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轮车一体式平衡装置,属于交通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车品种型号较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机动三轮车行驶过程中改变行驶方向时,车架两边的弹簧钢板受力不匀会出现一边低,另一边高的情况,车身重心不易掌握,易造成翻车事故。
已有的车轮车后轮轴平衡架结构为光轴两端设螺旋调距结构,以调节后轮轴与车间间的距离。随着现在焊接精度的提高,平衡架的距离调距功能在实际中目前已经被废弃,当前设置该结构知识徒劳增加生产工序,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轮车一体式平衡装置,用于解决后轮轴与车架间的间距稳定平衡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轮车一体式平衡装置,包括一对设置在车架底部的一体式平衡杆,平衡杆的前后端分别设有通孔,平衡杆前后端的通孔心中轴平行,
平衡杆的前通孔穿设销轴固定在车架底部,平衡杆的后通孔穿设销轴固定于后轮轴。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呈工字型,平衡杆的工字型两端的较短结构为前固定体和后固定体,前固定体和后固定体的中间设所述通孔,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的通孔穿设销轴固定在车架底部,平衡杆的后固定体通孔穿设销轴固定于后轮轴。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截面为方形。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车架的底部前侧两边向下延伸形成调节架,调节架上设开口向后的U型板状前部连接体,U型板状前部连接体的U型底固定于调节架,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距离略大于前固定体的长度,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开有销孔,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置于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之间,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的通孔对准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的销孔并插入销轴。
再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后轮轴上的后置连接体,后置连接体为U型板状,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距离略大于后固定体的长度,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开有销孔,平衡杆的后固定体置于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之间,平衡杆的后固定体的通孔对准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的销孔并插入销轴。
作为优选,销轴与通孔间设有多层可拆卸的环状衬套。
进一步的优选,后置连接体固定于一穿设后轮轴的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摒弃原有的三轮车平衡架的可调距结构,修改为不可调距的无螺旋调距功能的平衡杆,简便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避免了已有的螺旋调距平衡架在使用中的震动导致的自旋问题,而震动自旋会导致平衡架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引发车体失衡问题,本技术解决了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中的位置图。
附图标记1平衡杆2前固定体3通孔4后固定体5车架6调节架7前部连接体8销轴9后置连接体10后轮轴11固定套12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所示:
三轮车一体式平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对设置在车架底部的一体式平衡杆,平衡杆的前后端分别设有通孔,平衡杆前后端的通孔心中轴平行,平衡杆的前通孔穿设销轴固定在车架底部,平衡杆的后通孔穿设销轴固定于后轮轴。
实施例1,所述平衡杆呈工字型,平衡杆的工字型两端的较短结构为前固定体和后固定体,前固定体和后固定体的中间设所述通孔,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的通孔穿设销轴固定在车架底部,平衡杆的后固定体通孔穿设销轴固定于后轮轴。
实施例2,所述平衡杆截面为方形。
车架的底部前侧两边向下延伸形成调节架,调节架上设开口向后的U型板状前部连接体,U型板状前部连接体的U型底固定于调节架,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距离略大于前固定体的长度,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开有销孔,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置于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之间,平衡杆的前固定体的通孔对准前部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的销孔并插入销轴。
设置在后轮轴上的后置连接体,后置连接体为U型板状,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距离略大于后固定体的长度,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开有销孔,平衡杆的后固定体置于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之间,平衡杆的后固定体的通孔对准后置连接体的U型板两侧板的销孔并插入销轴。
销轴与通孔间设有多层可拆卸的环状衬套。后置连接体固定于一穿设后轮轴的固定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