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后盖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37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后盖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盖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普及化,经济型车型越来越受大众欢迎,而人们对车辆的功能和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后盖,不仅要有好的刚度、抗凹性和抗震性,后碰安全性和维修成本也越来越受用户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盖,该后盖可以提高后盖锁的安装稳定性,且其扭转刚度和模态也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盖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盖,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限定出容纳空间;后盖锁和后盖锁加强件,所述后盖锁设置在所述后盖锁加强件上,所述后盖锁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支撑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盖,将后盖锁加强件设置在内板和外板之间且支撑内板和外板,可以有效提高后盖锁的安装稳定性,后盖的扭转刚度及模态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后盖锁加强件支撑在内板和外板之间,可以有效减少后盖的变形,对后盖锁进行了有效保护,节约了维修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锁加强件构造为盒状结构且分别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锁加强件包括:内板连接部、外板连接部以及安装部,所述内板连接部与所述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板连接部与所述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所述后盖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板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板连接部与所述外板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粘结层为减震粘结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锁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锁加强件上设置有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后盖,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后盖,因此该车辆具有较强的碰撞强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盖锁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盖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ⅲ-ⅲ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后盖100,

内板110,外板120,后盖锁130,

后盖锁加强件140,内板连接部141,外板连接部142,安装部143,减重孔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盖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后盖100可以包括内板110和外板120,内板110和外板120限定出容纳空间。

后盖锁130用于将车辆的行李箱锁紧,避免行李箱敞开。由于后盖锁130为频繁使用的零部件,且为了降低将后盖锁130安装在内板110上的应力,后盖锁130不适宜直接安装在内板110和外板120上。

后盖锁加强件14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后盖锁130设置在后盖锁加强件140上。也就是说,后盖锁130通过后盖锁加强件140安装在内板110和/或外板120上。

后盖锁加强件140设置在内板110和外板120之间,且后盖锁130支撑内板110和外板120。由此,既保证了后盖锁130稳固地安装在内板110和/或外板120上,又可以提高后盖100的扭转刚度和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盖100,将后盖锁加强件140设置在内板110和外板120之间且支撑内板110和外板120,可以有效提高后盖锁130的安装稳定性,后盖100的扭转刚度及模态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后盖锁加强件140支撑在内板110和外板120之间,可以有效减少后盖100的变形,对后盖锁130进行了有效保护,节约了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后盖锁加强件140构造为盒状结构且分别与内板110和外板120连接。盒状结构的后盖锁加强件140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后盖100的强度,降低后盖100受到碰撞时后盖锁130受到的损伤。

具体地,如图1所示,后盖锁加强件140包括内板连接部141、外板连接部142以及安装部143,内板连接部141与内板110固定连接,外板连接部142与外板120固定连接,安装部143上设有后盖锁130。

内板连接部141可以与内板110面面固定,外板连接部142可以与外板120面面固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143也可以固定在内板110和/或外板120上,抑或安装部143直接支撑在内板110和/或外板120上。

更具体地,内板连接部141可以与内板110焊接固定,外板连接部142与外板120之间可以设置粘结层,通过粘结的方式将外板连接部142固定在外板120上。

优选地,粘结层为减震粘结层。也就是说,外板连接部142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外板120上,且该粘结层为减震粘结层,有效降低了后盖锁加强件140受到的振动,保证设置在后盖锁加强件140上的后盖锁130可以稳定地工作。

下面简单描述后盖锁加强件140的具体结构。

后盖锁加强件140包括安装部143、内板连接部141和外板连接部142,内板连接部141固定在安装部143的一端,外板连接部142为两个,其中一个外板连接部142连接在安装部143和内板连接部141的同一侧,另一个外板连接部142连接在安装部143和内板连接部141的另一侧。

安装部143上开设有供后盖锁130的锁舌通过的通孔,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螺纹紧固件穿过后盖锁130和安装孔以将后盖锁130固定在后盖锁加强件140上。

每个外板连接部142上设置有一个减重孔101,减重孔101可以在保证后盖锁加强件140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后盖锁加强件140的重量,节约了后盖锁加强件140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后盖锁加强件14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由此,简化了后盖锁加强件140的结构,提高后盖锁加强件140的强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盖锁加强件140的生产效率。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后盖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后盖100,因此该车辆具有较强的碰撞强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