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盖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742阅读:1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顶盖外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身顶盖总成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车身顶盖总成的汽车顶盖外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技术中,为了提高轿车车身顶盖总成的强度,通常采用在顶盖外板上设置加强横梁,增加顶盖外板及各加强横梁的材料厚度的方式。例如,名称为:“轿车顶盖加强结构”,专利号为:20072012439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轿车顶盖加强结构,其是在轿车顶盖结构刚度较弱,易变形的中部区域下方横向贯彻设置一横梁。名称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顶盖结构”,专利号为:20112006325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轿车顶盖结构,包括顶盖外板、顶盖前横梁、顶盖中横梁、顶盖后横梁以及加强横梁。现有技术通过在顶盖总成中设置顶盖横梁加强强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白车身总成的重量,降低了整车动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车身顶盖总成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车身顶盖总成的轻量化,降低白车身总成重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种汽车顶盖外板,以车身前后方向为其前后方向,所述顶盖外板后部(11)在安装高位制动灯的相应位置开设一个减重孔(12),所述减重孔(12)同时也是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安装配合孔。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宽度方向较窄的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在保证既定减重指标的同时,尽量保证强度,还可以实现高位制动灯的顺利安装。所述减重孔(12)的形状优选矩形,面积不小于0.009 IIf。优选的,为了增加强度,在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设置折弯结构(13)。优选的,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前部设置折弯边(19),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左右两侧边界设置折弯边结构(17、18)。优选的,所述汽车顶盖外板的材料厚度为0.7_,可显著降低顶盖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顶盖外板后部开设了面积最优化的减重孔、降低了材料厚度,降低了车身重量;本实用新型利用减重孔作为高位制动灯的安装配合孔,并在后部设置折弯结构,使之既可以作为后横梁尾部外板,还可以与左侧围外板后部
(14)、右侧围外板后部(15)—起作为后背门玻璃(16)的上部及两侧安装边界,优化了结构,增加顶盖外板的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盖外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盖外板结构示意图;[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盖外板与左右侧围外板以及后背门玻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顶盖外板,以车身前后方向为其前后方向,顶盖外板后部11在安装高位制动灯的相应位置开设一个减重孔12,所述减重孔12同时也是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安装配合孔。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宽度方向较窄的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在保证既定减重指标的同时,尽量保证强度,还可以实现高位制动灯的顺利安装。减重孔12的形状优选矩形,或者其他类似形状,面积以不小于0.009 Hf为优。为了增加强度,在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设置折弯结构13。如图3所示,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设置折弯结构13后还可以使车身顶盖外板后部11与左侧围外板后部14、右侧围外板后部15 —起作为后背门玻璃16的上部及两侧安装边界。如图2所示,汽车顶盖外板在其前部设置折弯边19,在其左右两侧边界设置折弯边结构17、18,使之即可以作为折弯边加强顶盖外板强度,还可以作为流水槽结构。所述汽车顶盖外板的材料厚度为0.7mm,可显著降低顶盖重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车身减轻的重量如下表所示:表I通过适当汽车顶盖材料厚度的减重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顶盖外板,以车身前后方向为其前后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外板后部(11)在安装高位制动灯的相应位置开设一个减重孔(12),所述减重孔(12)同时也是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安装配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2)的形状是矩形,面积不小于0.009 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后部(11)设置折弯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前部设置折弯边(19 ),所述汽车顶盖外板左右两侧边界设置折弯边结构(17、18 )。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顶盖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盖外板的材料厚度为0.7mm。
专利摘要汽车顶盖外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为了在保证车身顶盖总成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车身顶盖总成的轻量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以车身前后方向为其前后方向,所述顶盖外板后部(11)在安装高位制动灯的相应位置开设一个减重孔(12),所述减重孔(12)同时也是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安装配合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顶盖外板后部开设了面积最优化的减重孔、降低了材料厚度,降低了车身重量。
文档编号B62D25/06GK202987283SQ20132000858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张金磊, 栾英林, 宋雪, 王涞生, 林飞鹏, 范继雷, 耿玉国, 王所奎 申请人:潍坊瑞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