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47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儿童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自行车结构设计不够合理,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的间距大多数是固定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行车就不再适合,需要重新更换自行车,无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调节前后轮的距离,满足不了不同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因而,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调节前后轮距离的儿童自行车,且距离调节应满足操作简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自行车,其能够调节前后轮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外管、可前后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二者中的一者连接前轮,另一者连接后轮,该儿童自行车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内部以通过操作所述锁紧机构调整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插接后的整体长度。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管端部的第一滑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管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一滑块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自前至后以逐渐向下或逐渐向上的方式倾斜延伸,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或使二者脱离且在连接时使第二滑块抵紧在第一斜面和外管内壁之间的操作件。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包括螺杆,所述第一斜面上开设有贯通第一滑块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斜面上开设有第三插接孔,所述螺杆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其中所述螺杆可沿前后移动且可沿上下移动地插设在第二插接孔内,所述螺杆的末端部可脱离地插设在第三插接孔内且可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第一滑块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孔为允许所述螺杆上下移动的腰形孔。

更优选地,所述螺杆的所述末端部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三插接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杆的所述末端部和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内嵌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位于所述第三插接孔内以与螺杆的末端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该儿童自行车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后端的座杆,所述座杆连接后轮,所述外管连接前轮,所述操作件为由所述螺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后侧的头部构成的螺栓,所述座杆上开设有孔径大于螺杆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头部的外径的第一插接孔,所述内管为空心管,所述螺杆自后至前依次可转动地插设在第一插接孔、内管、第二插接孔及第三插接孔内,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外以对螺栓进行限位。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管的中心线之间所构成的夹角中朝向前且朝向上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管的中心线不相平行也不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内管连接后轮,所述外管连接前轮,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一滑块前侧,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分别自前至后以逐渐向下的方式倾斜延伸。

结合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内管相对外管前后移动到位后,通过操作设在内管和外管内的锁紧机构将内管和外管锁紧,可调节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儿童自行车的俯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第一滑块和螺杆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前轮;2、外管;3、内管;4、座杆;40、第一插接孔;5、前轮;

61、第一滑块;610、第一斜面;611、第二插接孔; 62、第二滑块;620、第二斜面;621、第三插接孔;622、螺母;63、螺杆;64、螺栓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中述及的“前”、“后”等方位词是根据本领域人员的惯常观察视角及为了叙述方便而定义的,不限定具体的方向,如分别对应于附图2中纸面的右侧、左侧。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儿童自行车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2所示,儿童自行车包括外管2、可前后滑动地插设于外管2内的内管3,外管2连接前轮1,内管3固定连接在座杆4上,座杆4连接后轮5,通过外管2相对内管3前后移动从而调节前轮1和后轮5之间的距离。

外管2和内管3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外管2和内管3均为空心管,锁紧机构设置在外管2和内管3内部以在内管3和外管2前后相对移动到位后将内管3和外管2锁紧,用于使前轮1和后轮5保持调节到位后距离。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管3前端的第一滑块61、活动地设置在外管2内的第二滑块62,第二滑块62位于第一滑块61的前侧。第一滑块61具有第一斜面610,第二滑块62具有与第一斜面610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620,第一斜面610和第二斜面620分别自前至后以逐渐向下的方式倾斜延伸。本实施例中外管2的中心线和内管3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上述的第一斜面610和第二斜面620与内管3的中心线不相垂直也不相重合,即第一斜面610/第二斜面620与内管3的中心线之间所构成的夹角中朝向前且朝向上的夹角为锐角,优选为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的锐角,如附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夹角为45度。

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且可使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脱离的操作件,操作件在连接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块62向第一滑块61移动从而在斜面的作用下使第二滑块62抵紧在第一斜面610和外管2内壁之间,达到锁紧内管3和外管2的目的,下面对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操作件选用螺栓,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悉螺栓由头部64和螺杆63两部分构成且头部64的外径大于螺杆63外径,本实施例具体选用六角螺栓,螺杆63在前,螺栓头部64位于螺杆63后侧,螺杆63的末端部具有外螺纹(螺杆63末端部是指远离螺栓头部64的一端,具体对应于附图2中的前端部)。螺栓的螺杆63自后至前依次可转动地插接于座杆4、内管3、第一滑块61及第二滑块62,螺栓头部64则位于座杆4后侧对螺杆63进行限位,其中,座杆4开设有用于可供螺栓的螺杆63穿过的第一插接孔40,第一插接孔40的孔径则略大于螺杆63的外径但小于螺栓头部64的外径,螺栓的头部64卡于第一插接孔40外实现对螺栓的限位作用,螺杆63插接在座杆4上后,螺杆63后部可挂设在座杆4上又能够小幅度地上下摆动;参照附图3所示,第一斜面610上开设有自前至后贯通第一滑块61的第二插接孔611,第二插接孔611为腰形孔,螺杆63在第二插接孔611内既可前后移动还可上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第二斜面620对应开设有供螺杆63的末端部插接于第二滑块62的第三插接孔621,第三插接孔621内设置有与螺杆63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具体为第二滑块62内嵌设有与螺杆63相配合的螺母622,螺母622的内螺纹位于第三插接孔621内从而与螺杆63的末端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儿童自行车的伸缩过程如下:

在转动螺栓连接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时,由于螺杆63和第二滑块62内的螺母622配合作用,螺母622会随着螺杆63的转动而向后移动,又由于第一斜面610和第二斜面620的配合作用,施加于第二滑块62上的力被分解为向后和向下两个分力,在向后分力的作用下第二滑块62压紧第一滑块61,在向下分力的作用下第二滑块62被挤向外管2的内壁而压紧外管2的内壁,从而达到锁紧外管2和内管3的目的,如附图2所示;

反向转动螺栓至螺杆63与第二滑块62内的螺母622相互脱离,内管3可在外管2内自由前后滑动,从而可调节前轮1和后轮5的距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