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83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汽车消费者的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整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整车NVH也越来越关注。

转向系统作为一个与车辆驾驶员最为密切的一个系统,转向系统的NVH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电动转向系统越来越普及,消费者转向系统机械噪音的抱怨越来越多,这样要求整车厂对转向系统的零部件设计结构要求越来越严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企业的品牌口碑。

转向器作为转向系统最为关键的一个零部件之一,因为转向器的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的转向系统NVH问题也比较普遍,因此对于转向器的结构设计优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系统转向器机械噪音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包括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和设置在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外柱面上的橡胶圈(32),其特征在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一端加工有储油脂槽(31),储油脂槽(31)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内壁上的润滑油槽(33)贯通;储油脂槽(31)的纵向中心线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中心轴线不相交。

进一步,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一端还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卡接凸台(34)。

进一步,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外柱面上还设置有环形卡槽结构以安装橡胶圈(32)。

进一步,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外柱面上还加工有轴向的凹槽(35)以便于橡胶圈(32)的装拆。

进一步,橡胶圈(32)是一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中间细两头粗。

进一步,橡胶圈(32)装配在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上,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通过卡接凸台(34)与转向器壳体(1)的卡槽配合装配到转向器壳体(1)上,橡胶圈(32)与转向器壳体(1)接触,转向器齿条(2)穿过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

该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优化了储油脂槽结构,并且将储油脂槽设计为斜槽,这样增加了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的自润滑功能,并能保证耐久后的油脂数量不会减少,防止摩擦噪音的出现。

(2)本发明采用了管状的橡胶圈,比常规的双O型圈结构减小向器齿条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且与常规的双O型圈相比,减小了与转向器壳体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与转向器壳体出现机械冲击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的主视图;

图3:本发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的轴向视图;

图4:本发明中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转向器齿条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之间的摩擦系数对比;

图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整车转向器机械噪音测试结果对比。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器壳体;2—转向器齿条;3—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1—储油脂槽;32—橡胶圈;33—润滑油槽;34—卡接凸台;3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一种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结构,包括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包括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和设置在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外柱面上的橡胶圈32。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一端设置有径向的卡接凸台34,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该端端面上还加工有四个储油脂槽31,储油脂槽31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内壁上的润滑油槽33贯通。储油脂槽31的纵向中心线相对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径向倾斜设置,也即储油脂槽31的纵向中心线与相对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中心轴线不相交。油脂的作用是避免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出现干摩擦,产生噪音。并且储油脂槽31设计为斜槽,这样保证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之间油脂一直足够而不会从储油脂槽31中溢出,不会因为耐久而出现油脂不够导致摩擦噪音。如图2所示,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外圆柱面上还设置有环形卡槽结构,环形卡槽结构内容纳橡胶圈32。为了方便橡胶圈32的装拆,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的外圆柱面上还加工有轴向的凹槽35。

橡胶圈32的结构如图4所示,橡胶圈32是一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中间细两头粗。

装配时,如图1所示,首先将橡胶圈32装配在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本体上的环形卡槽结构内组成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然后将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通过卡接凸台34与转向器壳体1的卡槽配合装配到转向器壳体1上,并且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的橡胶圈32与转向器壳体1接触,最后,转向器齿条2穿过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装配完毕。

本发明采用橡胶圈32,当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与转向器齿条2接触受力时,橡胶圈32接触边缘可以轻微的移动,这样就可以降低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之间的摩擦系数,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之间的摩擦系数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双O型圈的降低10%左右。

采用橡胶圈32比常规的双O型圈结构到转向器壳体1的接触面积更小,这样当转向器齿条2冲击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时,与转向器壳体1出现机械冲击噪音的几率会大幅降低,如图6所示五台整车转向器机械噪音测试结果,采用本发明结构的比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结构的噪音参数降了50%左右。

在汽车转向的过程中,转向器齿条2往复运动,特别在转向向左或向右极限位置,因为转向器齿条2会发生变形,这样会就会导致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出现摩擦噪音,还会导致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3与转向器壳体1出现机械冲击噪音。本专利为了改善转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3出现摩擦噪音,优化了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的储油脂槽31的结构以及橡胶圈32的结构。增加了储油脂槽31结构,并且将储油脂槽31设计为斜槽,这样增加了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的自润滑功能,并能保证耐久后的油脂数量不会减少,防止摩擦噪音的出现。本专利采用了橡胶圈32,比常规的双O型圈结构减小向器齿条2与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且与常规的双O型圈相比,减小了到转向器壳体1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转向器齿条支撑衬套总成3与转向器壳体1出现机械冲击噪音。本专利规避了转向器机械噪音问题流入到终端消费者,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价值认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