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式平行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便携式平行学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少年休闲车,具体涉及多功能便携式平行学步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儿童车分为多种样式,多为小型的自行车、三轮车、四轮车或踏板车样式,三轮车、四轮车或踏板车由于不易翻倒,多为年龄较小如4岁以下的儿童使用,而自行车由于受众较广,且能锻炼平衡能力,行动也更为方便和自由,能给儿童带来较大的感官体验,也能培养其独立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而目前针对较小儿童设计的自行车,后轮的两侧一般会设置两个辅助支撑轮,避免儿童摔倒,但正由于辅助支撑轮的限制,这种车经常会发生骑行过程中东倒西歪的情形,影响儿童的兴致,也并不能有效锻炼平衡能力。

由此可见,目前的儿童车存在结构繁琐、影响骑行平衡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儿童车存在结构繁琐、影响骑行平衡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平行学步车,包括:

车架,由两平行的型材管形成,前端设有固定管、前叉架和车把架,所述固定管上卡装设有转向控制器,所述前叉架上设有供所述转向控制器转动的弧形的转向槽,所述前叉架通过所述转向槽和所述转向控制器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车把架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前叉架固定的安装孔,两所述型材管向后延伸形成后叉架;

鞍座,设置在两所述型材管之间;

两轮胎,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控制器为管状,下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缘设有第一卡块,所述固定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卡口,所述转向控制器向上装入所述固定管内,通过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固定管卡接固定,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面对应所述第一卡块的位置设有保险块,所述保险块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管的外壁贴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台的下缘设有两个相对的旋转控制块,所述转向槽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旋转控制块分别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转向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叉架向上穿过所述固定管,且所述前叉架的上端卡装在一连接管的内壁,螺栓穿过所述连接管、所述前叉架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前叉架和所述车把架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设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上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固定管的上端设有第二卡口,所述加强管向下装入所述固定管内,通过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口与所述固定管卡接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车架包括前段和中段,所述前段与所述车把架连接,由上到下倾斜并平滑过渡到所述中段,所述中段水平设置,所述鞍座固定在所述中段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中段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两所述型材管之间,所述鞍座螺旋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型材管呈扁圆状,所述轮胎的转轴两端穿过所述型材管,且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控制器和所述加强管均采用塑料材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槽对应的圆心角为40°~45°。

本实用新型,将后叉架与车架一体设置,代替了传统的后叉架焊接形式,提高了车架的整体稳定性,且车架的结构简单,并能直接固定鞍座,儿童骑行时既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随时利用双腿保持平衡,又能将双腿放至后叉架上进行休息,而且前叉架上设有转向控制器,由于车把架与前叉架联动,转向控制器可有效避免车把架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失去平衡,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感官体验,并能锻炼平衡能力,有效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便携式平行学步车,包括车架10、鞍座30和两轮胎20。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车架10由两平行的型材管形成,前端设有固定管14、前叉架11和车把架12,固定管14上卡装设有转向控制器15,前叉架11上设有供转向控制器15转动的弧形的转向槽111,前叉架11通过转向槽111和转向控制器15转动设置在固定管14内。车把架12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与前叉架11固定的安装孔121,由于车把架12与前叉架11固定,因此车把架12的转动也受转向控制器15的控制,将动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过度扭转失去平衡。车把架12上设有车把,两型材管向后延伸形成后叉架13;鞍座30设置在两型材管之间;两轮胎20分别转动设置在前叉架11和后叉架13上。鞍座30具有可调节高度功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儿童。

优选的,转向控制器15为管状,下侧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上缘设有第一卡块151,固定管14的下端设有第一卡口141,转向控制器15向上装入固定管14内,通过第一卡块151和第一卡口141与固定管14卡接固定,第一凸台的外侧面对应第一卡块151的位置设有保险块152,保险块152的内壁与固定管14的外壁贴合。从而,转向控制器15与固定管14保持固定,保险块152也可以防止转向控制器15与固定管14之间产生位置松脱,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第一凸台的下缘设有两个相对的旋转控制块153,转向槽111的数目为两个,两旋转控制块153分别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转向槽111内。转向槽111的长度决定了车把架12的转动角度,可根据常规需要进行设置,如转向槽111对应的圆心角可设置为40°~45°,既能满足日常骑行和拐弯的需要,又可以避免拐角过大失去平衡。

优选的,前叉架11向上穿过固定管14,且前叉架11的上端卡装在一连接管16的内壁,螺栓穿过连接管16、前叉架11和其中一个安装孔121,将前叉架11和车把架12固定。连接管16作为前叉架11和车把架12固定的中间件,增强了二者的连接效果。

优选的,固定管14与连接管16之间设有加强管17,加强管17的上缘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卡块171,固定管14的上端设有第二卡口142,加强管17向下装入固定管14内,通过第二卡块171和第二卡口142与固定管14卡接固定。由于车把架12通过螺栓固定,并经常进行扭转动作,固定管14会受到频繁的摩擦,加强管17可减少固定管14收到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车架10包括前段和中段,前段与车把架12连接,由上到下倾斜并平滑过渡到中段,中段水平设置,鞍座30固定在中段上,很好地满足了人体生理特点,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优选的,中段上设有固定座,固定座设置在两型材管之间,鞍座30螺旋固定在固定座上,有利于调节鞍座30的高度。

优选的,型材管呈扁圆状,轮胎20的转轴两端穿过型材管,且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扁圆状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车架10的安全和稳定性。不同于普通自行车的后车架,结构更为简单,安装也更为方便,并且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

优选的,转向控制器15和加强管17均采用塑料材质,可减少固定管14受到的磨损,减少了车把架11、固定管14和车把架12之间的碰撞和冲击。

优选的,其中一个车把上设有刹车装置。

优选的,型材管的端部设有用于封口的塑料件,避免儿童由于好奇将手指伸进去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骑坐在鞍座30上,两脚可施力使车身向前移动,滑行过程中可将双腿向后放置在后叉架13上;车速过大时,利用刹车装置刹车。本申请还可以搭配脚踏件,实现骑行功能。

本实用新型,将后叉架与车架一体设置,代替了传统的后叉架焊接形式,提高了车架的整体稳定性,且车架的结构简单,并能直接固定鞍座,儿童骑行时既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随时利用双腿保持平衡,又能将双腿放至后叉架上进行休息,而且前叉架上设有转向控制器,由于车把架与前叉架联动,转向控制器可有效避免车把架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失去平衡,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感官体验,并能锻炼平衡能力,有效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