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92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具体适用于提高轮胎紧固之后的紧固度,同时降低装卸难度。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是汽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汽车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的轮胎故障多是发生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及时地排除轮胎故障,重新开动汽车,人们通常都会随时携带备用轮胎,一旦发生爆胎等故障,汽车驾驶员无需对轮胎进行修补,而是直接更换备胎继续行驶。现有的备胎支架一般都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与车身相连接的外连接部,另一个是与轮胎相连接的轮胎紧固部,而现有的轮胎紧固部都难以同时满足紧固程度较强、装卸方便这两方面的要求。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同时满足紧固程度较强、装卸方便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紧固程度较强与装卸方便的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连接部与轮胎紧固部,所述外连接部与车身相连接,所述轮胎紧固部与轮胎相连接;所述外连接部为连杆支架,所述轮胎紧固部为摇把支架、涡轮支架;

所述摇把支架包括摇把底板、摇把后侧板、摇把前侧板与摇把前板,所述摇把底板与摇把后侧板的底边垂直连接,摇把后侧板的右侧边与摇把前侧板的左侧边相连接,摇把前侧板的右侧边与摇把前板垂直连接;所述摇把后侧板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涡轮支架相连接,涡轮支架、摇把底板的朝向一致,摇把后侧板上近摇把后侧板、涡轮支架相交接处的部位与连杆支架的一端相连接,连杆支架的另一端与车身相连接,且连杆支架、涡轮支架分别位于摇把后侧板的两侧。

所述摇把前板上开设有涡轮连杆安装孔,所述涡轮支架内开设有涡轮安装避让口。

所述涡轮支架包括内涡轮板与一对涡轮挂耳,所述内涡轮板的一面与摇把后侧板相连接,内涡轮板的另一面的两端各与一个涡轮挂耳垂直连接,且在每个涡轮挂耳上近其底边的部位开设有向下开口的涡轮安装避让口。

所述摇把底板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摇把固定连接孔,所述摇把后侧板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内孔,且齿轮连杆内孔在摇把底板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摇把固定连接孔之间。

所述摇把前侧板的左侧边的高度大于摇把前侧板的右侧边的高度,且摇把前侧板、摇把后侧板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的垂直间距小于摇把前侧板、摇把前板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的垂直间距。

所述连杆支架为Z字型结构,包括顶平板、中竖板与底平板,所述顶平板的内侧边与摇把后侧板相连接,顶平板的外侧边与中竖板的顶边相连接,中竖板的底边与底平板的内侧边相连接,且底平板与车身相连接。

所述底平板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与车身相连接的连杆固定连接孔,所述中竖板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外孔,该齿轮连杆外孔在底平板上的投影位于两个连杆固定连接孔之间。

所述顶平板与中竖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所述中竖板与底平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一个外凸式反方向压筋,且外凸式反方向压筋的体积大于内凹式反方向压筋。

所述外凸式反方向压筋在顶平板、中竖板的交接处的投影位于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之间。

一种备胎支架装配总成,包括上述的轮胎紧固支架总成,以及备胎支架主体,所述备胎支架主体的顶面与所述轮胎紧固支架总成相连接,备胎支架主体的底面与车身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中,公开的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包括连杆支架、摇把支架与涡轮支架,使用时,连杆支架负责本产品与车身的连接,而摇把支架、涡轮支架负责与备胎的连接,安装结构清晰,易于操作,不仅能够提高与车身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能增强备胎紧固的可靠性,确保摇把拉紧后轮胎不会发生松脱、滑落等现象,此外,还能降低安装与拆卸的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满足紧固程度较强与装卸方便的要求,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中,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只包括连杆支架、摇把支架、涡轮支架这三个零部件,不仅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与使用,成本较低,而且布局合理,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与连接关系清晰,利于安装、使用与后期维护。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易于装卸与维护,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及备胎支架装配总成中,连杆支架为Z字型结构,包括顶平板、中竖板、底平板,其中,在顶平板与中竖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在中竖板与底平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一个外凸式反方向压筋,内凹式反方向压筋、外凸式反方向压筋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支架的机械强度,从而增强本轮胎紧固支架总成的整体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轮胎紧固支架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摇把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涡轮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连杆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备胎支架装配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备胎支架主体1、连杆支架2、顶平板21、中竖板22、底平板23、连杆固定连接孔24、齿轮连杆外孔25、摇把支架3、涡轮支架4、内涡轮板41、涡轮挂耳42、涡轮安装避让口43、摇把底板5、摇把固定连接孔51、摇把后侧板6、齿轮连杆内孔61、摇把前侧板7、摇把前板8、涡轮连杆安装孔81、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连接部与轮胎紧固部,所述外连接部与车身相连接,所述轮胎紧固部与轮胎相连接;所述外连接部为连杆支架2,所述轮胎紧固部为摇把支架3、涡轮支架4;

所述摇把支架3包括摇把底板5、摇把后侧板6、摇把前侧板7与摇把前板8,所述摇把底板5与摇把后侧板6的底边垂直连接,摇把后侧板6的右侧边与摇把前侧板7的左侧边相连接,摇把前侧板7的右侧边与摇把前板8垂直连接;所述摇把后侧板6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涡轮支架4相连接,涡轮支架4、摇把底板5的朝向一致,摇把后侧板6上近摇把后侧板6、涡轮支架4相交接处的部位与连杆支架2的一端相连接,连杆支架2的另一端与车身相连接,且连杆支架2、涡轮支架4分别位于摇把后侧板6的两侧。

所述摇把前板8上开设有涡轮连杆安装孔81,所述涡轮支架4内开设有涡轮安装避让口43。

所述涡轮支架4包括内涡轮板41与一对涡轮挂耳42,所述内涡轮板41的一面与摇把后侧板6相连接,内涡轮板41的另一面的两端各与一个涡轮挂耳42垂直连接,且在每个涡轮挂耳42上近其底边的部位开设有向下开口的涡轮安装避让口43。

所述摇把底板5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摇把固定连接孔51,所述摇把后侧板6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内孔61,且齿轮连杆内孔61在摇把底板5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摇把固定连接孔51之间。

所述摇把前侧板7的左侧边的高度大于摇把前侧板7的右侧边的高度,且摇把前侧板7、摇把后侧板6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4的垂直间距小于摇把前侧板7、摇把前板8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4的垂直间距。

所述连杆支架2为Z字型结构,包括顶平板21、中竖板22与底平板23,所述顶平板21的内侧边与摇把后侧板6相连接,顶平板21的外侧边与中竖板22的顶边相连接,中竖板22的底边与底平板23的内侧边相连接,且底平板23与车身相连接。

所述底平板23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与车身相连接的连杆固定连接孔24,所述中竖板22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外孔25,该齿轮连杆外孔25在底平板23上的投影位于两个连杆固定连接孔24之间。

所述顶平板21与中竖板22的交接处设置有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所述中竖板22与底平板23的交接处设置有一个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且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的体积大于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

所述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在顶平板21、中竖板22的交接处的投影位于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之间。

一种备胎支架装配总成,包括上述的轮胎紧固支架总成,以及备胎支架主体1,所述备胎支架主体1的顶面与所述轮胎紧固支架总成相连接,备胎支架主体1的底面与车身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连杆支架:其作用是固定齿轮连杆,并与备胎支架主体相连接。

摇把支架:其作用是固定摇把连杆,并与备胎支架主体相连接。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7,一种轮胎紧固支架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连接部与轮胎紧固部,所述外连接部与车身相连接,所述轮胎紧固部与轮胎相连接;所述外连接部为连杆支架2,所述轮胎紧固部为摇把支架3、涡轮支架4;

所述摇把支架3包括摇把底板5、摇把后侧板6、摇把前侧板7与摇把前板8,所述摇把底板5与摇把后侧板6的底边垂直连接,摇把后侧板6的右侧边与摇把前侧板7的左侧边相连接,摇把前侧板7的右侧边与摇把前板8垂直连接;所述摇把后侧板6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涡轮支架4相连接,涡轮支架4、摇把底板5的朝向一致,摇把后侧板6上近摇把后侧板6、涡轮支架4相交接处的部位与连杆支架2的一端相连接,连杆支架2的另一端与车身相连接,且连杆支架2、涡轮支架4分别位于摇把后侧板6的两侧。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摇把前板8上开设有涡轮连杆安装孔81。所述涡轮支架4包括内涡轮板41与一对涡轮挂耳42,所述内涡轮板41的一面与摇把后侧板6相连接,内涡轮板41的另一面的两端各与一个涡轮挂耳42垂直连接,且在每个涡轮挂耳42上近其底边的部位开设有向下开口的涡轮安装避让口43。所述摇把底板5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摇把固定连接孔51,所述摇把后侧板6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内孔61,且齿轮连杆内孔61在摇把底板5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摇把固定连接孔51之间。所述摇把前侧板7的左侧边的高度大于摇把前侧板7的右侧边的高度,且摇把前侧板7、摇把后侧板6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4的垂直间距小于摇把前侧板7、摇把前板8的交接处与涡轮支架4的垂直间距。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连杆支架2为Z字型结构,包括顶平板21、中竖板22与底平板23,所述顶平板21的内侧边与摇把后侧板6相连接,顶平板21的外侧边与中竖板22的顶边相连接,中竖板22的底边与底平板23的内侧边相连接,且底平板23与车身相连接。所述底平板23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与车身相连接的连杆固定连接孔24,所述中竖板22的中部开设有齿轮连杆外孔25,该齿轮连杆外孔25在底平板23上的投影位于两个连杆固定连接孔24之间。所述顶平板21与中竖板22的交接处设置有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所述中竖板22与底平板23的交接处设置有一个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且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的体积大于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所述外凸式反方向压筋9在顶平板21、中竖板22的交接处的投影位于两个内凹式反方向压筋91之间。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备胎支架装配总成,包括上述的轮胎紧固支架总成,以及备胎支架主体1,所述备胎支架主体1的顶面与所述轮胎紧固支架总成相连接,备胎支架主体1的底面与车身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