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403949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设有顶篷组件的婴儿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婴儿车都设有顶篷而可以遮罩住婴儿乘坐的区域,透过顶篷避免婴儿被雨淋湿以及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婴儿。此外,现在的婴儿车有需要设置一种可以调整顶篷伸展的调整机构,以方便顶篷的使用。然而,目前的调整机构通常包含由多个组件所构成,特别是枢轴以及一些固定元件。有鉴于此,目前需要一种改良的顶篷组件,其由较少的组件所构成,故能改善上述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装方法,该顶篷组可以更便利地安装及操作,而且顶篷组件的组件个数较少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及使得组接更为便利。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具有一端部;以及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相互枢接的耦接部,其中一个耦接部用以固接于该端部,而另一耦接部固接于一婴儿承载装置的一支撑架,其中每一耦接部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该耦接部一体成形,该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使得该二耦接部可连接在一起并相互转动。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稱接部包含有一凸部及一延伸部,该第二稱接部包含有一底面,该底面设有一开口及一槽缝,该凸部容置于该开口内以便枢接该第一耦接部及该第二耦接部,该延伸部可从该槽缝伸入,进而进入该第二耦接部的空穴内,以避免该第一耦接部脱离于该第二耦接部。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从该凸部径向地向外突伸,而且该槽缝从该开口径向地延伸。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数个齿部及数个凹槽,该些齿部从该开口周围的内表面向外突出,该些凹槽分别设于该些齿部之间,而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个或多个与该凸部相间隔的凸肋,该凸肋定位于其中一个凹槽以便维持该支撑件于一所需位置。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齿部包含有二侧斜坡,而该些斜坡的下端邻近于该些凹槽,当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时,该凸肋滑动地接触于该些斜坡且依序地越过该些凹槽。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调整该支撑件的期间,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绕着一枢轴做转动,且同时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沿着平行该枢轴的方向做往复的位移。
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端部连续地施予弹力以驱使其中一个耦接部朝向另一个耦接部做移动。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可为弹性材料件,当该支撑件组接于该婴儿承载装置的连接装置时,该支撑件会发生变形,而使得该支撑件的端部可施予弹力。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锚状凸部,而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一钳部,该钳部夹住该锚状凸部以避免该第一耦接部脱离于该第二耦接部。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数个齿部及一钳部,该些齿部从该锚状凸部径向地突伸,该钳部包含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一斜面,当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时,一个或多个齿部依序地越过该斜面。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形状为U字形 。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设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固接于其中一个耦接部,且该第二端部的位置与该支撑件相间隔。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位于该支撑件的后方。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组接顶篷于婴儿承载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耦接部,其中一个耦接部用以固接于一支撑件的一端部,另一耦接部固接于一婴儿承载装置的一支撑架,其中每一耦接部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该耦接部一体成形;以及将该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以便连接该二耦接部并同时允许该二耦接部相对转动。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稱接部包含有一凸部以及一延伸部,该第二稱接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设有一开口及一槽缝,该槽缝及该开口分别与该第二耦接部的一空穴相连通,而该将该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的步骤包括将该凸部以及该延伸部分别插置于该开口以及该槽缝;以及将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直到该延伸部与该槽缝错开并容置于该空穴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接该支撑件的该端部于该耦接部,当该二耦接部安装于该支撑架时,该支撑件的端部持续地施予弹力,以推动固接于该支撑件的耦接部朝向固接于该支撑架的耦接部。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锚状凸部,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一钳部,该方法还包括将该钳部夹住该锚状凸部的周围。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一顶篷组件,包括一支撑件,具有二端部;一遮罩,连接于该支撑件;以及二个连接装置,该二连接装置用以使得该二端部组接于该支撑架,各连接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稱接部与该第二稱接部移动地连接在一起,该第一稱接部固接于该端部,而该第二耦接部固接于该支撑架,该支撑件的每一端部持续地施予弹力以便推动该第一耦接部朝向该连接装置的第二耦接部作移动。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形状为U字形且为弹性材料件。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件组接于该婴儿承载装置的第一耦接部后,该支撑件会产生变形以致于改变该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图I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用于顶篷组件的连接装置的放大图。图3示出用于顶篷组件的第一支撑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示出图2中耦接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示出图2中耦接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示出图5的耦接部的平面图。图7示出开始组接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7中沿着Cl线的部份剖视图。图9示出连接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图。图10示出图9中沿着C2线的部份剖视图。图11及图12示出图2中顶篷组件的连接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至图15示出顶篷组件的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出一种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装方法,该顶篷组可以更便利地安装及操作,而且顶篷组件的组件数量较少,以便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得组接更为便利。该顶篷组件可包含一支撑件以及一连接装置,该支撑件设有一端部,而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相互枢接的耦接部,其中一耦接部可与婴儿承载装置的支撑架相固接,另一耦接部则可与该支撑件的端部连接。各耦接部可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耦接部为一体成形。该些挡住结构可相互卡接,使得该二耦接部相组接并可相对转动。在此实施例中,顶篷组件使用于婴儿车,然而,顶篷组件也可使用于其他任何婴儿承载装置,例如游戏床、或婴儿床等等。图I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100的立体图。该婴儿承载装置100包括有一支撑架102、一座椅104、一背靠105、一前护件106及一顶篷组件108。支撑架102可包含一前脚架110、一后脚架112及一推杆114。前脚架110与后脚架112可分别由一个或数个管体组成,而且前脚架Iio的下端部与后脚架112的下端部分别与数个车轮116相组接。此外,前脚架110具有对称的左、右两侧部110A,后脚架112具有对称的左、右两侧部112A,而前脚架110的两侧部IlOA及后脚架112的两侧部112A分别连接于推杆114。推杆114可由一个或多个管体所组成,而且推杆114通常包含有对称的左、右两侧部114A (图I仅显示一个侧部114A)以及一连接于两侧部114A之间的横部114B而呈现U字形。一置物盘118可连接于推杆114的两侧部114A之间,且置物盘118处于一较高位置以供大人使用。前脚架110的侧部IlOA以及后脚架112的侧部112A可分别具有上端部,而侧部110AU12A的上端部分别透过一接合结构120与推杆114的侧部114A相组接。接合结构120可枢接于前脚架110、后脚架112以及推杆114,使得前脚架110、后脚架112以及推杆114可相互地转动,以便收折或展开支撑架102。再参阅图1,顶篷组件108的左、两侧分别对称地与推杆114的侧部114A相耦接。在一实施例中,顶篷组件108可包含有一弧形(由虚线所示)的第一支撑件件120、一弧形(由虚线所示)的第二支撑件122、二个连接装置124、及一遮罩126。第一支撑件120的左端及右端透过该二连接装置124分别与推杆114的左、两侧的侧部114A相耦接,而遮罩126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22。在一实施例中,遮罩126可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例如织布、塑胶薄板等等。遮罩126可包含数个护套层,而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22可维持于该些护套层内。图2示出连接装置124的放大图,而图3示出第一支撑件12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各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22的形状大体上可为U字形,第一支撑件120设于第二支撑件的前方。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0可为一体成形的弹性材料件。至于用来制造第一支撑件120的弹性材料可包括钢、金属合金、塑胶等等。第二支撑件122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20使用相同的材料,或是使用不同材料。在一实施例中,不必与连接装置124相连接,第二支撑件122也可支撑遮罩126,以帮助遮罩126伸展。依其他实施例,第二支撑件122可与连接装置124的一固定部固接。 该二连接装置124分别设于第一支撑件120的左、右两端,并分别包含有二个相枢接的耦接部132、134。不需要附加其他零件,耦接部134即可使得第一支撑件120与耦接部132相互枢接。图4示出耦接部132 —实施例的示意图。耦接部132可包含有一套筒部136及一连接座138。依据一实施例,耦接部132可为一体成形的塑胶件。套筒部136至少可包裹住推杆114的部份侧部114A,以便将连接装置124固定于推杆114。依其他实施例,套筒部136也可包含有一连接结构,该第二支撑件可固接于该连接结构。连接座138可设于推杆114的外部。连接座138可连接于套筒部136,而连接座138相对于套筒部136的纵轴处于一偏移位置。连接座138可包含有数个设置于边缘的齿部140,该些齿部140环绕于连接座138的底面138A的周围,而每二个齿部140之间形成有一凹槽140A。各齿部140大体上可为三角形,耦接部132、134可绕着一枢轴Xl枢接在一起,齿部140的突起方向平行于枢轴Xl的方向,而各齿部140具有二个斜坡140BU40C,而该二斜坡140B、140C的下端邻近于该些凹槽140A。在一实施例中,斜坡140B的坡面较长且坡度较缓,至于斜坡140C则坡面较短且坡度较陡。底面138A可包含有一圆形的开口 141,而开口 141的周围向外延伸出二个径向的槽缝142,该二槽缝142分别为于开口 141对称的两侧。开口 141及该二槽缝142可分别与连接座138内部的凹腔144 (参阅图7)相连通,而凹腔144与底面138A分别位于连接座138相对的两侧。包含有开口 141、槽缝142及凹腔144的连接座138可以形成耦接部132的一挡住结构,而该耦接部132的挡住结构可与耦接部134的一挡住结构连接,使得当该二耦接部132、134可相互转动时以便维持该二耦接部132、134接合在一起。共同参阅图2及图3,图5及图6分别示出耦接部134的立体图及平面图。耦接部134可包含有一罩体146以及一连接部148,罩体146的形状大体上为圆形,而连接部148连接于罩体146。在一实施例中,包含有罩体146及连接部148的耦接部134可以为一体成形的塑胶件。连接部148可固接于第一支撑件120的末端部。例如,连接部148可包含有一开槽150及一弹性的垂片152,第一支撑部120的一平坦的端部120A可插置于该开槽150,而垂片152具有一突出部154,该突出部154可卡合于该端部120A,以牢固地支撑第一支撑件120的该端部120A。
罩体146的形状大体上可为圆柱形,而罩体146包含有一盘形的底面146A以及一设置于底面146A的侧壁146B。该底面146A的中心可包含有一凸部158以及一个或多个延伸部160,而延伸部160连接于凸部158的一末端。凸部158、延伸部160以及罩体146可为一体成形的塑胶件。在一实施例中,凸部158可为长条形,其他形状亦可,凸部158可插置于开口 141,而凸部158可具有一侧表面,而该侧表面邻接或滑接于开口 141的内侧壁。依据一实施例,延伸部160可设有二个,而连接座138亦设有二个槽缝142。该二延伸部160分别从凸部158的相对径向方向往外延伸,而延伸部160相对于底面146A处于一偏移位置,从而使得延伸部160与底面146A之间形成数个缺口 161。该二延伸部160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体上相等于连接座138中两个槽缝142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罩体146的结构,包含有凸部158以及延伸部160,可形成耦接部134的挡住结构,以与如先前所述的耦接部132的挡住结构卡合连接。
为降低耦接部132、134因相接触而产生磨损,耦接部132 (尤其连接座138)、耦接部134(尤其罩体146)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例如,耦接部132的材料可使用聚丙烯塑胶或乙缩醛塑胶等塑胶材质,而耦接部134的材料则可使用乙缩醛塑胶或尼龙等塑胶材质。再参阅图5及图6,罩体146的侧壁146B也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凸肋162,而凸肋162设置于凸部158的周围。在一实施例中,凸肋162的数量可相同于齿部140之间的凹槽140A的数量,例如四个凸肋162。图7至图10示出耦接部132、134的组接示意图。图7示出起初组接耦接部132、134的立体图,而图8示出图7中沿着Cl线的剖视图。参阅图4、图5、图7及图8,可藉由推动罩体146使得凸部158以及延伸部160分别插入于连接座138的开口 141及槽缝142,直到延伸部160完全伸入于凹腔144中。在起初的阶段,连接部148可接近于套筒部136的纵轴L且相对于该纵轴L具有一角度(也可以相符于推杆114的侧部114A的纵轴)。此夕卜,罩体146的侧壁146B可以邻接于齿部140的外侧,而凸部158的侧表面可滑接于开口141的内侧壁,以便导引耦接部134相对于耦接部132绕着枢轴Xl做转动。图9示出耦接部132、134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图,而图10示出图9中沿着C2线的部份剖视图。一旦罩体146对齐于图7及图8所示的位置,耦接部134可以朝一方向转动,以增加连接部148与纵轴L之间的角度A(例如图10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结果,延伸部160沿着垂直于枢轴Xl的平面向外突出而未对齐于槽缝142的位置,而且变为挡止于连接座138内。由于延伸部160与邻近凹腔144的底壁144A相干涉(相对于连接座138的底面138A),凸部158可维持穿设于连接座138的开口 141。在此方式下,不需要固定元件(例如铆钉或拴子),第一支撑件120与连接装置124的枢接也可以稳固地保持。再参阅图I至图3,一旦顶篷组件108完整地安装于支撑架102,第一支撑件120的端部120A可处于推杆114的两侧部114A的外侧并与侧部114A有一间隙。此外,第一支撑件120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22所能延伸的最大长度受限于一定范围,例如遮罩126的尺寸。另一方面,收折后的顶篷组件108可抵靠于其他限制结构,例如支撑架102的置物盘118。此外,在调整第一支撑件120的过程时,罩体146不会到达延伸部160对齐于槽缝142的位置,如此可以避免罩体146意外地脱离于连接座138的状况发生。遮罩126组接于第一支撑件120后,当顶篷组件108处于展开状态时,需要使遮罩126呈绷紧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设计第一支撑件120的形状,从而第一支撑件120未安装于支撑架102时(图3所示),该二端部120A之间的初始距离D,不同于(例如小于)当第一支撑件120安装于支撑架102后,该二端部120A之间的实际距离。换句话说,当第一支撑件120组接于支撑架102上的耦接部134时,会使得该二端部120A相互远离(改变了初始距离D)。在此情况下,可使遮罩126拉动变的紧绷。一旦顶篷组件108安装于支撑架102上的连接装置124。该二端部120A的弹性变形或位移可持续地产生往内的弹力,而该弹力分别推动耦接部134趋近于耦接部132 (尤其罩体146趋近于连接座138)。结果,每一罩体146的该些凸肋162可被推动且分别维持于所对应的凹槽140A内。值得一提,连接座138与罩体146的位置可以改变(例如,连接座138的位置由推杆114的外侧更改为推杆114的内侧)。在此情况下,第一支撑件120尚未安装时的初始距离D可设计为大于第一支撑件120安装于支撑架102的连接装置124时的实际距离。换言者,需将该二端部120A朝向彼此变形位移,才能将第一 支撑件120在支撑架102上与耦接部134组装,使第一支撑件120可产生向外的弹力。为调整遮罩126的伸展程度,第一支撑件120可以向前或向后转动。由于第一支撑件120施予于各耦接部134的弹力,可导引该些凸肋162分别滑移于该些齿部140的斜坡140BU40C,以便在不同凹槽140A之间位移,因此使罩体146相对于其对应耦接部132沿着平行于枢轴Xl的方向做往复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件120为展开遮罩126而向前转动时,该些凸肋162可分别沿着斜坡140B朝向齿部140的顶点移动。当第一支撑件120为收折遮罩126而向后转动时,该些凸肋162则可分别沿着斜坡140C朝向齿部140的顶点移动。因斜坡140C的斜度较斜坡140B陡峭,当第一支撑件120为收折遮罩126而向后转动时,便可产生较大的阻力。反之,使用者可轻易向前转动第一支撑件120。因此,伸展遮罩126的操作可轻易进行,但是要往后收折遮罩126时会产生有效的阻力,藉此遮罩126能维持于所要的展开状态。当第一支撑件120到达至所需位置时,凸肋162可维持于对应的凹槽140A中,以维持第一支撑件120的所在位置。经由本实施例,可明显地知道连接装置124还可有其他变化。在其他变化的实施例中,连接座138以及罩体146可以于二个耦接部132、134相互交换。例如,罩体146(例如包含有凸部158以及延伸部160)可设置于耦接部132,而连接座138 (例如包含有齿部140、凹槽140A、开口 141以及槽缝142)可设置于耦接部134。如图11及图12所示,挡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部160设有一个,该延伸部160从该凸部158径向地突出且可从底面146A作偏移,从而使得延伸部160与底面146A之间形成一间隙161。在此实施例下,连接座138设有一个槽缝142以搭配延伸部160的个数。图13至图15示出顶篷组件的连接装置224其他可能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使得顶篷组件只需要较少的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20左、右两端的连接装置224可包含有二个耦接部232、234,该二耦接部232、234相互枢接,而耦接部234可使得第一支撑件120枢接于耦接部232。在一实施例中,耦接部232可包含一套筒部236及一连接座238。包含有套筒部236及连接座238的耦接部232可为一体成形的塑胶件。套筒部236至少可包裹推杆114的部份侧部114A,以便将连接装置224固接于推杆114。套筒部236的一第一侧可设有连接点(图未显示),而第二支撑件122的一端可固接于该连接点。参阅图12,连接座238可连接于套筒部236,而连接座238相对于套筒部236的纵轴处于一偏斜位置,且相对于套筒部236横向地延伸。连接座238可包含有一锚状凸部240 (虚线表示)以及数个齿部242 (虚线表示),而该些齿部242设置于锚状凸部240的周围。在一实施例中,锚状凸部240的形状大体上可为圆柱形,而该些齿部242从该锚状凸部240径向地向外突出。该耦接部234可包含有一连接部246及一钳部248,而第一支撑部120的端部120A可固接于该连接部246,而钳部248连接于连接部246。在一实施例中,包含有连接部246及钳部248的耦接部234可为一体成形的塑胶件。钳部248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延伸部250,而 延伸部250与耦接部234为一体成形。每一延伸部250可弹性地偏斜,以致于钳部248可卡合及夹住于锚状凸部240的周围,或是脱离以及解除被钳部248夹持住的状态。每一延伸部250的一端部也可形成一凸缘252,而该凸缘252设于一斜面252A。每一延伸部250的凸缘252可干涉一个齿部242,以便挡止耦接部232相对于耦接部234转动,藉此,第一支撑件120可相对于推杆114维持于一位置处。为了调整第一支撑件120,可施力于第一支撑件120以使得第一支撑件120绕着枢轴X2转动,齿部242可越过斜面252A以造成延伸部250弹性地沿着横向方向偏移(例如几乎平行于枢轴X2),但是依然卡合于锚状凸部240。结果当调整时,耦接部232、234可持续地维持在一起。支撑件120可旋转直到它到达所需位置,此时每一延伸部的凸缘252可干涉一齿部242以便维持支撑件120的位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可透过较少的组件将顶篷组件的支撑件与支撑架加以锁定,例如不需要枢轴/固接铆钉。结果,改良了顶篷的调整机构组合,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婴儿承载装置100支撑架102座椅104前护件106顶篷组件108前脚架110侧部IlOA后脚架112侧部112A推杆 114侧部114A横部 114B车轮116置物盘118接合结构119第一支撑件120端部120A第二支撑件122连接装置124遮罩126耦接部132、134套筒部136
连接座138底面138A连接点139齿部140凹槽140A斜面 140B、140C开口141槽缝 142凹腔144罩体146底面146A侧壁 146B
连接部148开槽150垂片152突出部154凸部158延伸部160凸肋162连接装置224耦接部232、234套筒部236连接座238锚状凸部240齿部242连接部246钳部248延伸部250凸缘252斜面 252A
权利要求
1.一种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件,具有一端部;以及 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相互枢接的耦接部,其中一个耦接部用以固接于该端部,而另一耦接部固接于一婴儿承载装置的一支撑架,其中每一耦接部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该耦接部一体成形,该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使得该二耦接部可连接在一起并相互转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稱接部,该第一稱接部包含有一凸部及一延伸部,该第二稱接部包含有一底面,该底面设有一开口及一槽缝,该凸部容置于该开口内以便枢接该第一耦接部及该第二耦接部,该延伸部可从该槽缝伸入,进而进入该第二耦接部的空穴内,以避免该第一耦接部脱离于该第二耦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从该凸部径向地向外突伸,而且该槽缝从该开口径向地延伸。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数个齿部及数个凹槽,该些齿部从该开口周围的内表面向外突出,该些凹槽分别设于该些齿部之间,而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个或多个与该凸部相间隔的凸肋,该凸肋定位于其中一个凹槽以便维持该支撑件于一所需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齿部包含有 二侧斜坡,而这些斜坡的下端邻近于这些凹槽,当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时,该凸肋滑动地接触于这些斜坡且依序地越过这些凹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调整该支撑件的期间,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绕着一枢轴做转动,且同时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沿着平行该枢轴的方向做往复的位移。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端部连续地施予弹力以驱使其中一个耦接部朝向另一个耦接部做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可为弹性材料件,当该支撑件组接于该婴儿承载装置的连接装置时,该支撑件会发生变形,而使得该支撑件的端部可施予弹力。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锚状凸部,而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一钳部,该钳部夹住该锚状凸部以避免该第一耦接部脱离于该第二耦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数个齿部及一钳部,这些齿部从该锚状凸部径向地突伸,该钳部包含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一斜面,当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时,一个或多个齿部依序地越过该斜面。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形状为U字形。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设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固接于其中一个耦接部,且该第二端部的位置与该支撑件相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篷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位于该支撑件的后方。
14.一种组接顶篷于婴儿承载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耦接部,其中一个耦接部用以固接于一支撑件的一端部,另一耦接部固接于一婴儿承载装置的一支撑架,其中每一耦接部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该耦接部一体成形;以及 将这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以便连接该二耦接部并同时允许该二耦接部相对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稱接部,该第一稱接部包含有一凸部以及一延伸部,该第二稱接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设有一开口及一槽缝,该槽缝及该开口分别与该第二耦接部的一空穴相连通,而该将这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的步骤包括 将该凸部以及该延伸部分别插置于该开口以及该槽缝;以及 将该第一耦接部相对于该第二耦接部转动,直到该延伸部与该槽缝错开并容置于该空穴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接该支撑件的该端部于该耦接部,当该二耦接部安装于该支撑架时,该支撑件的端部持续地施予弹力,以推动固接于该支撑件的耦接部朝向固接于该支撑架的耦接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二耦接部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以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耦接部包含有一锚状凸部,该第二耦接部包含有一钳部,该方法还包括 将该钳部夹住该锚状凸部的周围。
18.—种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 一顶篷组件,包括一支撑件,具有二端部;一遮罩,连接于该支撑件;以及二个连接装置,该二连接装置用以使得该二端部组接于该支撑架,各连接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耦接部及一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耦接部与该第二耦接部移动地连接在一起,该第一耦接部固接于该端部,而该第二耦接部固接于该支撑架,该支撑件的每一端部持续地施予弹力以便推动该第一耦接部朝向该连接装置的第二耦接部作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形状为U字形且为弹性材料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件组接于该婴儿承载装置的第一耦接部后,该支撑件会产生变形以致于改变该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承载装置的顶篷组件及其组装方法,该顶篷组件包括一支撑件以及一连接装置,支撑件具有一端部,连接装置包含有二个相互枢接的耦接部,该耦接部用以固接于该端部,而另一该耦接部固接于婴儿承载装置的支撑架,各耦接部包含有一挡住结构,该挡住结构与该耦接部一体成形,该些挡住结构相互卡合,使得当该二耦接部相对转动时,该二耦接部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B62B9/14GK102673628SQ2012100222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日
发明者安卓·温特霍特, 柯堤斯·哈尔斯汀, 罗伯特·奥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