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53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运输载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运输载具;具体而言,本发明系涉及一种个人运输载具。



背景技术:

存在用于将使用者或货物载运至目的地之许多形式之运输载具(例如汽车、机车等)。归因于环境及燃料要求问题,个人运输载具普及性正在提高。一种简单类型之个人运输载具为滑板。滑板包含一块板子及安装于板下方的两对轮。使用者站立在板子上,且使用其一只脚来推动滑板。另一类型之个人运输载具为两轮滑板车。两轮滑板车包含:板子、安设于板子上之把手,及安装于板子下方之前轮及后轮,其中把手连接至前轮用于操控两轮滑板车。使用者在其手握持把手之情况下站立于板上,且使用其脚来推动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结构紧密、重量轻且使用者友好的一种类型之运输载具。另外,所述运输载具由电力供给动力,此情形相较于由汽油供给动力之载具在操作上更安静且引起较小空气污染。因此,使用者可舒适且平稳地驾乘个人运输载具。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运输载具包含:一载体(carrier);第一对轮及第二对轮,其中第一对轮固定于一方向上,且第二对轮安装于旋转座(swivel)上,每一对轮包含第一轮及第二轮,且第一对轮及第二对轮彼此平行地配置于载体下方;用于驱动第一对轮中之第一轮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对轮中之第二轮的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其经组态以将信号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以驱动第一对轮,俾使藉由第一对轮中之第一轮与第二轮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差来转动(swivel)并驱动所述第二对轮,以决定运输载具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一种运输载具,其包含:一载体,其具有一载体部件及一机械部件;所述载体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所述机械部件包含:配置于所述机械部件处且接近第一边缘的一对驱动轮,所述对驱动轮包括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固定于一方向上;安装于旋转座上之一对从动轮,配置于机械部件处,且接近第二边缘,所述对从动轮平行于所述对驱动轮;第一驱动装置,其具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的第一马达;第一控制器,其连接至第一驱动装置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其具有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的第二马达;第二控制器,其连接至第二驱动装置,以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其经组态以与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通信,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及动力装置,其耦接至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

本发明之运输载具包含四个轮。另外,第一对轮相较于第二对轮更靠近于载体之后部而配置,且第二对轮由第一对轮驱动并转动。因此,使用者可容易且稳定地驾乘于运输载具上。此外,由于本发明之结构及操作方法,运输载具并不需要操舵装置。因此,运输载具将为重量轻且更节约空间。为有效减少电子装置的衬底数量,本发明将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集成到面板上,以减少需要贴合的衬底数量,因而可减少衬底贴合所造成的问题,并有效降低触控面板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载具之俯视图;

图2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载具之仰视图;

图3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载具之三维仰视图。

图4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折迭状态之运输载具的侧视图;

图5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折迭状态之运输载具的三维视图;

图6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重量传感器之运输载具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压力传感器之运输载具的示意图。

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全球定位系统(GPS)之运输载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诸如「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上部」、「下部」、「在……上方」及「在……下方」之相对术语指一组组件相对于彼此之定向;组件之此定向系参照图式,但在制造或使用期间并不被要求。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连接(connect/connected/connection)」系指操作耦接或链接。经连接组件可(例如)经由另一组组件直接或间接地耦接至彼此。

另外,有时在本文中按范围格式呈现量、比率及其他数值。应理解,此类范围格式为了便利及简洁起见而使用,且应灵活地解释为包括明确地指定为范围限值之数值,以及包括涵盖于彼范围内之所有个别数值或子范围,如同明确地指定每一数值及子范围一般。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载具之俯视图。图2显示运输载具100之仰视图,且图3显示运输载具100之三维仰视图。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载具100包含载体110,第一对轮120、130,一对旋转座145、155,以及第二对轮140、150。第一对轮120、130以及第二对轮140、150平行地配置于载体110下方。第一对轮120、130固定于一方向上,且第二对轮140、150在载体110下方分别安装于旋转座145、155上。运输载具100进一步包含控制装置160,其经组态以将信号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180用于驱动第一轮120,且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200用于驱动第二轮130。在第一轮120及第二轮130之旋转速度相同的状况下,第二对轮140、150将不旋转,但将在与第一对轮120、130相同之方向上被驱动,且运输载具100之移动方向将处于向前/向后线路上。在第一轮120及第二轮130之旋转速度不同的状况下,第二对轮140、150将由第一轮120与第二轮130之旋转速度之间的差来转动并驱动,且运输载具100在移动方向上转弯。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载具100之控制装置160可进一步包含第一控制器170及第二控制器190。接着,第一控制器170及第二控制器190分别传输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轮120、130相较于第二对轮140、150更靠近载体后部(rear)。此外,第二对轮140、150由第一对轮120、130转动并驱动,亦即,第二对轮140、150并不具有其自身之驱动力。此配置可防止运输载具在发生紧急煞车或运输载具进入崎岖地带时翻转。当运输载具向前移动时,若第一轮120之旋转速度小于第二轮130之旋转速度,则第二对轮140、150将右转,使得运输载具100右转;若第一轮120之旋转速度大于第二轮130之旋转速度,则第二对轮140、150将左转,使得运输载具100左转。因此,运输载具100并不需要操舵装置,操舵装置经常为占空间且/或笨重的。因此,运输载具100可为结构紧凑而节约空间且轻量的,并且使用者可更平稳、更稳定且更安全地驾乘运输载具100。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载具100包括具有载体部件111及机械部件112之载体110。载体110包含第一边缘113及第二边缘114。机械部件112之第一对轮120、130由一对驱动轮构成且接近第一边缘113,且第二对轮140、150安装于位于机械部件112下方的一对旋转座145、155上,平行于第一对轮且接近第二边缘114。使用者可站立于载体110之载体部件111上以驾乘运输载具100。机械部件112进一步包含第一驱动装置180,其具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120之第一马达181,及第二驱动装置200,其具有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130之第二马达201。机械部件112进一步包含控制装置160,其经组态以与第一控制器170及第二控制器190通信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以便决定第一对驱动轮120、130之旋转速度。机械部件112中之动力装置210耦接至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以供应动力。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13为后缘,且第二边缘114为前缘。

出于减轻重量之目的,用以建构运输载具100之材料包含由以下各者组成之以下群组中的至少一者:轻量化复合材料及碳纤维材料。另外,第一对轮120、130以及第二对轮140、150为充气轮胎。

载体110可为矩形。举例而言,载体110具有约45至70cm之长度及约30至50cm之宽度,使得使用者将能够稳固地站立于载体110之载体部件111上。此等尺寸经选择以适于一般使用者。运输载具100亦可用以载运货物或对象。因此,取决于情形设计需要,载体110可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另外,参看图2,第一对轮中之第一轮120由第一驱动装置180驱动,且第一对轮中之第二轮130由第二驱动装置200驱动。第一驱动装置180具有第一马达181,且第二驱动装置200具有第二马达201。第一马达181及第二马达201中之每一者可为无电刷马达(brushless motor)、滚刀马达(hob motor)或显式马达(explicit motor)。

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可由动力装置210供应动力。动力装置210安装于机械部件112上。动力装置210可为电池或电池组。

第一驱动装置180可进一步包含第一减速齿轮182,且第二驱动装置200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减速齿轮202。此配置将有效地增加机械部件112之扭力,且有助于运输载具之爬坡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对轮140、150平行于彼此,且旋转座145、155由链接结构220耦接,使得第二对轮140、150将在同一方向上移动。链接结构220可包含传动带(belt)、机械轴(shaft)、轮轴(axle)或链条(chain)。如图2中所展示,链接结构220为传动带。另外,链接结构220可进一步包含张力扩张器(expander)225。张力扩张器225使传动带延展(stretch),使得第二对旋转座145、155由传动带紧密连接。当传输载具100处于操作中时,第二对轮140、150一致且同步地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载具100包含一方向感测装置(图式未显示),用于感测第二对轮140、150的偏转角度及定向,并将所述偏转角度及定向回馈至控制装置160,俾使控制装置能够及时调节驱动第一轮120及第二轮130之信号,以更敏捷地控制运输载具之行进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方向感测装置系利用光侦测组件感测第二对轮140、150的偏转角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方向感测装置系利用磁性感应感测第二对轮140、150的偏转角度。在又一实施例中,方向感测装置利用一传输带耦接至第二对轮140、150以感测第二对轮140、150的偏转角度。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折迭状态之运输载具的侧视图,且图5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折迭状态之运输载具的三维图。如图4及图5中所展示,运输载具100为可折迭的。载体110包含第一部分115及第二部分116。第一部分115及第二部分116由连接结构230连接。连接结构230可靠近于载体110之两侧配置。连接结构230可包含多个连接装置231、232、233、234。当折迭运输载具100时,载体110在第一部分115与第二部分116之接合部处折迭,使得第一对轮120、130及第二对轮140、150朝向彼此移动。连接结构230可进一步包含锁定机构235,俾使第一部分115及第二部分116锁定于折迭位置或操作位置中及/或使第一部分115及第二部分116解锁。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载具之示意图。运输载具100之控制装置可与远程控制器无线地通信。远程控制器可为由使用者手持之便携设备。远程控制器可为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载具100可进一步包含重量传感器240以感测加载于载体110上之重量。重量传感器可安设于载体110上。出于安全原因,若使用者离开运输载具100,一旦重量传感器感测到载体110上无重量,控制装置便接收到指示载体110为空之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以停止第一对轮120、130,俾使运输载具100停止。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压力传感器之运输载具的示意图。运输载具100可包含压力传感器250以感测载体110上之压力分布,以便控制运输载具100。压力传感器250可安设于载体110上。举例而言,使用者站立于载体110上以驾驶运输载具100。当使用者希望右转时,使用者可移动其重心至载体110之右部,压力传感器250将感测到载体110之右部上的压力。控制装置自压力传感器250接收到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以便使运输载具100右转。类似地,当使用者将其重心移动至载体110之前部时,控制装置将加速运输载具100移动,且反之亦然。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全球定位系统(GPS)之运输载具的示意图。运输载具100可包含GPS装置260以允许远程操作。远程控制器,例如运输控制中心里的计算机,可设计路线以将使用者/货物载运至目的地。远程控制器可将信号传输至运输载具100之GPS装置260,以便与控制装置160通信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80及第二驱动装置200,并且远程驱动运输载具100以遵循路线。以此方式,运输载具100可以系自动驱动式运输载具100。

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运输载具100功能在于承载用户/货物。根据本发明之另一态样,运输载具100进一步包含把手(handlebal,图中未示)。把手可安装于载体110之第二部分116(例如前部)上。使用者可以在驾乘运输载具100时握持把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可耦接至连接结构230,其系藉由油压、弹簧、磁性或电性地耦接,使用者可以经由一按压动作轻易而不费力地使运输载具折迭或打开。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另一态样,运输载具100进一步包含座椅(图中未示),所述座椅安装于载体110之第一部分115(例如后部)处。使用者接着在驾乘运输载具100时可坐于座椅上。把手610及座椅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驾乘运输载具100之方式。运输载具100可包含安全系统,例如侦测附近声音及可能障碍之系统,此配置有助于运输载具100自动地沿着指定路径移动。

虽然已参考本发明之特定实施例描述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此等描述及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熟习此项技术者应理解,在不脱离如由所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之本发明之真实精神及范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改变且可替代等效物。

如各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展示之结构及方法之建构及配置仅为说明性的。因此,所有此等修改意欲包括于本发明之范畴内。任何程序或方法步骤之次序或顺序可根据替代实施例发生变化或重新定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之范畴的情况下在实例实施例之设计、操作条件及配置上进行其他替代、修改、改变及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