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07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是一种具有辅助活动踏垫或环形踏垫 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滑板车由于车台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之高度,致使用者单脚站立 于车台上而另一脚滑行于地面上时,需因应此高度而使该站立单脚成曲腿状 以利操作。此设计原理造成使用者容易感到腿部劳累,不易长时间操作。
中国专利号ZL200410087801.2中公开一种自行滑板车,包括前车架、 设在前叉下的前轮、踏板、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后轮以及设在后轮上部的
踏板组成;前轮枢接于前踏板下,前"板固定在一车架前端;车架下设有一 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的一端系接于后滑板下,另一端系接于车架的前部, 后滑板与车架间设有一导向连接机构;后轮枢接在后滑板的后部。该结构的 后踏板组成用于蹬踩,从而使车向前滑行,其蹬踩动作位于车头正后方,与 传统滑板车的蹬踩动作不协调(侧后方),所以,不一定适合每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易于适应、操作方便的滑板 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滑板车,包括由车头组件、前后滑行滚轮和脚踏板 构成的滑板车,其结构特征是脚踏板侧部或外围边设置有活动踏垫,以通过 蹬踩活动踏垫使滑板车前进。
所述脚踏板底部设置有弹性拉绳,并通过弹性拉绳与活动踏垫连接;活 动踏垫呈块状,设置有一个或两个,设置在脚踏板任一侧,或分别设置在脚 踏板左右两侧。脚踏板底部前端水平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定滑轮,弹性拉绳 中段绕设在定滑轮上,首尾两段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活动踏垫固定连接,端部 固定连接在脚踏板底部尾端。活动踏垫侧面呈拱形,底部横向设置有开槽, 弹性拉绳穿过开槽并分别与开槽和脚踏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脚踏板底部 前端水平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定滑轮,弹性拉绳中段绕设在定滑轮上,两端 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活动踏垫固定连接。脚踏板侧旁还设置有导向定位筋,活 动踏垫底部对应导向定位筋横向设置有滑槽,与其滑动连接,弹性拉绳端部 与活动踏垫内侧面固定连接。又或者,所述脚踏板底部设置有具有自动复位 的卷线器,弹性拉绳一端绕设在卷线器上,另一端与活动踏垫固定连接。使
3用时, 一脚踏在脚踏板上,另一脚推动活动踏垫,车体重心稍向被推活动踏 垫的一侧倾斜,活动踏垫触地,并离开原位置对地面撑滑,同时,与其连接
的弹性拉绳被拉长;当取消对活动踏垫的推力时,活动踏垫在拉绳或卷线器 作用下快速复位,以便于使用者重复踩踏前进。
所述活动踏垫底部还设置有滚轮。减少活动踏垫底部与地面的摩擦,降 低噪音。
或者,所述活动踏垫为弹性环形踏垫,环形踏垫呈履带状,滑动设置在 脚踏板外围边上。脚踏板至少底部或侧部两端设置有转轮,转轮外壁与环形 踏垫内壁传动连接。环形踏垫内壁设置有内凸环、内凹槽或内齿,转轮外壁 对应设置有外凹槽、外凸环或外齿。使用时, 一脚踏在脚踏板上,另一脚推 动环形踏垫,车体重心稍向被推活动踏垫的一侧倾斜,活动踏垫触地,并对 地面撑滑,由于环形踏垫绕脚踏板转动,无需复位,任何时候都便于使用者 重复踩踏前进。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适当高度的辅助踏垫,减少车台与地面之间高度, 达到使用者不须弯曲任一脚均可轻松滑行之目的,大大降低用户疲劳度;同 时,该踏垫随用户滑行的需要,随意延伸,不需刻意调整。其结构简单合理、 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灵活。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l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l-图4,本滑板车,包括由车头组件l、前后滑行滚轮和脚踏板 3构成的滑板车,车头组件1包括把手1.1、立轴1.2、立管1.3、前叉1.4和拉杆1.5,立轴上端与把手中部连接,下端穿套在立管内,与前叉连接, 前滑行滚轮2枢接在前叉上;立管内侧还通过拉杆1.5与脚踏板3固定连接, 后滑行滚轮4设置在脚踏板后部。脚踏板3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踏垫6,以 通过蹬踩活动踏垫使滑板车前进。活动踏垫6呈块状,侧面呈拱形,底部横 向设置有开槽6.1,通过弹性拉绳5设置在脚踏板3左右两侧。脚踏板3底 部前端品字形水平设置有三个定滑轮7,弹性拉绳5中段绕设在定滑轮7上, 首尾两段分别通过第一夹件9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侧的活动踏垫6的开槽6.1 内,端部通过第二夹件10固定连接在脚踏板3底部尾端。活动踏垫6底部 还设置有滚轮8。
上述活动踏垫亦可仅设计为一个,设置在脚踏板的右侧或左侧。此时脚 踏板底部前端仅须设置一个定滑轮,且弹性拉绳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脚 踏板底部尾端。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图8,脚踏板3两侧旁还设置有导向定位筋11,活动踏垫6, 底部对应导向定位筋横向设有滑槽6.1',与其滑动连接,弹性拉绳5'端部 与活动踏垫内侧面通过第三夹件12固定连接。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9-图14,活动踏垫为弹性环形踏垫13,环形踏垫呈履带状,滑 动设置在脚踏板3外围边上。脚踏板3底部两端设置有转轮14,转轮外壁 与环形踏垫13内壁传动连接。环形踏垫13内壁设置有内凸环13.1,转轮 14外壁对应设置有外凹槽14.1与内凸环13.1配合传动连接。其它未述部分 同第一实施例。
权利要求1. 一种滑板车,包括由车头组件(1)、前后滑行滚轮(2)、(4)和脚踏板(3)构成的滑板车,其特征是脚踏板侧部或外围边设置有活动踏垫,以通过蹬踩活动踏垫使滑板车前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底部设置有弹性拉 绳,并通过弹性拉绳与活动踏垫连接;活动踏垫呈块状,设置有一个或两个, 设置在脚踏板任一侧,或分别设置在脚踏板左右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底部前端水平设置 有一个或以上的定滑轮(7),弹性拉绳(5)中段绕设在定滑轮上,首尾两 段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活动踏垫(6)固定连接,端部固定连接在脚踏板底部 尾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踏垫侧面呈拱形,底 部横向设置有开槽(6.1),弹性拉绳穿过开槽并分别与开槽和脚踏板固定连 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底部前端水平设置 有一个或以上的定滑轮,弹性拉绳(5,)中段绕设在定滑轮上,两端分别与 左右两侧的活动踏垫(6,)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侧旁还设置有导向 定位筋(11),活动踏垫底部对应导向定位筋横向设置有滑槽(6.1'),与其 滑动连接,弹性拉绳端部与活动踏垫内侧面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底部设置有具有自 动复位的巻线器,弹性拉绳一端绕设在卷线器上,另一端与活动踏垫固定连 接。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7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踏垫底部还 设置有滚轮(8)。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踏垫为弹性环形踏垫 (13),环形踏垫呈履带状,滑动设置在脚踏板外围边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滑板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至少底部或侧部 两端设置有转轮(14),转轮外壁与环形踏垫内壁传动连接;环形踏垫内壁 设置有内凸环(13.1)、内凹槽或内齿,转轮外壁对应设置有外凹槽(14.1)、 外凸环或外齿。
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包括由车头组件、前后滑行滚轮和脚踏板构成的滑板车,其脚踏板侧部或外围边设置有活动踏垫,以通过蹬踩活动踏垫使滑板车前进。脚踏板底部设置有弹性拉绳,并通过弹性拉绳与活动踏垫连接;活动踏垫呈块状,设置有一个或两个,设置在脚踏板任一侧,或分别设置在脚踏板左右两侧;或者,活动踏垫为弹性环形踏垫,环形踏垫呈履带状,滑动设置在脚踏板外围边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适当高度的辅助踏垫,减少车台与地面之间高度,达到使用者不须弯曲任一脚均可轻松滑行之目的,大大降低用户疲劳度;同时,该踏垫随用户滑行的需要,随意延伸,不需刻意调整。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灵活。
文档编号B62M1/00GK201296336SQ20082017823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0日
发明者封秉和 申请人:封秉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