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77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在脚踏框间组设一配合翼框造型的弹性件,以利车体震荡时透过交错边框挤压弹性件来达成缓冲避震效果的自行车踏板。



背景技术:

已知的具有弹性回复功能的踏板结构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76516号,揭露了一种组合式多用途踏板,包括一踏板与一轴芯组件,该踏板系与该轴芯组件枢设,并可透过轴芯组件装在曲柄上,该轴芯组件系包括一套管,该套管外周系成型一凸条;该踏板系包括一第一脚踏框与一第二脚踏框,各该脚踏框系分别设有二相对的轴接部,各该轴接部内形成一供套管穿过枢设的芯孔,而各该芯孔孔壁又开有至少一供凸条设入的限位槽,该限位槽系留有供凸条活动的裕度;在轴接部外的两侧分别成型一翼框将轴接部相互连接,该二脚踏框系可相对套管作反向枢转而彼此靠近,并受凸条与限位槽的卡抵而限制枢转的幅度,并于相对的翼框间设有可替换的复数柱体,藉由替换不同刚性的柱体提供踏板不同的用途。

然而,上述结构其缺点如下:

已知的结构透过踏板与轴芯组件结合,由该案件第一图可以理解到其零组件相当多,使得组装上相当不容易、复杂。

已知的结构主要透过四周的弹性件达到避震及减少蹬踩动能消耗功能,但是,人体的脚掌施力并不平均,容易造成踏板单一受力,使得更换弹性件的机率频繁,而要更换弹性件要需要透过工具拆卸踏板等零件,使得更换过程相当麻烦。

已知的结构结合仅透过柱状的弹性件将踏板链接,因此,其结构较为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组件、一轴心组件以及一个以上的弹性件所构成;

该踏板组件具有一第一脚踏框以及一第二脚踏框,该第一脚踏框以及该第二脚踏框分别设有二相对的轴接部,该轴接部具有一轴心孔,提供该轴心组件组装,该第一脚踏框一侧设置有一直径略大于轴心孔的容槽,该第二脚踏框的中央设有一用于强化轴心组件强度的连接管,该第一脚踏框以及该第二脚踏框中央设有一中空容区,该第二脚踏框系设置在该第一脚踏框的中空容区内;该第一脚踏框以及该第二脚踏框的中空容区外缘能定义成一翼框,且该翼框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合孔;

该轴心组件系由一轴杆、二轴套以及一锁固件所构成,该轴杆具有一结合段以及一提供工具连接的连结段,该连结段进一步能与自行车曲柄连结,二该轴套其接合在该第二脚踏框的轴接部两侧,该锁固件其用于锁固该轴杆的结合段,使得该轴杆固定在该踏板组件内;

该弹性件安装于该踏板组件的翼框之间,该弹性件具有弹性能吸收来自踏板组件所产生的应力,并透过其弹力将该踏板组件回复原有位置,该弹性组件具有一个以上的结合扣件,其恰可对应该翼框上的扣合孔,将该结合扣件导滑至该扣合孔中,使得该第一脚踏框与该第二脚踏框结合一体。

其中,该翼框上设置有若干的锁孔,该锁孔提供止滑钉组装其上。

其中,该容槽外侧能组装一防尘盖。

其中,该弹性件穿设一个以上的横向穿孔。

其中,该弹性件制造时能加入颜料,使得该弹性件具有不同的颜色。

其中,该弹性件系选用特殊工程塑料制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主要透过一配合踏板组件的翼框造型的弹性件上设置有一结合扣件,而该翼框则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合孔,藉由上述结构使得更换弹性件时,仅要扳开两翼框即可将弹性件取下更换,无须透过工具即可进行作业,达到替换与组装容易的优点。

2、其可使用不同硬度的弹性件以改变不同弹性的荷重承载强度,弹性件配合翼框的外型,当承受力量时能均匀的分配,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3、其弹性件穿设一个以上的横向穿孔,除可减轻踏板的整体重量外,亦可藉由不同数量的横向穿孔达到不同的弹力效果。

4、其弹性件可加入颜料产生出不同的色彩,使得踏板更具活泼性及美观性,同时也可利用色彩代表弹性件的软硬度以增添识别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踏板组件;11、第一脚踏框;111、轴接部;1111、容槽;112、轴心孔;113、中空容区;114、翼框;115、扣合孔;116、锁孔;12、第二脚踏框;121、轴接部;1211、连接管;122、轴心孔;123、中空容区;124、翼框;125、扣合孔;126、锁孔;20、轴心组件;21、轴杆;211、结合段;212、连结段;22、轴套;23、锁固件 ;30弹性件;31、结合扣件;32、横向穿孔;41、防尘盖;42、止滑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具缓冲避震的易替换式踏板结构主要包含有:一踏板组件10、一轴心组件20以及一个以上的弹性件30所构成。

如图1至图8所示,该踏板组件10具有一第一脚踏框11以及一第二脚踏框12,该第一脚踏框11以及该第二脚踏框12分别设有二相对的轴接部111、121,该轴接部111、121具有一轴心孔112、122,提供该轴心组件20组装,该第一脚踏框11一侧设置有一直径略大于轴心孔112的容槽1111,该第二脚踏框12的中央设有一用于强化轴心组件20强度的连接管1211,该第一脚踏框11以及该第二脚踏框12中央设有一中空容区113、123,该第二脚踏框12系设置在该第一脚踏框11的中空容区113内;该第一脚踏框11以及该第二脚踏框12的中空容区113、123外缘能定义成一翼框114、124,且该翼框114、124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合孔115、125。

如图1至图8所示,该轴心组件20系由一轴杆21、二轴套22以及一锁固件23所构成,该轴杆21具有一结合段211以及一提供工具连接的连结段212,该连结段212进一步能与自行车曲柄连结,二该轴套22其接合在该第二脚踏框12的轴接部121两侧,该锁固件23其用于锁固该轴杆21的结合段211,使得该轴杆21固定在该踏板组件10内。

如图1至图8所示,该弹性件30安装于该踏板组件10的翼框114、124之间,该弹性件30具有弹性能吸收来自踏板组件10所产生的应力,并透过其弹力将该踏板组件10回复原有位置,该弹性组件具有一个以上的结合扣件31,其恰可对应该翼框114、124上的扣合孔115、125,将该结合扣件31导滑至该扣合孔115、125中,使得该第一脚踏框11与该第二脚踏框12结合一体。

透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以及可获得的优点、功效简述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首先,将该轴套22组装于该第二脚踏框12的轴接部121两侧,将该第二脚踏框12组装于该第一脚踏框11的中空容区113内,该轴杆21则穿设于该轴接部111、121与该连接管1211内,藉由一锁固件23锁合于该轴杆21的结合段211,使得该第一脚踏框11与第二脚踏框12产生轴摆动,再者,该轴套22能减缓该轴杆21与该轴接部121、连接管1211直接摩擦,延长使用寿命;该第一脚踏框11外侧设有一容槽1111,其提供该锁固件23容置其中,又,为了避免水、污物流入该容槽1111内,该容槽1111外侧设有一防尘盖41;该第一脚踏框11与第二脚踏框12的中空容区113、123外侧能定义成一翼框114、124,该翼框114、124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扣合孔115、125,该弹性件30具有配合翼框114、124的造型,该弹性件30上、下两端设有一个以上的结合扣件31,藉由该结合扣件31导滑扣合在扣合孔115、125内,使得该踏板组件10结合一体。

如图4至图8所示,该踏板组件10系承受着双脚的重量,所以当踏板组件10受到车体震荡的作用力时,该第一脚踏框11及该第二脚踏框12可在双脚重量的加压下藉由该轴心组件20的轴杆21产生反向枢转而彼此靠近,且该第一脚踏框11及该第二脚踏框12靠近挤压弹性件30,以弹性件30的压缩来缓冲踏板组件10的受力程度,藉此达成吸收震动的效果。当用户踩蹬踏板组件10时,该第一脚踏框11及该第二脚踏框12同样透过轴心组件20反向枢转靠近,使得该第一脚踏框11及该第二脚踏框12靠近挤压弹性件30,而该弹性件30压缩回弹达成踏板避震的骑乘功效。

如图1至图8所示,该翼框114、124上设置有若干的锁孔116、126,该锁孔116、126提供止滑钉42组装其上,藉由该止滑钉42能增加踏板与使用者的鞋底摩擦力。

如图1至图8所示,该弹性件30穿设一个以上的横向穿孔32,除可减轻踏板的整体重量外,亦可藉由不同数量的横向穿孔32达到不同的弹力效果。

如图1至图8所示,该弹性件30系选用特殊工程塑料(如优力胶…等)所制造,使之具有反复强度优良以及缓冲性优异的优点,并且在制造时,能使用不同硬度以改变不同弹性的荷重承载强度,或加入颜料使得制造出的弹性件30具有不同的色彩,使得踏板具有活力、吸引他人目光的效果,也可利用色彩代表弹性件30的软硬度以增添识别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