车架6;在座垫本体1与车架6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接连接结构2,该插接连接结构2由插接连接槽3和与插接连接槽3相配合的插接连接块4组成,插接连接槽3与插接连接块4分别设置在座垫本体1或车架6上,配对设置、相互配合;如果插接连接结构2的插接连接槽3设置在座垫本体1上,则与其配合的插接连接块4就设置在车架6的对应部位,反之亦然;图示的结构是插接连接槽3设置在座垫本体1上,而与其配合的插接连接块4设置在车架6上。该插接连接结构2将座垫本体1固定在车架6上,并起到限位的作用。插接连接槽3与插接连接块4之间采用紧配合或过盈配合。
在座垫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螺孔5,用连接螺钉或螺栓经安装螺孔5,将座垫本体1连接在车架6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座垫本体1的前部,设置两个插接连接结构2,能有效防止座垫的左右浮动或前移,避免檫挂油箱、覆盖件等;该两个插接连接结构2对称布置。在座垫本体1的后部,设置一个插接连接结构2,能有效防止座垫尾部向上翘起的现象发生。各个插接连接结构2的形状、大小可以有差别。
装配时,先将每个插接连接结构2配对的插接连接块4插入插接连接槽3中,再用连接螺钉或螺栓经安装螺孔5,将座垫本体1连接、固定在车架6上。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座垫,包括座垫本体(1)、安装螺孔(5)和车架(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垫本体(1)与车架(6)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接连接结构(2),插接连接结构(2)由插接连接槽(3)和与插接连接槽(3)相配合的插接连接块(4)组成,插接连接槽(3)与插接连接块(4)分别设置在座垫本体(1)或车架(6)上,配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垫本体(1)的前部,设置两个插接连接结构(2),在所述座垫本体(1)的后部,设置一个插接连接结构(2)。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座垫本体(1)前部的两个插接连接结构(2)对称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座垫,包括座垫本体、安装螺孔和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垫本体与车架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接连接结构,插接连接结构由插接连接槽和与插接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连接块组成,插接连接槽与插接连接块分别设置在座垫本体或车架上,配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座垫,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定位准确、牢靠;能有效防止因其前移或尾部翘起而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增加摩托车整车外观的美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文档编号B62J1/00GK2900308SQ20062011060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戴军昌, 刘昌伟, 吴涛, 涂奎, 郭开兴 申请人: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