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供儿童代步或玩乐的儿童电动车,儿童电动车既能通过儿童自己开动运行,也能通过家长的控制使儿童电动车运行。儿童在自己开动儿童电动车时,通过电力驱动儿童电动车前进,通过方向盘来调整儿童电动车的转向。儿童家长控制时,通过电力或人力驱动儿童电动车前进,通过设置在儿童电动车上的转向推把来调整儿童电动车的转向。由于转向推把设置在儿童电动车的后部,儿童电动车的转向时通过前轮的转向实现的,为了实现转向推把控制前轮转向,转向推把至前轮之间通过牵引索来完成连接。但现有的这种结构在使用后发现,转向推把通过牵引索调整前轮转向的转向虚位较大,前轮转向的滞后性较严重,不能及时实现儿童电动车的转向,操作体验差,安全性能也不佳。同时,牵引索在多次使用后容易断,耐用性差,且安装不方便,需要多人操作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推把控制转向灵敏、转向虚位少的儿童电动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前部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在车体后部下方的后轮组件、设置在车体内部的方向盘组件和推杆组件。所述方向盘组件设置在车体前部,所述方向盘组件的下部与前轮组件连接,方向盘组件转动能够带动前轮组件转向,所述推杆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车体后部,所述方向盘组件和推杆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过渡件、第一连杆、后过渡件和第二连杆,所述前过渡件可转动地装设在车体前部,所述后过渡件可转动地装设在车体后部,所述方向盘组件的下部与前过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沿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前部与前过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后部与后过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推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后过渡件转动连接,所述方向盘组件和推杆组件中任一个组件左右转动均能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另一个组件左右转动并带动前轮组件转动换向。
具体的,所述方向盘组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拨杆、转向杆和方向盘,所述拨杆沿车体的左右方向设置在车体的前部下方,所述拨杆的底部与前轮组件连接,所述拨杆的右部与前过渡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一端与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方向盘固定连接,所述方向盘左右转动能够带动拨杆左右移动,所述拨杆左右移动能够带动前轮组件转动换向。
具体的,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推把,所述推杆沿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推杆的下部穿设在车体上且能相对车体左右转动,所述推杆的上部与推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左部与推杆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车体上固定设置有前转轴和后转轴,所述前过渡件穿设在前转轴上且能相对前转轴转动,所述后过渡件穿设在后转轴上且能相对后转轴转动,所述前过渡件上开设有前连接孔,所述后过渡件上开设有后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的前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前连接部,后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后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前连接部插入前连接孔与前过渡件转动连接以及通过后连接部插入后连接孔与后过渡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左连接部,右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右连接部,所述推杆组件上开设有左连接孔,所述后过渡件上开设有右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左连接部插入左连接孔与推杆组件转动连接以及通过右连接部插入右连接孔与后过渡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过渡件和后过渡件一前一后地设置在车体的右侧,所述前过渡件和后过渡件均呈V型。
具体的,所述车体呈上部开口的箱体状,所述车体的左侧部设置有能够开合的车门,所述车体前部的左侧安装有后视镜。
具体的,所述车体内设置有车座,所述车座的后上部还设置有遮阳蓬。
具体的,所述方向盘的下部前方还设置仪表盘。
以上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在所述儿童电动车的正常使用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儿童电动车采用连杆组件连接方向盘组件、推杆组件以及前轮组件,连杆组件仅有前过渡件、第一连杆、后过渡件和第二连杆几个组成部件,转向虚位少,转动方向盘组件或转动推杆组件均能及时带动前轮组件转向,灵敏度高,同步性好。连杆组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儿童电动车转向部件的耐用性,有效提高了儿童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拆除部分车体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查出部分车体部分的俯视图;
其中:1、车体;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方向盘组件;5、推杆组件;6、连杆组件;7、后视镜;8、遮阳蓬;9、仪表盘;11、前转轴;12、后转轴;13、车门;14、车座;41、拨杆;42、转向杆;43、方向盘;51、推杆;52、推把;61、前过渡件;62、第一连杆;63、后过渡件;64、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1、设置在车体1前部下方的前轮组件2、设置在车体1后部下方的后轮组件3、设置在车体1内部的方向盘组件4和推杆组件5。所述儿童电动车通过电池提供动力行进。
所述车体1呈上部开口的箱体状。本实施例中,儿童电动车的车体1模仿成人汽车的造型设置。所述车体1的左侧部设置有能够开合的车门13,所述车体1前部的左侧安装有后视镜7。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车座14,所述车座的后上部还设置有遮阳蓬8。
所述方向盘组件4设置在车体1内的前部,所述方向盘组件4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拨杆41、转向杆42和方向盘43。所述拨杆41沿车体1的左右方向设置在车体1的前部下方,所述拨杆41的底部与前轮组件2连接,所述转向杆42的一端与拨杆4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杆42的另一端与方向盘43固定连接,所述方向盘43左右转动能够带动拨杆41左右移动,所述拨杆41左右移动能够带动前轮组件2转动换向。另外,所述方向盘43的下部前方还设置仪表盘9。
所述推杆组件5可转动地装设在车体1后部。所述推杆组件5包括推杆51和推把52。所述推杆51沿车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推杆51的下部穿设在车体1上且能相对车体1左右转动,所述推杆51的上部与推把52固定连接。
所述方向盘组件4和推杆组件5通过连杆组件6连接。所述连杆组件6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过渡件61、第一连杆62、后过渡件63和第二连杆64。本实施中,所述前过渡件61和后过渡件63均呈V型。所述车体1内的右侧一前一后地固定设置有前转轴11和后转轴12,所述前过渡件61穿设在前转轴11上且能相对前转轴11转动。所述后过渡件63穿设在后转轴12上且能相对后转轴12转动。所述拨杆41的右部与前过渡件61转动连接,所述前过渡件61上开设有前连接孔,所述后过渡件63上开设有后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62沿车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车体1内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杆62的前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前连接部,后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后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杆62通过前连接部插入前连接孔与前过渡件61转动连接以及通过后连接部插入后连接孔与后过渡件63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64沿车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车体1内的后部,所述第二连接杆64的左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左连接部,右部具有向下折弯的右连接部,所述推杆51上开设有左连接孔,所述后过渡件63上开设有右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64通过左连接部插入左连接孔与推杆组件5转动连接以及通过右连接部插入右连接孔与后过渡件63转动连接。
所述方向盘组件4和推杆组件5中任一个组件左右转动均能通过连杆组件6带动另一个组件左右转动并带动前轮组件2转动换向。
当儿童自己独自使用儿童电动车时,儿童从车门13处进入车体1内,并坐在车座14上。打开启动开关,儿童电动车能够在电力驱动下前进。儿童通过方向盘43控制儿童电动车的转向。左右转动方向盘43,方向盘43带动转向杆42转动,转向杆转动带动拨杆41左右移动,拨杆41带动前轮组件2转向,同时拨杆41的左右移动能够通过连杆组件6带动推杆组件5的同步同方向转动。
当儿童家长控制儿童使用儿童电动车的的运行时,儿童家长转动推把52左右转动,带动推杆51转动,推杆51转动能够通过连杆组件6带动拨杆41 左右移动,进而带动前轮组件2转向,同时,拨杆41的左右移动能够带动方向盘43的与推把52同步同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儿童电动车通过连杆组件6连接方向盘组件4和推杆组件5,使儿童电动车的转向虚位少,只需转动方向盘组件4和推杆组件5中的一个组件,即可及时带动另一个组件同方向转动,灵敏度高,同步性好。且连杆组件6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电动车的转向部件的耐用性,有效提高了儿童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另外,对于装配操作者来说,连杆组件6相比以前的牵引索结构更易安装。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