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机架(1)的行驶底盘、设置为与机架(1)翻转式联接并且用于通过牵引销与其它装置联接的汽车牵引鞍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满足载货和牵引的运输方式把汽车牵引鞍座(8)与行驶底盘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汽车牵引鞍座(8)设置为包含有串轴(81)、翻转板(82)、底座(83)、鞍座(84)和把手(85)并且翻转板(82)的一个侧面部设置为通过串轴(81)与副车架(2)转动式联接、在翻转板(82)的另一个侧面部设置有把手(85),在翻转板(82)上设置有底座(83)并且鞍座(84)设置为与底座(83)联接,翻转板(82)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副车架(2)可拆卸式联接并且翻转板(82)、底座(83)、鞍座(84)和把手(85)设置为与副车架(2)镶嵌式联接,

或串轴(81)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翻转板(8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底座(83)设置为两个中间部拱起的板状体的组件并且内板状体设置为套装在外板状体中,把手(85)设置为U字形体,在副车架(2)设置有容纳窗口并且翻转板(82)、底座(83)、鞍座(84)和把手(85)的组件设置在副车架(2)的容纳窗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副车架(2)、风冷器(7)、润滑油箱体(17)、充气装置(16)、绞盘(6)和滚杠装置(9),行驶底盘设置为还包含有转向系统(3)、驾驶室(4)、空气滤清器(5)、消音器(10)、发动机(11)、变扭器(12)、分动器(13)、后轮系驱动(14)、前轮系驱动(15)和前保险杠(18),

在机架(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有前保险杠(18)并且在机架(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有滚杠装置(9),在机架(1)的上端端面的前端端部设置有驾驶室(4)并且在机架(1)的上端端面的后端端部设置有副车架(2),在副车架(2)上设置有汽车牵引鞍座(8)并且在驾驶室(4)与副车架(2)之间设置有消音器(10)、空气滤清器(5)、风冷器(7)、绞盘(6)和润滑油箱体(17),在机架(1)的下端端面部的前端端部设置有前轮系驱动(15)并且在机架(1)的下端端面部的后端端部设置有后轮系驱动(14),在机架(1)上设置有转向系统(3)、发动机(11)、变扭器(12)和分动器(13)并且转向系统(3)的输出端设置为与前轮系驱动(15)联接,发动机(11)的输出端设置为与变扭器(12)的输入端联接,变扭器(12)的输出端设置为与分动器(13)的输入端联接并且分动器(13)的输出端分别设置为与后轮系驱动(14)和前轮系驱动(15)联接,充气装置(16)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风冷器(7)设置为与润滑油箱体(17)相对应分布,空气滤清器(5)和消音器(10)分别设置为与发动机(11)联接并且转向系统(3)的输入端设置在驾驶室(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机架(1)和副车架(2)分别设置为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的框架体并且在机架(1)和副车架(2)之间设置有止推板(22),止推板(22)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侧面部和副车架(2)的侧面部上并且止推板(22)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机架(1)和副车架(2)联接,机架(1)的上端端面部和副车架(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翻边凸缘部并且机架(1)的上端端面部和副车架(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联接、在机架(1)的上端端面部和副车架(2)的下端端面部的连接螺栓的侧面设置有翼板(21)并且翼板(21)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侧面部和副车架(2)的侧面部上,止推板(22)设置为中间部拱起的板状体并且翼板(2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或止推板(22)和由翼板(21)组成的部件设置为沿机架(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式延伸分布,

或发动机(11)的输出功率设置为600马力,

或后轮系驱动(14)设置为双桥式轮系驱动,

或前轮系驱动(15)设置为单桥式轮系驱动,

或前保险杠(18)设置为呈曲折分布的杆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转向系统(3)设置为包含有方向盘(31)、转向轴管(32)、转向器(33)、支架(34)、转向器摆臂(35)、转向轴头(36)、紧固卡箍(37)、转向拉杆(38)、车桥摆臂(39)、车桥转向梯形杆(310)、助力缸(311)和转向液压控制器并且转向器(33)设置为通过支架(34)与机架(1)联接,转向轴管(32)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方向盘(31)联接并且转向轴管(32)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转向器(33)的输入端部联接,转向器摆臂(35)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转向器(33)的输出端部联接并且转向器摆臂(35)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通过紧固卡箍(37)与转向拉杆(38)的一端端部联接,转向拉杆(38)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通过紧固卡箍(37)与车桥摆臂(39)的一端端部联接,车桥摆臂(39)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转向轴头(36)联接,车桥摆臂(39)设置为与转向车桥的轴管转动式联接并且在转向车桥的轴管与转向轴头(36)之间设置有助力缸(311),在两个转向轴头(36)之间设置有车桥转向梯形杆(310)并且车桥转向梯形杆(310)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向轴头(36)铰接式联接,转向液压控制器设置为与助力缸(311)连通,

或转向液压控制器设置为包含有换向阀(313)、流量阀(314)、助力叶片泵(315)和过滤器Ⅰ(316)并且助力叶片泵(315)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液压油液箱体连通,助力叶片泵(315)的输出端口设置为通过流量阀(314)与换向阀(313)的进油端口连通并且换向阀(313)的回油端口设置为通过过滤器Ⅰ(316)与液压油液箱体连通,换向阀(313)的右转向高压输出端口和左转向高压输出端口分别设置为与右转向的助力缸(311)和左转向的助力缸(311)连通,

或转向器(33)的输入流量设置为38-42L/min并且助力缸(311)的缸径设置为88-9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绞盘(6)设置在副车架(2)的前端端面部并且绞盘(6)设置为与机架(1)联接,在绞盘(6)上设置有图像监视装置并且图像监视装置的其中一个图像拾取摄像头设置为与绞盘(6)的卷扬筒相对应分布、图像监视装置的其中一个图像拾取摄像头设置为与钢丝绳的运动方向相对应分布,图像监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两路图像显示的转换器并且图像监视装置的显示屏设置在驾驶室(4)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风冷器(7)设置为包含有取力传动轴(71)、油泵(72)、液压马达(73)、溢流阀(74)、油箱(75)和风冷器液压控制器并且油泵(72)的转动轴设置为通过取力传动轴(71)与发动机(11)的输出端联接,油泵(7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通过溢流阀(74)与液压马达(73)的输入端口连通并且油泵(72)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油箱(75)连通,液压马达(73)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油箱(75)连通并且溢流阀(74)的溢流端口设置为与油箱(75)连通,风冷器液压控制器设置为与油泵(72)连通并且液压马达(73)的叶片设置为与润滑油箱体(17)相对应分布,

或风冷器液压控制器设置为包含有液位计(702)、驱动油泵Ⅰ(703)、单向阀(705)、先导阀(706)、液控换向阀(707)、电源(708)、延时开关(709)、驱动油泵Ⅱ(710)、过滤器Ⅱ(711)、空气滤清器(712)和截止阀(713)并且在油箱(75)上分别设置有液位计(702)和空气滤清器(712),驱动油泵Ⅰ(703)的输入端口设置为与油箱(75)连通并且驱动油泵Ⅰ(703)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单向阀(705)的输入端口连通,单向阀(705)的输出端口和驱动油泵Ⅱ(710)的输出端口分别设置为与先导阀(706)的输入端口连通并且先导阀(706)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液控换向阀(707)的输入端口连通,液控换向阀(707)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液压马达(73)的控制端口连通并且液控换向阀(707)的电控制端头设置为与电源(708)和延时开关(709)串联式连接,驱动油泵Ⅱ(710)的输入端口设置为通过过滤器Ⅱ(711)与油箱(75)连通并且在驱动油泵Ⅰ(703)的输入端口和驱动油泵Ⅱ(710)的输入端口分别设置为通过截止阀(713)与油箱(75)连通,在单向阀(705)的输入端口与油箱(75)之间和先导阀(706)与油箱(75)之间设置有溢流阀(74),

或润滑油箱体(17)设置为扁形箱状体并且转向系统(3)、风冷器(7)、绞盘(6)、发动机(11)、变扭器(12)和分动器(1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滚杠装置(9)设置为包含有托座(91)、支座(92)、滚轮(93)和转辊(94)并且托座(91)设置在机架(1)的后端端面部,托座(91)与机架(1)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转辊(94)设置在托座(91)与机架(1)之间,支座(92)设置在副车架(2)的后端端面部并且在支座(92)上设置有滚轮(93),滚轮(93)设置为与支座(92)铰接式联接并且滚轮(93)设置为与转辊(94)接触式联接,转辊(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延伸在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部的高端,

或托座(91)设置为U字形槽板并且在托座(91)的一个侧面部的端部设置有斜面体,支座(92)设置为具有双耳部的座状体并且滚轮(93)设置在双耳部中,滚轮(93)设置有圆形盘状体并且转辊(94)设置为具有中空腔体的筒状体,

或充气装置(16)设置为车载充气泵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载重和牵引的底盘装置,其特征是:机架(1)和副车架(2)设置为按照叠加方式分布并且转向系统(3)、驾驶室(4)、空气滤清器(5)、消音器(10)、发动机(11)、变扭器(12)、分动器(13)、后轮系驱动(14)、前轮系驱动(15)和前保险杠(18)与机架(1)设置为按照驱动行驶方式分布,风冷器(7)和润滑油箱体(17)与转向系统(3)、风冷器(7)、绞盘(6)、发动机(11)、变扭器(12)和分动器(13)设置为按照相互贯通方式分布并且绞盘(6)和滚杠装置(9)与汽车牵引鞍座(8)设置为按照排列方式分布在副车架(2)上,充气装置(16)与后轮系驱动(14)和前轮系驱动(15)设置为按照可接通式分布。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