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横拉杆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25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汽车转向横拉杆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转向横拉杆臂。



背景技术:

直拉杆和横拉杆是汽车的转向系统的二个主要零件,其中横拉杆是连接左右转向臂的,一可以使两个车轮同步,二可以调正前束。转向拉杆末端通过球节与转向节相连,由于直接用力转动车轮用力较大,故现大部分车都是用的液压转向,减轻驾驶者的用力,也使转向更灵活、易操作。

然而,重型卡车的工作环境恶劣且多超载运行,现有前桥横拉杆臂的截面小,强度不够,经常出现前桥转向横拉杆臂断裂引发转向失灵故障,从而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横拉杆臂,该横拉杆臂能够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使用寿命长、不易断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转向横拉杆臂,其关键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中间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设有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与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且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与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设有转向器花键配合孔,且在该转向器花键配合孔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的中心线、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的中心线以及所述转向器花键配合孔的中心线两两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平行设置,所述中间部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以及中间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均采用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以及所述转向器花键配合孔均为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中间部、第二连接部的尺寸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部的表面采用喷丸处理,丸直径为0.55~0.6mm。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使得横拉杆臂上的固定孔处更为具有机械强度,加强了横拉杆臂的强度和性能;提高了转向横拉杆臂的抗疲劳能力,有效防止了横拉杆臂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转向横拉杆臂,包括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通过中间部3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端部设有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4与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5,且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4与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5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6,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端部设有转向器花键配合孔7,且在该转向器花键配合孔7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8,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4的中心线、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5的中心线以及所述转向器花键配合孔7的中心线两两平行。

参见附图1,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平行设置,所述中间部3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中间部3的连接处以及中间部3与第二连接部2的连接处均采用倒圆角处理。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中间部3、第二连接部2的尺寸依次增大。

从图3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4、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5以及所述转向器花键配合孔7均为锥孔,且其中第一转向球头销配合孔4、第二转向球头销配合孔5的敞口端的朝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中间部3的表面采用喷丸处理,丸直径为0.55~0.6m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