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7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行走机构结构设计复杂,需要多个电机配合才能驱动机器人前进,成本高;另外展示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动态效果,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行走机构结构设计复杂,需要多个电机配合才能驱动机器人前进,成本高;另外展示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动态效果,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后位置各转动设有一支撑脚板,所述机架中部靠后位置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部设有机架电机,所述机架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一曲柄,所述曲柄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支撑杆中部靠上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摇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一摇杆的另一端转动相连,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一摇杆之间形成的夹角始终为锐角,所述第一摇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大于曲柄的长度,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一摇杆的连接处始终位于支撑杆前方,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靠后位置处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垂直且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支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脚板,所述驱动脚板周期性的触地和离地从而带动机架前进;

所述机架上通过支撑架设置有展示装置,所述展示装置包括一正方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轨道部,所述轨道部包括正方形轨道和圆形轨道,所述圆形轨道内切于正方形轨道,以使所述底座上分隔出圆盘区和四个角点区,每个所述角点区包括邻近底座边缘的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边和邻近圆盘区的一个弧形边,所述圆盘区的中心设有圆形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主电机传动而转动,所述轨道部上设有展示架,所述展示架外圈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轮廓为椭圆形,所述展示架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滑块以使所述展示架沿着轨道滑动,所述角点区的转入角点上设有挡片装置,所述挡片装置包括贴靠于圆盘区外侧的第一挡片和贴靠于正方形轨道侧壁上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与角点区之间设有压簧以使第二挡片抵顶于正方形轨道侧壁上,所述角点区上还设有用于容置第二挡片的退位区,所述挡片装置的中部位置通过挡片转轴转动连接于转入角点处,所述转入角点为展示架受第一齿轮驱动沿轨道部运动时,经过角点区的第一个角点处,当所述展示架经过其中一角点区的转入角点时,所述展示架上的其中一导滑块沿正方形轨道运动并压迫第二挡片退位至退位区内,所述第一挡片的外缘贴靠于正方形轨道内侧,以使所述展示架上的另一导滑块沿圆形轨道滑动;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小齿轮连接第一半圆齿轮,所述第一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部处转动连接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的另外两端连接于第二u型支架的两侧壁外端处,所述第二u型支架内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小齿轮连接第二半圆齿轮,所述第一半圆齿轮和第二半圆齿轮分别安装于十字架的两侧,且两者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u型支架上还安装有摄像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机器人通过单电机的输出就可以实现行走功能,结构设计合理。展示装置通过单个主电机驱动展示架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的展示效果,展示效果佳,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架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架部分的状态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机架部分的状态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机架部分的状态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机架部分的状态图四。

图7为本发明的展示装置的状态图一。

图8为本发明的展示装置的状态图二。

图9为本发明的展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展示装置的展示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展示装置的其中一角点区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方便描述,图1中左侧为前,右侧为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用环保型单电机驱动机器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前部位置转动设有前支撑脚板31,所述机架100后部位置转动设有后支撑脚板32,所述机架100中部靠后位置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下端部设有机架电机34,所述机架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一曲柄35,所述曲柄35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6,所述支撑杆33中部靠上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摇杆37,所述第一连杆36的另一端和第一摇杆37的另一端转动相连,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36和第一摇杆37之间形成的夹角始终为锐角,所述第一摇杆37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36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杆36的长度大于曲柄35的长度,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36和第一摇杆37的连接处始终位于支撑杆33前方,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6的中部靠后位置处设有支杆38,所述支杆38垂直且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6,所述支杆3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脚板39,所述驱动脚板39周期性的触地和离地从而带动机架100前进;所述前支撑脚板31、后支撑脚板312和驱动脚板39转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所在的同一平面内。

图1中所示,为前、后支撑脚板同时处于落地状态;继续参考图3,此时机架电机带动曲柄逆时针旋转,支杆下端的运动轨迹为向前并向斜上方运动,驱动脚板离地悬空;继续参考图4,机架电机带动曲柄继续逆时针旋转,驱动脚板继续向前运动一端距离后,开始触地;如图5所示,由于此时驱动脚板触地的中心位置位于机架中心靠前处,因此当曲柄继续逆时针转动后,前支撑脚板开始悬空,后支撑脚板前端部离地,后支撑板后端部轻触地,驱动脚板支撑起整个机架;如图6所示,驱动脚板处于触地状态,曲柄的转动推动机架向前方前进,直至前支撑脚板开始触地,最后运动至图1状态,曲柄转动一周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性的运动,可用过单个电机带动整个机架向前运动。

如图1、图7至图11所示,所述机架100上通过支撑架111设置有展示装置10,所述展示装置10包括一正方形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下方通过支撑架111连接于机架100顶部,所述底座11上设有轨道部12,所述轨道部12包括正方形轨道121和圆形轨道122,正方形轨道121在其角点位置作圆弧过渡,所述圆形轨道122内切于正方形轨道121,以使所述底座11上分隔出圆盘区13和四个角点区14,每个所述角点区14包括邻近底座11边缘的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边141和邻近圆盘区13的一个弧形边142,两个直角边141和一个弧形边142组成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角点区,两个直角边141相连处作圆弧过渡,所述圆盘区13的中心设有圆形的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通过主电机16传动而转动,所述轨道部12上设有展示架17,所述展示架17外圈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5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的外轮廓为椭圆形,所述展示架17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滑块19以使所述展示架17沿着轨道部12滑动,所述角点区14的转入角点143上设有挡片装置20,所述挡片装置20包括在常态时贴靠于圆盘区13外侧的第一挡片201和在常态时贴靠于正方形轨道121侧壁上的第二挡片202,所述第二挡片202与角点区143之间设有压簧21以使第二挡片202在常态时抵顶于正方形轨道121侧壁上,所述角点区14上还设有用于容置第二挡片202的退位区22,所述压簧21位于退位区22内,所述挡片装置20的中部位置通过挡片转轴23转动连接于转入角点143处,所述转入角点143为展示架17受第一齿轮15驱动沿轨道部12运动时,经过角点区14的第一个角点处,当所述展示架17经过其中一角点区14的转入角点143时,所述展示架17上的其中一导滑块19沿正方形轨道121运动并压迫第二挡片202退位至退位区22内,所述第一挡片201的外缘贴靠于正方形轨道121内侧,以使所述展示架17上的另一导滑块19沿圆形轨道122滑动。

如图7所示,展示架上的箭头标识指向第一齿轮,随着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展示架沿轨道部运动,如图8所示时,展示架上的箭头标识背离第一齿轮,因此示意为展示架发生了180°的翻转动作,其原理是,展示架在轨道部上运动时,经过转入角点时,展示架上的位于前进方向前侧的一导滑块继续沿着外围的正方形轨道运动,继而压迫第二挡片使其退位至退位区内,此时带动第一挡片的外端部抵顶于正方形轨道侧壁上,并开放出圆形轨道,封闭正方形轨道,使展示架上的另一导滑块沿着圆形轨道运动,当展示架经过角点区后,就发生了180°的翻转,展示架上树立的广告牌就会实现由正面内容的展示变换到背面内容的展示,动态变换的广告牌更能吸引旁人的注意力,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如图1和图12所示,所述机架100上还设有摄像装置7,所述摄像装置7包括设于机架100上的第一u型支架403,所述第一u型支架403内安装有第一电机404,所述第一电机404通过第一小齿轮405连接第一半圆齿轮406,所述第一u型支架403的两侧壁外端部处转动连接有十字架407,所述十字架407的另外两端连接于第二u型支架408的两侧壁外端处,所述第二u型支架408内安装有第二电机409,所述第二电机409通过第二小齿轮500连接第二半圆齿轮501,所述第一半圆齿轮406和第二半圆齿轮501分别安装于十字架407的两侧,且两者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u型支架408上还安装有摄像机502。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