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底护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56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底护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护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拥有车辆的用户越来越多,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当车辆的行驶路况比较恶劣时,底盘的一些零部件例如发动机或者排气管等容易发生磕碰,导致这些零部件受到损坏。为了保护这些零部件,车辆可以安装底护板,但是现有的底护板都是一整块大面积的底护板,这样导致底护板的强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护板和车辆,以解决车辆底护板强度比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护板,包括:

第一底护板、第二底护板和第三底护板;

其中,所述第一底护板包括第一前护板、第一中护板和第一后护板,所述第二底护板包括第二前护板、第二中护板和第二后护板,所述第三底护板包括第三前护板、第三中护板和第三后护板;

所述第一后护板与所述第二前护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后护板与所述第三前护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前护板与所述第三后护板设有固定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前护板与所述第一后护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前护板与所述第一后护板存在高度差。

可选的,所述第一中护板上开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呈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上底与所述第二前护板连接,所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第二后护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中护板焊接,所述加强筋一端延伸至所述梯形的上底,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梯形的下底。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两条,且分别与所述上底垂直。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上设有固定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螺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底护板。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底护板,包括:第一底护板、第二底护板和第三底护板;其中,所述第一底护板包括第一前护板、第一中护板和第一后护板,所述第二底护板包括第二前护板、第二中护板和第二后护板,所述第三底护板包括第三前护板、第三中护板和第三后护板;所述第一后护板与所述第二前护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后护板与所述第三前护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前护板与所述第三后护板设有固定结构。这样,通过三块底护板组合来保护车辆的底部零件,每一块小板的强度都要比一整块大板的强度要大,这样总体提高了底护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底护板包括:第一底护板1、第二底护板2和第三底护板3;其中,所述第一底护板1包括第一前护板11、第一中护板12和第一后护板13,所述第二底护板2包括第二前护板21、第二中护板22和第二后护板23,所述第三底护板3包括第三前护板31、第三中护板32和第三后护板33;所述第一后护板13与所述第二前护板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后护板23与所述第三前护板3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前护板11与所述第三后护板33设有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底护板1、第二底护板2和第三底护板3的材质可以是铁,可以是钢,当然也可以是一些强度比较大的混合金属制作成的板子。上述第一后护板13与第二前护板2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后护板23与第三前护板31通过螺栓连接,既保证了板子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也便于拆卸。如果其中有一块板子需要维修的话,可以直接将需要维修的板子拆卸下来进行维修,这样会比直接维修一块整的大底护板要方便的多。第一前护板11与第三后护板33设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是螺孔,也可以是普通的圆孔等等。有了这个固定结构,能够使底护板跟车辆的底盘装配起来,保护车辆的底盘。这里的车辆可以是越野车,也可以是家用小轿车等等。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底护板都是一整块大板,这样大板的强度相对于三块小板来说会比较低,因为很大的一块大板很容易发生弯曲或者其他形状的变形。当用三块小板连接起来一起保护车辆的底盘时,每一块小板的强度都是比较大的,相对来说弯曲或者变形都会比一块大板要小,强度也会有所增加。就像一根很长的木棒很容易弯曲,也很容易折断,但是一根比较短的木棒相对来说就比较难弯曲也比较难折断是同一个道理。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护板,通过三块底护板组合来保护车辆的底部零件,每一块小板的强度都要比一整块大板的强度要大,这样总体提高了底护板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前护板11与所述第一后护板13平行,且所述第一前护板11与所述第一后护板13存在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前护板11与第一后护板13平行,这样在与车辆底盘装配之后,是平行与水平面的,这样便于对底盘的保护。由于第一前护板11与第一后护板13存在高度差,这样第一中护板12在装配之后与水平面会保持一定的夹角,因为车辆底盘在这里会有一个小小的倾斜度,这个倾斜度可以是20度,可以是15度,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任何车辆底盘存在的角度都可以做出匹配的第一中护板12。

在三块底护板上,可以设有其他的零件,也可以做成一些形状,如图2至图4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护板的仰视图。

可选的,所述第一中护板12上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了上述凹槽,底盘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从上述凹槽中散发出去,使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也能通过上述凹槽进入底盘零部件,使热量及时被冷空气带走,也增加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22呈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上底与所述第二前护板21连接,所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第二后护板2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梯形的上底为梯形的两个底边中比较短的一个底边,梯形的下底为梯形的两个底边中比较长的一个底边。因为车辆底盘靠近后轮的方向上零部件相对于靠近前轮的零部件会多一点,这样将第二中护板22设置为梯形,可以使下底装配于靠近后轮的地方,上底装配于靠近前轮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护到底盘上更多的零部件。第三中护板32同样也可以设置为梯形,可以根据底盘的形状设置成匹配的梯形。

当然,随着汽车工艺的发展,以后底盘的形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些零部件的位置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但是只要根据底盘的形状和零部件的位置,都可以做出匹配的车辆底护板,车辆底护板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22上设有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与所述第二中护板22焊接,所述加强筋24一端延伸至所述梯形的上底,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梯形的下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中护板22上设有加强筋24,这样使第二中护板22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路况不好的时候,能以更高的强度抵挡一些碰撞和摩擦,并且保持原有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24的个数为两条,且分别与所述上底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两条加强筋24来提升第二中护板22的强度,使第二中护板22的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能够抵抗更加强烈的碰撞和更加强烈的摩擦。当加强筋24与上底垂直时,一定也是与下底垂直的,因为体型的上底和下底是平行的,这样加强筋所在直线的方向与车辆行驶的方向是一致的,能够更好的抵抗在行驶方向上产生的弯曲。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24上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上述固定孔与汽车的底盘进行固定,使底护板能够与汽车底盘装配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第二中护板22上开设有散热孔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盘上的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25进行散发,不至于使底盘上的零部件太热。上述散热孔25可以是三排矩形孔,也可以是三排圆形孔,当然也可以是两排或者四排其他形状的散热孔,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孔使用螺栓将第一前护板11和第三后护板13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起来。既便于拆卸也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护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护板,通过三块底护板组合来保护车辆的底部零件,每一块小板的强度都要比一整块大板的强度要大,这样总体提高了底护板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