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41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身设计制造领域,通常可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前者没有独立的车架,车身由骨架、壳体和底板以及隔舱板组成,其中骨架又分为底舱骨架和桁架,壳体包括前围板、后围板、左侧围板、右侧围板、顶板,壳体上设置有门、窗、舱盖等。车身就作为安装各个总成和承受各种载荷的基体,整个车身构件全部参与承载;而后者有独立的刚性车架,车身与车架分开,各自为独立总成,车身通过悬置弹性地固定在车架上。现有技术中的承载式车身结构无贯穿始终的主纵梁,骨架未形成相对封闭的框架,需借助壳体共同承载,整体弯曲和扭转刚性较差,有较大的载荷需求时,就无法满足抗弯及抗扭刚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较好的车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身,包括车身骨架和壳体,所述壳体将车身骨架围住,所述车身骨架由底舱骨架和桁架组成,所述底舱骨架包括对称贯穿底舱骨架底部的左主纵梁、右主纵梁,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之间通过若干底部主横梁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由两个左右对称的顶部纵梁和连接所述两个顶部纵梁与所述底舱骨架之间的连接架组成,所述两个顶部纵梁对称贯穿所述桁架顶部;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分别为“Z”字形纵梁,呈倒梯形,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与铅垂面的夹角在6° -12°的范围内。由于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对称贯穿骨架底部,保证了车身整体的弯曲、扭转刚度,提高了车身承受各种静态、动态载荷的能力,也保证了行驶系的空间;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之间通过若干底部主横梁进行连接,两个顶部纵梁对称贯穿桁架顶部,有效提高了车身的抗弯刚度。所述桁架各部件与左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所述桁架各部件与右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使得桁架与左、右主纵梁的连接可靠,增强了桁架承受纵向和侧向冲击的能力。所述桁架各部件之间设有过渡第二加强筋。避免了桁架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增强了桁架承受静态、动态载荷的能力。所述左主纵梁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右主纵梁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二加强板。避免了左、右主纵梁局部应力集中,增强了左、右主纵梁结构的疲劳耐久性。所述壳体上的门、窗、舱盖处均设有加强框。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增强了壳体结构的疲劳耐久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车身构件全部参与承载,各构件承载时相互牵连和协调,可使车身质量小而整体弯曲和扭转刚性强;同时,在受到攻击或发生碰撞时,车身具有均匀受载和将载荷扩散的能力,提高了载员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身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身主纵梁、底部主横梁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车身,包括车身骨架和壳体,壳体将车身骨架围住,壳体包括前围板、后围板、左侧围板、右侧围板、顶板、壳体上设置有门、窗、舱盖,骨架与壳体共同承载,各构件承载时相互牵制和协调,具有均匀受载和将载荷扩散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其车身骨架由底舱骨架和桁架组成,如图2所示,底舱骨架包括对称贯穿底舱骨架底部的左主纵梁8、右主纵梁1,左主纵梁8、右主纵梁I之间通过多根底部主横梁4进行连接,保证了车身整体的弯曲、扭转刚度,提高了车身承受各种静态、动态载荷的能力。如图I所示,桁架由两个左右对称的顶部纵梁2和连接两个顶部纵梁2与底舱骨架之间的若干个连接架3组成,两个顶部纵梁2对称贯穿桁架顶部,提高了车身的抗弯刚度;左主纵梁8、右主纵梁I分别为“Z”字形纵梁,呈倒梯形,左主纵梁8与铅垂面的夹角为9°,右主纵梁I与铅垂面的夹角为9°,充分保证了行走系的空间。车身骨架通过若干布置的连接架3将左主纵梁8、右主纵梁I、两个顶部纵梁2连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刚性框架结构,整个车身骨架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接,形成牢固、稳定的结构,可以承担整车的各种载荷,而且,由于车身骨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车身受力点分布均匀,在受到攻击或发生碰撞时,载员的安全性得以提高。桁架各部件与左主纵梁8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7,桁架各部件与右主纵梁I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7。桁架各部件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5。左主纵梁8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二加强板6,右主纵梁I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二加强板6。壳体上的门、窗、舱盖处均设有加强框。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增强了壳体结构的疲劳耐久性。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个车身构件全部参与承载,各构件承载时相互牵连和协调,可使车身质量小而整体弯曲和扭转刚性强;同时,在受到攻击或发生碰撞时,车身具有均匀受载和将载荷扩散的能力,提高了载员的安全性。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包括车身骨架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将所述车身骨架围住,所述车身骨架由底舱骨架和桁架组成,所述底舱骨架包括对称贯穿底舱骨架底部的左主纵梁、右主纵梁,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之间通过若干底部主横梁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由两个左右对称的顶部纵梁和连接所述两个顶部纵梁与所述底舱骨架之间的连接架组成,所述两个顶部纵梁对称贯穿所述桁架顶部;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分别为“Z”字形纵梁,呈倒梯形,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与铅垂面的夹角在6° -12°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各部件与左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所述桁架各部件与右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各部件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纵梁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 二加强板,所述右主纵梁上开设的大孔处均设有第二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门、窗、舱盖处均设有加强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包括车身骨架和壳体,壳体将车身骨架围住,车身骨架由底舱骨架和桁架组成,底舱骨架包括对称贯穿底舱骨架底部的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之间通过若干底部主横梁进行连接;桁架由两个左右对称的顶部纵梁和连接两个顶部纵梁与底舱骨架之间的连接架组成,两个顶部纵梁对称贯穿桁架顶部;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分别为“Z”字形纵梁,呈倒梯形,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与铅垂面的夹角在6°-12°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车身构件全部参与承载,可使车身质量小而整体弯曲和扭转刚性强;同时,在受到攻击或发生碰撞时,车身具有均匀受载和将载荷扩散的能力,提高了载员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23/00GK102849113SQ20121036681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熊旭钢, 刘伟, 周谊, 周跃良, 任少勇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