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814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其包括用于固定轮罩的支架管,支架管固定在一连接梁上,在连接梁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且U型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梁的两端。U型安装板的侧板上设有安装孔,连接梁上设有与上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U型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安装板加强板。该方案能够解决现有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笨重而不便于安装、且载荷量较大时易引起颤动现象的不足,便于安装且抗振性好,使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重型卡车的双后桥整体式防飞溅轮罩装车所用的支架比较笨重,且由 于平衡悬架的限制,使轮罩支架布置起来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各国家要求符合的联合国欧 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影响重型卡车向海外市场的开拓。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22029476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后 轮轮罩支架:包括与轮罩本体固定的弧状支架管(1 ),支架管(1)的另一端固定有C型底座 (2),底座(2)的两端均固定有与车架螺纹连接的支板(3)。如附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将 中桥后支架与后桥前支架合二为一,装配方便且巧妙的避开了车辆在颠簸路面重载时板簧 与轮罩支架干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冲击、重量轻的优点。
[0004]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鉴于重型卡车往往载荷较大,在运输路况十分恶劣时,上述 技术方案中的C型底座(2)往往会发生强烈的颤动现象,抗振性差,容易引起C型底座(2) 的断裂,进而影响轮罩支架的使用寿命。
[0005] 当然,实际使用时,为了克服上述的颤动现象,一般会选用较厚的方管,但将上述 较厚的方管加工成上述的C型底座(2)时,加工难度非常大,这增加了加工的成本,不便于 生产,不便于推广使用。
[0006] 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重型卡车 整体式轮罩支架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解决现有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笨重而不便于 安装、且载荷量较大时易引起颤动现象的问题,便于安装且抗振性好,使用可靠。
[0008]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 -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轮罩的支架管,所述支架管固定在 一连接梁上,在连接梁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且U型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梁的 两端。
[0010] U型安装板的侧板上设有安装孔,连接梁上设有与上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固定孔。
[0011] U型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安装板加强板,这可增加 U型安装板的强度,进而增强本实 用新型的抗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身的颤动现象的发生。
[0012] 所述支架管与连接梁的连接处的顶端设有加强板I,所述加强板I与支架管和连 接梁分别相连。使用时,可防止支架管与连接梁连接处的顶端发生撕裂现象,从而增强支架 管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振性和可靠性。
[0013] 所述支架管与连接梁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II,所述加强板II与支架管 和连接梁分别相连。使用时,可防止支架管与连接梁连接处的两侧发生振裂现象,从而进一 步增强支架管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振性和可靠性。
[0014] 所述U型安装板的底板上设有一组安装孔。
[0015] 所述支架管采用圆管。
[0016] 所述连接梁采用方管。
[0017] 所述连接梁为呈一字型的连接梁。
[0018]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9] (1)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固定轮罩的支架管,所述支架管固定在一连接梁上,在连 接梁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且U型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梁的两端,不但将中桥 后支架与后桥前支架合二为一、且巧妙的避开了车辆在颠簸路面重载时板簧与轮罩支架干 涉的问题,同时,安装时可逐部分地进行安装,克服了现有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笨重而 不便于安装的问题,装配方便;
[0020] (2)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固定轮罩的支架管,所述支架管固定在一连接梁上,在连 接梁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且U型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梁的两端,U型安装板 与连接梁的使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C型底座加工难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本实用新型使 用的抗振性与稳定性,便于安装且使用可靠;
[0021] (3)本实用新型在U型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安装板加强板,这可增加 U型安装板的强 度,进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抗振性;
[0022] (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支架管与连接梁的连接处的顶端设有加强板I,所述加强 板I与支架管和连接梁分别相连,使用时,可防止支架管与连接梁连接处的顶端发生撕裂 现象,从而增强支架管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振性和可靠性。
[0023]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 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现有技术。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中U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
[0028] 其中:1、弧状支架管,2、底座,3、支板,4、支架管,5、U型安装板,6、连接梁,7、a侧 板,8、车架纵梁,9、b侧板,10、c底板,11、安装孔,12、安装板加强板,13、加强板I,14、加强 板II,15、L型连接板,16、安装孔,1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包括用于固 定轮罩的支架管4,支架管4采用圆管,支架管4的一端焊接在呈一字型的连接梁6上。在 连接梁6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5。U型安装板5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梁6的两端。U 型安装板5包括a侧板7、b侧板9和c底板10。a侧板7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1,b侧板9 上设有三个安装孔17, c底板10上设有三个安装孔16。连接梁6的两端各设有两个固定 孔。上述安装孔与固定孔均为螺栓孔。所述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梁6上的固定孔 与U型安装板5的a侧板7上的安装孔11进行螺栓连接。上述连接梁6采用方管。两U 型安装板5的侧面开口处设有安装板加强板12,这增加了 U型安装板5的强度,进而增强本 实用新型的抗振性。在支架管4与连接梁6的连接处的顶端设有加强板I 13,在支架管4 与连接梁6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II 14。加强板I 13与支架管4和连接梁6分 别焊接连接,加强板II 14与支架管4和连接梁6分别焊接连接。
[0031] 加强板I 13与加强板II 14的使用,可防止支架管4与连接梁6的连接处的顶端 和两侧发生撕裂现象,从而增强支架管4与连接梁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 的抗振性和可靠性。
[0032] 其中,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通过c底板10上的三个安装孔16安有一 L型连 接板15,并通过b侧板9上的安装孔17将U型安装板5与L型连接板15 -起固定在车架 纵梁8上,并在两个U型安装板5的侧面开口处焊接上安装板加强板12 ;之后将连接梁6安 装在U型安装板5上;最后将支架管4焊接在连接梁6上,并在支架管4与连接梁6的连接 处的顶端处焊接上加强板I 13、在支架管4与连接梁6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焊接上加强板 Π 14,安装后的状态图如图4所示。安装轻便,且使用稳定、可靠。其中,如图4所示,L型连 接板15使用时,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纵梁 8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面的面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 抗振性能。
[00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轮罩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架管固定在一连接梁上,在连接梁上还安装有U型安装板,且U型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安装 在连接梁的两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U型安装板的侧板上 设有安装孔,连接梁上设有与上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固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 板的侧面设有安装板加强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与 连接梁的连接处的顶端设有加强板I,所述加强板I与支架管和连接梁分别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与 连接梁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II,所述加强板II与支架管和连接梁分别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 板的底板上设有一组安装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采 用圆管。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采 用方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卡车整体式轮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 呈一字型的连接梁。
【文档编号】B62D25/18GK203888890SQ201420178081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苏征, 王杰, 程利君, 石可前, 常建军, 高扬, 孟国玉, 于振华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