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68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在市场上的普及已经十分广泛,它不但能起到娱乐目的,还可以作为代步 工具或运动工具使用,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户外娱乐运动器材,因此深受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众所周知,滑板车主要踏板、把手及连接踏板和把手的把手杆组成,踏板下方设有轮子,使 用者踩在踏板上,并用手握住把手以保持平衡,之后借助脚蹬地的力量及轮子的滚动,就能 够使滑板车运动起来。滑板车在平地上运动很流畅,但如果遇到稍有不平整的地面,轮子经 过时就会造成颠簸,让使用者难以保持平衡,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性能更好,具有减震效果的新型滑板车。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滑板车,包括踏板,把手及连接踏板与把手的把手杆,踏板前方装有前轮,后 方装有后轮,其中所述踏板前方设有两个前轮,并通过前轮下座轴连接在一起;前轮下座轴中部与其上方的把手杆连接,成为相对固定结构;前轮下座轴两端分别为安装前轮的轮轴;前轮下座轴中部与其两端的轮轴之间分别由一段弹簧减震部过渡连接。进一步,所述弹簧减震部为在踏板承重状态下具有一定弯曲的弹簧,这样在人踩 在踏板上,前轮下座轴两侧的弹簧减震部会具有一定的弯曲,两侧的前轮上方朝内倾斜,成 为八字形,使得整个踏板车更为平稳。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杆的下端部通过枢转支架与踏板与前轮下 座轴连接,所述枢转支架上端设有从上方延伸至后方的扇形开口,所述扇形开口通过销轴 与所述把手杆的下端部铰接;把手杆下端部与扇形开口的铰接处的上方套设有活动套筒, 所述扇形开口上部设有上缺口,后部设有后缺口,所述活动套筒两侧设有可卡装于上缺口 或后缺口内的凸台,所述把手杆与活动套筒之间卡装有将活动套筒压迫于枢转支架一侧的 弹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杆为T形,其上方的T形两侧设有套装把手 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把手的套装处内部设有固定套管与把手的弹性卡件,所述套管侧端设 有套管通孔,所述把手侧端设有可与套管通孔重合把手通孔,所述弹性卡件端部伸出相重 合的套管通孔及把手通孔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轮下座轴的结构,将前轮设置为两 个,配合后轮形成三点支撑,使用者踏在踏板上将更为稳定,便于滑动及控制方向,并且,所 增加的弹簧减震部使得前轮在经过凹凸不平地面时,具有减震缓冲作用,使得用户不会感觉到过于颠簸,且控制起来也更为容易,此外,通过设计弹簧减震部的强度,可以让人在踩 在踏板时,弹簧减震部具有一定的弯曲,使得两侧的前轮上方朝内倾斜,成为八字形,令踏 板车更为平稳;可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衡性能好,且能够减震缓冲的踏板车;此外还可 以增设可折叠的结构,在不使用时,便于收藏及搬运。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承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枢转支架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把手与把手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滑板车,包括踏板1,把手2及连接踏板 1与把手2的把手杆3,踏板1前方装有前轮4,后方装有后轮5,其中,所述踏板1前方设 有两个前轮4,并通过前轮下座轴7连接在一起;前轮下座轴7中部与其上方的把手杆2连 接,成为相对固定结构;前轮下座轴7两端分别为安装前轮4的轮轴71 ;前轮下座轴7中部 与其两端的轮轴71之间分别由一段弹簧减震部72过渡连接。这样在使用者踩在踏板1上 时,才会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住而不会变形;通过两个前轮4以及一个后轮5的结构,实现 了踏板1的三点式支撑,使用者踏在踏板上将更为稳定,便于滑动及控制方向,而所增加的 弹簧减震部72使得前轮在经过凹凸不平地面时,具有减震缓冲作用,使得用户不会感觉到 过于颠簸,且控制起来也更为容易。弹簧减震部72可为强度满足人体体重要求的弹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 整,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弹簧减震部72设计为在使用者踩在踏板1上,即踏板1 承重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弯曲,此状态下,由弹簧减震部72承载的部分,即前轮下座轴7中部 及其上方的踏板1、把手杆3、把手2等结构均被自重及人体体重压迫而下沉一定距离,因此 弹簧减震部72位于前轮下座轴7中间的一侧就略向下沉,而位于外侧与轮轴71连接侧仍 保持略高的位置,使得轮轴71不再处于与地面相平行的水平位置,而是处于外侧高于内侧 的角度吗,这样位于两侧、由轮轴71安装的前轮4的轴线就好向内侧朝下倾斜,使得两前轮 4上方朝内、下方朝外倾斜,整体形成一个“八”字的形状,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该状态下, 踏板1前方更为平衡,人踩在踏板车上也更为平稳。本实用新型中,除了采用上述方案来实现平衡减震效果外,为了便于对滑板车进 行携带收藏,可以增设可折叠的结构,其具体的实现方案为把手杆3的下端部通过枢转支 架6与踏板1及前轮下座轴7连接,枢转支架6下端安装于踏板1上,其上端设有从上方延 伸至后方的扇形开口 60,所述扇形开口 60通过销轴61与所述把手杆3的下端部铰接。通 过枢转支架6,可以将把手杆3向下转折收下进行折叠,缩小占用,方便携带与收藏;把手杆 3下端部与扇形开口 60的铰接处的上方套设有活动套筒62,所述扇形开口 60上部设有上 缺口 63,后部设有后缺口 64,所述活动套筒62两侧设有可卡装于上缺口 63或后缺口 64内的凸台621,所述把手杆3与活动套筒62之间卡装有将活动套筒62压迫于枢转支架6 — 侧的弹簧65。把手杆3向上展开后,活动套筒62通过弹簧65的压迫,两侧的凸台621将 卡装在扇形开口 60的上缺口 63内,使得把手杆3固定;当需要折叠时,向上拉动活动套筒 62,使得凸台621脱离上缺口 63,则把手杆3便可在扇形开口 60内围绕销轴61转动,朝踏 板1 一侧转动把手杆3,便可将把手杆3折叠起来,当把手杆3折叠到位后,活动套筒6两端 的凸台621将卡入扇形开口 60后部的后缺口 64内,固定折叠的把手杆3 ;若需要展开,则 只需要拉动活动套筒6,使得凸台621脱离后缺口 64,便可向上转动把手杆3将其展开。参照图3 图4,为了方便于安装弹簧65,所述活动套筒62侧端沿其轴向设有弹 簧槽622,所述弹簧槽622 —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把手管3侧端装有堵住弹簧槽 622开口端的弹簧垫子623,所述弹簧垫子623与弹簧槽622之间安装所述弹簧6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枢转支架6下部设有圆柱形的转轴66,所述踏 板1前端设有插装转轴66的插装口 11,所述转轴66端部穿过插装口 11与前轮下座轴7连 接。通过转轴66,实现前轮下座轴7与把手2的相对固定联动关系,通过把手2控制,就可 以实现前轮4的转动,能够实现转弯功能。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转弯效果,所述转轴66端部与前轮下座轴7通过前叉头8 连接,所述转轴66端部为矩形,所述前叉头8上方设有卡装转轴66矩形端部的矩形凹槽 81,所述前轮下座轴7中部上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卡台73,所述前叉头8的叉头部分夹装 卡台73,并通过固定轴82固定。采用前叉头8,使得踏板1在转弯时可向转角内侧偏斜,抵 消转弯产生的离心力,令转弯效果更好。并且在转轴66与插装口 11之间装上转动耐磨碗 12,这样可使得转轴66与插装口 11更耐磨,使得使用寿命更长。参照图5,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把手杆3为T形,其上方的T形两侧设有套装把手2 的套管31,所述套管31与把手2的套装处内部设有固定套管31与把手2的弹性卡件32, 所述套管31侧端设有套管通孔311,所述把手2侧端设有可与套管通孔311重合把手通孔 21,所述弹性卡件32端部伸出相重合的套管通孔311及把手通孔21外侧。通过弹性卡件 32,使得把手2在不使用时也可以从把手杆3上脱离并折合起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效 果更好。而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套管31内部延伸出连接把手杆3与把手2的连接绳33, 这样把手2脱离把手杆3后不会散落分离,方便于一起收藏,并方便于下一次的组装固定。 此外,所述连接绳33可设置为为有弹性的橡胶绳,这样使得把手2与把手杆3之间有收紧 力,使用效果更好。在使用时,将两端的把手2与把手杆3的套管31组装在一起,套管通孔311和把 手通孔21相重合,弹性卡件32的头部将伸出套管通孔311和把手通孔21外侧,通过弹性 卡件32卡位,便完成固定;若要拆开,则只需按下弹性卡件32,把手2与套管31之间失去 定位,便可将把手2拆下来,此时,连接绳33将把手2与把手杆3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不 会散落分离,方便于一起收藏,并方便于下一次的组装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全面,不但可以折叠起来缩小占用,方便于携带与收 藏,在使用时还能够安全可靠地转弯,并且最主要的是达到了更为平衡以及减震的效果,能 让使用者感到更为称心如意。
权利要求1.新型滑板车,包括踏板(1),把手(2)及连接踏板(1)与把手(2)的把手杆(3),踏板 (1)前方装有前轮(4),后方装有后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前方设有两个前轮(4),并通过前轮下座轴(7)连接在一起;前轮下座轴(7)中部与其上方的把手杆(2)连接,成为相对固定结构;前轮下座轴(7)两端分别为安装前轮(4)的轮轴(71);前轮下座轴(7)中部与其两端的轮轴(71)之间分别由一段弹簧减震部(72)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震部(72)为在踏板 (1)承重状态下具有一定弯曲的弹簧,会使得两侧的前轮(4)在踏板(1)承重状态下,成为 上方朝内倾斜,下方朝外倾斜的八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3)的下端部通过枢 转支架(6)与踏板(1)与前轮下座轴(7)连接,所述枢转支架(6)上端设有从上方延伸至 后方的扇形开口(60),所述扇形开口(60)通过销轴(61)与所述把手杆(3)的下端部铰接; 把手杆(3)下端部与扇形开口(60)的铰接处的上方套设有活动套筒(62),所述扇形开口 (60)上部设有上缺口(63),后部设有后缺口(64),所述活动套筒(62)两侧设有可卡装于上 缺口(63)或后缺口(64)内的凸台(621),所述把手杆(3)与活动套筒(62)之间卡装有将 活动套筒(62)压迫于枢转支架(6) —侧的弹簧(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支架(6)下部设有圆柱 形的转轴(66),所述踏板(1)前端设有插装转轴(66)的插装口(11),所述转轴(66)端部 穿过插装口(11)与前轮下座轴(7)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6)端部与前轮下座轴 (7)通过前叉头(8)连接,所述转轴(66)端部为矩形,所述前叉头(8)上方设有卡装转轴 (66)矩形端部的矩形凹槽(81),所述前轮下座轴(7)中部上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卡台 (73),所述前叉头(8)的叉头部分夹装卡台(73),并通过固定轴(8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6)与插装口(11)之 间装有转动耐磨碗(1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筒(62)侧端沿其轴向 设有弹簧槽(622),所述弹簧槽(622) —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把手管(3)侧端装有 堵住弹簧槽(621)开口端的弹簧垫子(623),所述弹簧垫子(623)与弹簧槽(622)之间安装 所述弹簧(6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3)为T形, 其上方的T形两侧设有套装把手(2)的套管(31),所述套管(31)与把手(2)的套装处内部 设有固定套管(31)与把手(2)的弹性卡件(32),所述套管(31)侧端设有套管通孔(311), 所述把手(2)侧端设有可与套管通孔(311)重合把手通孔(21),所述弹性卡件(32)端部伸 出相重合的套管通孔(311)及把手通孔(21)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内部延伸出连接把 手杆⑶与把手⑵的连接绳(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33)为有弹性的橡 胶绳。
专利摘要新型滑板车,包括踏板,把手及连接踏板与把手的把手杆,踏板前方装有前轮,后方装有后轮,其中所述踏板前方设有两个前轮,并通过前轮下座轴连接在一起;前轮下座轴中部与其上方的把手杆连接,成为相对固定结构;前轮下座轴两端分别为安装前轮的轮轴;前轮下座轴中部与其两端的轮轴之间分别由一段弹簧减震部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轮下座轴的结构,将前轮设置为两个,配合后轮形成三点支撑,使用者踏在踏板上将更为稳定,便于滑动及控制方向,并且,所增加的弹簧减震部使得前轮在经过凹凸不平地面时,具有减震缓冲作用,使得用户不会感觉到过于颠簸,且控制起来也更为容易,可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衡性能好,且能够减震缓冲的踏板车。
文档编号B62K17/00GK201777362SQ20102029261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2日
发明者杜启明 申请人:杜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