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1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架大梁,尤其涉及到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其结构包括左、右侧纵梁及连接左、右纵梁的多根横梁。所有的横梁与连接件进行预组焊后,再通过拼、焊、铆等工装将其与左、右纵梁固定在一起。这种车架大梁运输不便,通常情况下,一台九米的运输车辆一次只能运输六个车架大梁,使得运输成本较高;而且,该车架大梁的上、下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没有降低,用这样的车架大梁制造而成的公交客车,给乘客的上、下车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方便运输、又可使制造出的公交客车方便客人上下车的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包括左、右侧纵梁总成以及连接左、右侧纵梁总成的多根横梁,左、右侧纵梁总成又分别包括至少三根衔接在一起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纵梁总成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多根横梁相对应的连接板,并且,左侧纵梁总成位于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两侧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右侧纵梁总成在位于前、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右侧纵梁总成上设置与多根横梁相对应的连接板方式,进行现场组装焊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构成车架大梁的零部件(包括左、右侧纵梁总成、多根横梁及一些连接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大大方便了运输,使得运输成本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上下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两侧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这样就形成了车架总成的落差式结构,使得公交客车的有效乘用空间得到较大的提高,也降低了乘客站立区离地高度,方便了乘客的上下,满足了公交客车低地板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前纵梁,2、左前上纵梁,3、左中纵梁,4、左后上纵梁,5、左后纵梁,6、横梁,7、连接板,11、右前纵梁,12、右前上纵梁,13、右中纵梁,14、右后上纵梁,15、右后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包括左、右侧梁总成,左侧梁总成由左前纵梁1、左前上纵梁2、左中纵梁3、左后上纵梁4、左后纵梁5铆接而成,右侧梁总成由右前纵梁11、右前上纵梁12、右中纵梁13、右后上纵梁14、右后纵梁15铆接而成,在铆接过程中,可以借助衔接板将两个相邻的纵梁铆接在一起;在左、右侧梁总成中,左前纵梁1和左前上纵梁2与右前纵梁11和右前上纵梁12,左中纵梁3与右中纵梁13,左后上纵梁4和右后上纵梁14以及左后纵梁5和右后纵梁1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相应横梁6的连接板7,并且,左、右侧梁总成中,位于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即左、右中纵梁3和13分别比两侧相应的纵梁低,即左中纵梁3比左前上纵梁2和左后上纵梁4低,右中纵梁13比右前上纵梁12和右后上纵梁14低;右侧梁总成的位于前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即右前纵梁11比与其衔接的纵梁即右前上纵梁12低。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左、右侧梁总成的刚性和强度,在所述的左前上纵梁2、左中纵梁3、左后上纵梁4、左后纵梁5以及右前纵梁11、右前上纵梁12、右中纵梁13、右后上纵梁14、右后纵梁15上还可覆有加强板。
权利要求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包括左、右侧纵梁总成以及连接左、右侧纵梁总成的多根横梁,左、右侧纵梁总成又分别包括至少三根衔接在一起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纵梁总成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多根横梁相对应的连接板,并且,左侧纵梁总成位于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两侧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右侧纵梁总成在位于前、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既方便运输、又可使制造出的公交客车方便客人上下车的用于公交客车的车架大梁,包括左、右侧纵梁总成以及连接左、右侧纵梁总成的多根横梁,左、右侧纵梁总成又分别包括至少三根衔接在一起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纵梁总成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多根横梁相对应的连接板,并且,左侧纵梁总成位于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两侧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右侧纵梁总成在位于前、中乘客门踏步处的纵梁比与其相衔接的纵梁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大梁也可以应用在其它客车上。
文档编号B62D21/10GK201446978SQ200920046919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丁俊兵, 刘建忠, 张伟, 邹洪彬 申请人: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