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减震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292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减震车座。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也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我国是自行车大国,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宣传深入,以及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增加,以自行车出行为主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自行车使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道路状况参差不齐,自行车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成为了突出问题,而普通的自行车车座和减震机构,如:直管式自行车坐管、自行车前震前叉和后避震式车架,在做到了避震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车身的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兼顾骑行者的骑行安全和舒适的骑行环境,有必要设计一种合理的、适用的自行车减震车座。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减震装置一般包括有减震弹簧、减震筒,减震车身、减震后摆组成。减震车身和减震后摆通过轴承滚动链接,减震弹簧套在减震筒上,上端与减震车身固定链接,下端与减震后摆铰接。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性能好且不影响车身强度、安全性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自行车减震车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身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减震车座包括后座、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后座安装在支撑机构顶端,所述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中间位置;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弹簧、纵向减震支撑杆、上减震支撑片和下减震支撑片,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纵向减震支撑杆上,所述上减震支撑片和下减震支撑片分别套设在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的顶端和底端并与减震弹簧固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所述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分别固接在上减震支撑片的上表面上和下减震支撑片的下表面上,所述后座与上支撑管的顶端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减震支撑片和下减震支撑片为圆环结构,且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的最大纵截面与所述上减震支撑片和下减震支撑片的内圆面积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与上支撑管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内、外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通过上减震支撑片和下减震支撑片控制往复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为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分别与上减震支撑片的上表面上和下减震支撑片通过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管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机构由车身减震改成坐管减震,减震弹簧设置在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中间,大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做到了避震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车身的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不降低车身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能,也增强了减震性能。

另外,简化了自行车车身的生产成本,降低了设计和研发费用,节约了资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减震车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后座; 2-上支撑管;

3-上减震支撑片; 4-纵向减震支撑杆;

5-减震弹簧; 6-下减震支撑片;

7-下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减震车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减震车座,包括后座1、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后座1安装在支撑机构顶端,所述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中间位置;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弹簧5、纵向减震支撑杆4、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所述减震弹簧5套设在纵向减震支撑杆4上,所述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分别套设在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4的顶端和底端并与减震弹簧5固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管2和下支撑管7,所述上支撑管2和下支撑管7分别固接在上减震支撑片3的上表面上和下减震支撑片6的下表面上,所述后座1与上支撑管2的顶端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为圆环结构,且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4的最大纵截面与所述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的内圆面积的尺寸相同。

本实施例中,纵向减震支撑杆4的最大纵截面与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的内圆面积的尺寸相同,纵向纵向减震支撑杆4才能在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之间带着减震弹簧5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1与上支撑管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内、外螺纹结构。

本实施例中,后座1与上支撑管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内、外螺纹结构,仅作为一种举例说明,后座1与上支撑管2还可以为任意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5通过上减震支撑片3和下减震支撑片6控制往复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5与所述纵向减震支撑杆4为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管2和下支撑管7分别与上减震支撑片3的上表面上和下减震支撑片6通过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管7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由车身减震改成坐管减震,减震弹簧5设置在上支撑管2和下支撑管7中间,大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做到了避震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车身的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不降低车身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能,也增强了减震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