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701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车侧窗下部侧围和车侧窗上部侧围;车侧窗上部侧围包括侧围外板上段、侧围外板下段、侧围内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下段;侧围外板下段的顶端外侧和顶端内侧分别与侧围外板上段的底端和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内侧相连,且侧围外板下段的底端与侧围内板下段的底端相连;侧围外板上段的顶端与侧围内板上段的顶端相连,且侧围内板上段的底端与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外侧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用于制造该侧围总成的模具通用性好,有助于降低白车身侧围的制造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该白车身侧围总成的抗拉强度高。
【专利说明】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身侧围是车身零部件中一种很重要的零部件,是构成汽车车身的主体,在实际生产中侧围模具的投入约占汽车车身模具投入的30%。在当前汽车车身的侧围结构中,侧围主要具有整体式和分段式两种结构形式。整体式侧围是目前轿车、小型MPV、SUV等车辆的车身侧围结构所主要采用的形式,虽然这种整体式侧围具有焊接后尺寸精度较高、焊接人工耗时少以及外表美观等优点,但其所需的钣金材料宽度尺寸大,对于一些车身尺寸较大的车,采用整体式侧围可能需要超宽板,而这种超宽板采购难度大,其采购成本也会大大地增加,且其冲压模具因为尺寸大而导致制造模具的难度较大。除此之外,整体式侧围对应系列车型的通用性较差。
[0003]分段式侧围结构,是目前大MPV、微型客车、轻型客车或卡车驾驶室等所主要使用的结构形式。该分段式侧围大致由2-4个零件焊接而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整体式侧围结构的一些缺陷,比如说减小了钣金材料的宽度尺寸,降低了采购难度和成本,也使得模具制造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于车身高度不一致的系列车型,现有的冲压模具通用性极差,需要制造多种不同高度的冲压模具,这就大大增加了白车身侧围的制造成本,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分段式侧围的通用性差、制造成本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用性好、能降低白车身侧围的制造成本和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车侧窗下部侧围和车侧窗上部侧围;
[0006]所述车侧窗上部侧围包括侧围外板上段、侧围外板下段、侧围内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下段;
[0007]所述侧围外板下段的顶端外侧和顶端内侧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上段的底端和所述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内侧相连,且所述侧围外板下段的底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下段的底端相连;所述侧围外板上段的顶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上段的顶端相连,且所述侧围内板上段的底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外侧相连。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车侧窗下部侧围和车侧窗上部侧围,并将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分割成独立的侧围外板上段、侧围外板下段、侧围内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下段,结构非常简单,不仅减小了钣金材料的高度尺寸,降低了采购难度和成本,也使得制造侧围模块的难度。
[0009]除此之外,同一系列车型中既有低顶车,又有高顶车,该低顶车的车侧窗下部侧围高度和高顶车的车侧窗下部侧围高度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低顶车的车侧窗上部侧围的高度小于高顶车的车侧窗上部侧围的高度,而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将车侧窗上部侧围拆分为侧围外板上段、侧围外板下段、侧围内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下段,且低顶车的侧围外板下段和侧围内板下段的高度基本相同,如果以低顶车为同一系列车型中的基础车型,在此基础上制造高顶车,只需重新制造侧围外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上段的模具,从而凭借另外制造的侧围外板上段模具和侧围内板上段模具来制造适用于高顶车的侧围外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上段,由此可知,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制造模具的通用性好,能降低白车身侧围的制造成本,且还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侧围外板下段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为Z字形翻边和第一 L形翻边;侧围外板上段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为第一翻边和第二 L形翻边;侧围内板下段的底端为第二翻边,其顶端呈直线状;侧围内板上段的顶端为第三翻边,其底端呈直线状;
[0011]Z字形翻边包括上翻边和下翻边,第一 L形翻边包括第一竖臂和第一横臂,第二 L形翻边包括第二竖臂和第二横臂;
[0012]上翻边与第一翻边相连,下翻边与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内侧连接,且第一横臂与第二翻边相连;第二横臂与第三翻边相连,且侧围内板上段的底端与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外侧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中,侧围外板上段底端的第一翻边和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分别通过Z字形翻边与侧围外板下段顶端相连,侧围外板下段底端和侧围内板下段底端因为第一 L形翻边和第二翻边的连接而相连,侧围外板上段顶端和侧围内板上段顶端因为第二 L形翻边和第三翻边的连接而相连,且侧围内板上段的底端与侧围内板下段的顶端外侧连接,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尺寸精度,且因为侧围外板上段、侧围外板下段、侧围内板上段和侧围内板下段之间采用面与面之间的连接取代传统技术中线与线的连接,增大了受力面积,有益于增强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抗拉强度。
[0014]优选地,上述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中各组成结构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抗拉强度。
[001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0016]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用于制造该侧围总成的模具通用性好,有助于降低白车身侧围的制造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该白车身侧围总成的抗拉强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车侧窗上部侧围的爆炸图;
[0020]图3是车侧窗上部侧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0021]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车侧窗下部侧围,2为侧围外板下段,3为侧围内板下段,4为侧围外板上段,5为侧围内板上段,6为Z字形翻边,7为上翻边,8为下翻边,9为第一竖臂,10为第一横臂,11为第二竖臂,12为第二横臂,13为第一翻边,14为第二翻边,15为第三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车侧窗下部侧围I和车侧窗上部侧围,且如图2所示,车侧窗上部侧围包括侧围外板上段4、侧围外板下段2、侧围内板上段5和侧围内板下段3,其中,侧围外板下段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为Z字形翻边6和第一 L形翻边;侧围外板上段4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为第一翻边13和第二 L形翻边;侧围内板下段3的底端为第二翻边14,其顶端呈直线状;侧围内板上段5的顶端为第三翻边15,其底端呈直线状。除此之外,Z字形翻边6包括上翻边7和下翻边8,第一 L形翻边包括第一竖臂9和第一横臂10,第二 L形翻边包括第二竖臂11和第二横臂12。
[0024]又如图3所示,上翻边7与第一翻边13相连,下翻边8与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内侧连接,且第一横臂10与第二翻边14相连;第二横臂12与第三翻边15相连,且侧围内板上段5的底端与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外侧连接。
[00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
[0026]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车侧窗下部侧围(I)和车侧窗上部侧围; 所述车侧窗上部侧围包括侧围外板上段(4)、侧围外板下段(2)、侧围内板上段(5)和侧围内板下段(3); 所述侧围外板下段(2)的顶端外侧和顶端内侧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上段(4)的底端和所述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内侧相连,且所述侧围外板下段(2)的底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下段(3)的底端相连;所述侧围外板上段(4)的顶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上段(5)的顶端相连,且所述侧围内板上段(5)的底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外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下段(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为Z字形翻边(6)和第一 L形翻边;所述侧围外板上段(4)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为第一翻边(13)和第二 L形翻边;所述侧围内板下段(3)的底端为第二翻边(14),其顶端呈直线状;所述侧围内板上段(5)的顶端为第三翻边(15),其底端呈直线状; 所述Z字形翻边(6 )包括上翻边(7 )和下翻边(8 ),所述第一 L形翻边包括第一竖臂(9 )和第一横臂(10 ),所述第二 L形翻边包括第二竖臂(11)和第二横臂(12 ); 所述上翻边(7)与第一翻边(13)相连,所述下翻边(8)与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内侧连接,且所述第一横臂(10)与第二翻边(14)相连;所述第二横臂(12)与第三翻边(15)相连,且所述侧围内板上段(5)的底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下段(3)的顶端外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式白车身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
【文档编号】B62D25/02GK203601383SQ201320698448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张平 申请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