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人力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480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平衡人力独轮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踏提供动力的车辆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骑乘的自平衡独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多为两轮模式,车体结构尺寸较大,整车较重,尤其在人口密集、经常堵车的城区,不方便骑行和停放;近期出现的独轮自平衡车,由电池提供动力,驾驶者需站立不断改变重心来控制车辆的速度,体积小而轻便,但是续航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驾驶者需站立驾驶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两轮车体积大、独轮车续航里程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平衡人力独轮车,该独轮车不仅体积小,灵活轻巧,实现自平衡,而且由踏板提供动力,可以长远续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平衡人力独轮车,采用独轮结构,由人提供动力,行驶时可以实现自平衡。本独轮车主要由动力部分、自平衡部分和其他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脚踏组、动力轮、承力轴的旋转轴共线,并由承力轴两端处和车架相连接;脚踏组类似普通自行车,每组由脚踏和拐臂组成,分别连接在承力轴两端,可以交替承受并传递人提供的动力;动力轮曲面有和传动轮相契合的凹槽,承力轴和动力轮由棘轮连接,且棘轮位于动力轮的中心处、承力轴的中点处,实现由脚踏传递动力使动力轮连续旋转的目的。所有相对旋转的连接处均由轴承连接。

自平衡部分:由电池、传动轮、陀螺仪控制器、调节直线电机、缓刹直线电机组成。独轮车不需要电池提供前进动力,所以有较小耗电量。电池为控制电路和直线电机供电,电池、陀螺仪及控制电路均位于车座后的微型后备箱中。传动轮两端为半径不同的圆台,圆台侧面即摩擦面,动力轮曲面和轮辋内侧均有与传动轮相契合的凹槽作为摩擦面,传动轮在与动力轮和轮辋接触时传递转速,且不同端传递不同转速。调节直线电机位于右侧车架中心处,传动轮与调节直线电机的次级通过轴承连接,次级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轮左右移动,进而实现不同转速的传递。缓刹直线电机位于右侧车架上且与轮辋对应。陀螺仪控制器检测独轮车前倾或后倾的角度,并以此角度来控制独轮车的平衡。在独轮车行驶时,当前倾角度和后倾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时,调节直线电机对传动轮有拉力,传动轮利用较大半径圆台传递转速,动力轮和轮辋有较小速比;当独轮车前倾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调节直线电机对传动轮有推力,传动轮利用较小半径圆台传递速度,动力轮和轮辋有较大速比,车轮有更大的前进趋势,从而减小了独轮车的前倾角度;当独轮车后倾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缓刹直线电机控制刹车片频繁接触轮辋,使车轮有更小的前进趋势,由于惯性,独轮车的后倾角度减小,实现了独轮车的自平衡。

其他部分:包括车轮、车座、车架车把等部分。车轮由轮辋、轮辐、轮毂和轮胎组成,轮辋内侧有和传动轮契合的凹槽结构,轮毂通过轴承和承力轴连接,轮副位于动力轮左侧,支撑整个轮辋,轮胎较为扁平,使车辆行驶更易控制;车座位于车轮正上方的车架上;车把通过横梁与车架相连,车把处有手刹可以操控车闸实现独轮车的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小车辆体积,实现自平衡,续航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自平衡独轮车整体结构左视轴测图。

图2是自平衡独轮车整体结构前视图。

图3是自平衡独轮车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4是自平衡独轮车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自平衡独轮车拆解后结构左视轴测图。

图6是自平衡独轮车拆解后结构后视图。

图7是自平衡独轮车拆解后结构俯视图。

图中:1.车把,2.手刹,3.横梁,4.轮胎,5.轮辋,6.微型后备箱,7.车座,8.车架,9.脚踏,10.拐臂,11.传动轮,12.缓刹直线电机,13.调节直线电机,14.动力轮,15棘轮,16.承力轴,17.轮毂,18.轮辐,19.车闸,20.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自平衡人力独轮车。动力轮(14)可采用HT或QT系列铸铁,其圆周斜面部分为摩擦片,摩擦材料可采用石棉摩擦材料或无石棉摩擦材料。动力轮(14)与承力轴(16)通过棘轮(15)连接,骑乘者通过脚踏(9)提供动力可使动力轮(14)持续旋转。

车架(8)在承力轴(16)两端处通过轴承与承力轴(16)连接,车座(7)固定在车架(8)上方,车把(1)通过横梁(3)与车架(8)相连,骑乘者骑乘时可利用车把(1)调整前进方向,车把(1)处有手刹(2),在需要停车时,可以通过手刹(2)操控车闸(19)实现独轮车的制动。

车轮由轮辋(5)、轮辐(18)、轮毂(17)和轮胎(4)组成,轮辋(5)内侧有和传动轮(11)契合的凹槽结构,轮毂(17)通过轴承和承力轴(16)连接,轮副位于动力轮(14)左侧,支撑整个轮辋(5),轮胎(4)较为扁平,使车辆行驶更易控制。车轮可以采用充气轮胎,也可以采用实心轮胎。

电池为控制电路和直线电机供电,电池、陀螺仪及控制电路均位于车座(7)后的微型后备箱(6)中,微型后备箱(6)与车架(8)固定连接。

传动轮(11)左端为半径较大的圆台,右端为半径较小的圆台,圆台侧面即摩擦面,摩擦面可采用石棉摩擦材料或无石棉摩擦材料,动力轮(14)也有和传动轮(11)契合的凹槽,传动轮(11)在与动力轮(14)和轮辋(5)接触时传递转速,且不同端传递不同转速。

调节直线电机(13)位于右侧车架(8)上,且恰好在轮辋(5)和动力轮(14)间隙的中心面上,传动轮(11)与调节直线电机(13)的次级通过轴承连接,次级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轮(11)左右移动,进而可实现不同转速的传递。缓刹直线电机(12)位于右侧车架(8)上且与轮辋(5)对应。陀螺仪控制器检测独轮车前倾或后倾的角度,并以此角度来控制独轮车的平衡。在独轮车行驶时,当独轮车前倾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调节直线电机(13)对传动轮(11)有推力,传动轮(11)利用较小半径圆台传递速度,动力轮(14)和轮辋(5)有更大速比,车轮有更大的前进趋势,从而减小独轮车的前倾角度;当独轮车后倾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缓刹直线电机(12)控制刹车片(20)频繁接触轮辋(5),使车轮有更小的前进趋势,由于惯性,独轮车的后倾角度减小,实现了独轮车的自平衡。

车架(8)、横梁(3)、车把(1)、拐臂(10)等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以降低整车重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