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置物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135阅读:1825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用置物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置物包,特别是一种在骑自行车时方便操作手机的自行车用置物包。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用置物包是一种固定于自行车上,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手机对于现代人而言普及程度已经几乎是人手一机,然而,在骑乘自行车时,现有的自行车用置物包虽可提供放置物品的功能,但对于喜欢触控手机的使用者而言并不方便,其中,现在的人喜欢使用智能型手机导航软件,但使用时往往需要打开自行车置物包才得以触控或者观看到手机屏幕所显示的情报,在使用上并不方便,此外,现有的自行车置物包并没有供耳机线路穿过得孔洞,使用者则必须在自行车置物包的开口预留个缝隙,才得以让耳机线路通过,且在骑车的过程中开口缝隙也容易因震动而变大,而造成自行车置物包内的物品掉落,因此,所述缺失实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骑自行车时方便操作手机的自行车用置物包。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置物包,包括:一第一袋体、一袋盖及至少两个固定带;所述第一袋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置空间中设置有至少一间隔件,使容置空间能隔出多个夹层,以用来存放多个不同大小的用品。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使用者在骑自行车时边听音乐,在第一袋体上具有一耳机输出孔,使用者可将耳机线路从耳机输出孔穿入,与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连接。

所述袋盖盖设于开口端上,袋盖内具有一第二袋体,使用者可将手机放入第二袋体中,其中,袋盖另具有一透明面,所述透明面设置于朝外的面上,所述透明面与所述第二袋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手机的厚度,当手机放入第二袋体后该透明面会紧贴于所述手机表面,让使用者可透过透明面来对手机进行触控。其中,第二袋体的入口是面对于第一袋体的容置空间。

所述两个固定带分别缝设于第一袋体的侧边壁、以及底面,用以固定于与自行车的车架与把手之间的区域,其中,为了使置物包能更稳固地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架上以及使袋盖上的透明面朝上,设计者可在第一袋体的底部改增为两个固定带,以达到更佳的固定功能。

所述拉链设置于袋盖与第一袋体之间,拉链具有两条可以彼此啮合的一第一链齿和一第二链齿,第一链齿及第二链齿分别环绕设置于开口端及袋盖的周围,使用者可借由开合拉链来开启及闭阖自行车用置物包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袋体的袋身上缝设有至少一弹性带体,弹性带体上缝有多道平行缝线,使缝线间可各成为一插槽,以便插设手电筒、钳子等工具,其中,弹性带体除了可缝制于第一袋体的外壁以外,也可缝设于容置空间的内壁。此外,容置空间中可设置至少一间隔件,以方便使用者整理或拿取放置物品。

使用时,将固定带与自行车车架固定,使用者可将物品及手机分别放入第一袋体及第二袋体中,再将拉链拉上便完成整个装袋过程,其中,当须使用耳机时,也可将耳机线路从耳机输出孔穿入,与手机连接,方便又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借由袋盖上所设置的第二袋体及透明面,让使用者可放置手机,从而能方便的透过透明面来观看或触控手机;也可透过于第一袋体内放置物品,以及将手电筒等插设于第一袋体的袋身上的一插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以及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自行车用置物包,110-第一袋体,111-容置空间,112-开口端,113-间隔件,114-间隔板,120-袋盖,121-透明面,122-第二袋体,1221-入口,130~132-固定带,140-耳机输出孔,150-拉链,151-第一链齿,152-第二链齿,160-弹性带体,161-插槽,200-手机,300-耳机,400-自行车,401-车架,402-把手支架,403-横杆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置物包100,包括:一第一袋体110、一袋盖120、一拉链150及数固定带130、131、132;所述第一袋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1(显示于图3)及一开口端112(显示于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11中设置有至少一间隔件113(显示于图3),使容置空间能隔出多个夹层,以用来存放多个不同大小的用品。

图2和图3分别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使用示意图(一)和(二)。如图2、3所示,所述袋盖120盖设于开口端112,袋盖120内具有一第二袋体122,使用者可将手机200放入第二袋体122中,其中,袋盖120上具有一透明面121,所述透明面121设置于朝外的面上,所述第二袋体122与所述透明面121之间的距离是等于或小于一手机200的厚度,让手机200放置于第二袋体122内后,该透明面121能紧贴所述手机200表面。透明面121的大小大于一般市售手机200的大小,故使用者可透过透明面121对手机200来进行触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13为网状或多孔状的篓空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111内壁上,然而,间隔件113的结构不限于此。

所述拉链150设置于袋盖120与袋体之间,拉链150具有两条可以彼此啮合的一第一链齿151和一第二链齿152,所述第一链齿151环绕设置于开口端112及所述第二链齿152环绕设置于袋盖120的周围,当拉链150闭合时,第一袋体110的容置空间111呈封闭状态,使用者可借由开合拉链150来开启及闭阖自行车用置物包100的容置空间111。

其中,第二袋体122的入口1221面对于第一袋体110的容置空间111,具体而言,第二袋体122设置于相对于透明面121的另一侧,当使用者将拉链150闭合时,可将防止手机200因突然下雨或流汗时而损毁,有效达到防水的功能。

此外,为方便使用者在骑自行车400时边听音乐,在第一袋体110上具有一耳机输出孔140,使用者可将耳机300线路从耳机输出孔140穿入,与手机200、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输出孔140设置于第一袋体110上,然而设计者可依照需求将耳机输出孔140设置于袋盖120上,以减少耳机300线路所需的长度。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输出孔140为一具有防水功能的孔洞,可防止水从外部入侵。

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带130分别缝设于第一袋体110的侧边壁及底面,用以与自行车400的车架401固定,其中,为了使置物包能固定于自行车400的车架401上以及使袋盖120上的透明面121朝上,以方便使用者观看及使用手机200,设计者可在第一袋体110的底面设置两个的固定带131、1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130、131、132为具有弹性或前端设有魔术贴的固定带130、131、132,然而固定带130、131、132的结构不限于此,固定带130、131、132亦可为任何现有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固定结构。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安装示意图。如图4所示,使用时,将固定带130、131、132分别与自行车400车架401固定,该车架401包括一把手支架402及一横杆支架403,其中该固定带130束紧于把手支架402,固定带131及132束紧于横杆支架403。使用者可将物品及手机200分别放入第一袋体110及第二袋体122中,再将拉链150拉上,便完成整个装袋过程,其中,当须使用耳机300时,也可将耳机300线路从耳机输出孔140穿入,与手机200连接,方便又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设置于自行车400的车架401上,其位置恰好于把手后方位置,因此用户仅需低头便可观看手机,或者对手机进行触控,在使用上更为方便。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袋体110的袋身上缝设有至少一弹性带体160,弹性带体160上缝有多道平行缝线,使缝线间可各成为一插槽161,以便插设手电筒、钳子等工具,其中,弹性带体160可缝制于第一袋体110外壁或容置空间111的内壁上。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100可进一步在容置空间111内的底面设置往上方延伸一适当高度的至少一间隔板114,使容置空间111间隔出多个夹层,以用来存放多个不同大小规格的工具用品。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借由袋盖上所设置的第二袋体及透明面,让使用者可放置手机,从而能方便的透过透明面来观看或触控手机;也可透过于第一袋体内放置物品,以及将手电筒等插设于第一袋体的袋身上的一插槽中;此外,当须使用耳机时,使用者也可将耳机线路从第一袋体上的耳机输出孔穿入,使耳机线路与手机连接,方便又快捷,大大提高使用便利性,达到实用新型的目的。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用置物包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艺者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以上所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