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510发布日期:2018-11-02 23:3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诸如自行车、电单车等的车辆广泛使用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车辆行驶的品质与车篮的质量息息相关。

现有技术中的车篮,由于受到制造成本的限制,车篮与车辆的车身进行连接的部位结构强度不高,导致车篮容易损坏。

本领域需要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车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篮,其具有结构强度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车篮,从而具有结构强度较高的优点。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车篮,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并承载物品,包括底板和多个侧筐板;多个所述侧筐板自所述底板的边缘向所述底板的同侧延伸,且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多个所述侧筐板相互连接,以围成所述车篮的储物空间;

多个所述侧筐板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连接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板部包括第一加强筋结构和第一板部本体,所述第一板部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本体的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板部包括第二加强筋结构和第二板部本体,所述第二板部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部本体的外表面上。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横向加强筋、第一竖向加强筋和第一斜向加强筋,所述第一竖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一斜向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交叉,以形成网状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二横向加强筋、第二竖向加强筋和第二斜向加强筋,所述第二竖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二斜向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二横向加强筋交叉,以形成网状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减重通孔和多个安装孔,所述减重通孔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中心位置;多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减重通孔的四周,且关于所述减重通孔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关于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自所述连接部的两侧的两个边缘分别沿远离所述连接部且互为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所述第一竖向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条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个所述边缘中的一个上,并且与另一条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所述第二竖向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条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个所述边缘中的另一个上,并且与另一条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所述第二横向加强筋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底板加强筋,所述底板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的外表面。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多个所述侧筐板还包括前侧筐板、左侧筐板和右侧筐板,所述前侧筐板与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左侧筐板和所述右侧筐板相对设置;所述前侧筐板、所述左侧筐板、所述右侧筐板和所述底板均为格栅板状;

以所述底板的周向为参考,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筐板和所述右侧筐板连接,所述前侧筐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筐板和所述右侧筐板连接,以围成所述车篮的所述储物空间。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和多个所述侧筐板由注塑工艺制造成一体。

所述的车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长条形加强筋,所述长条形加强筋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减重通孔和多个所述安装孔均位于所述长条形加强筋和所述底板之间。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辆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篮,所述车篮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上并用于承载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篮,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并承载物品,包括底板和多个侧筐板;多个侧筐板自底板的边缘向底板的同侧延伸,且以底板的周向为参考,多个侧筐板相互连接,以围成车篮的储物空间;多个侧筐板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包括连接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以底板的周向为参考,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连接部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板部包括第一加强筋结构和第一板部本体,第一板部本体与连接部连接,第一加强筋结构凸出设置于第一板部本体的外表面上;第二板部包括第二加强筋结构和第二板部本体,第二板部本体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加强筋结构凸出设置于第二板部本体的外表面上。

由于第一加强筋结构和第二加强筋结构的存在,所以在车辆转向时,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均能够承受较大的由车篮内的物品的惯性带来的侧向冲击载荷,从而提高了车篮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仰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安装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右侧筐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仰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前侧筐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左侧筐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前侧筐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显示了安装板;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前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篮的正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3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被遮挡的部分以灰色线条表示。

诸如自行车、三轮车等的车辆包括车身和安装在车身上并用于载物的车篮。车辆行驶的品质与车篮的质量息息相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篮100,其具有结构强度较高的优点。包括车篮100的车辆,也具有结构强度较高的优点。

图1至图13为车篮100的不同角度的视图。如图1、2、10所示,车篮100包括底板1和多个侧筐板2;多个侧筐板2自底板1的边缘向底板1的同侧延伸,且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多个侧筐板2相互连接,以围成车篮100的储物空间100a。

多个侧筐板2包括安装板20前侧筐板21、左侧筐板22和右侧筐板23,前侧筐板21与安装板20相对设置,左侧筐板22和右侧筐板23相对设置;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安装板20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筐板22和右侧筐板23连接,前侧筐板21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筐板22和右侧筐板23连接,以围成车篮100的储物空间100a。在一个实施例中,前侧筐板21、左侧筐板22、右侧筐板23和底板1均为格栅板状。底板1和多个侧筐板2可以由注塑工艺制造成一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篮100还包括弧形立柱板4。前侧筐板21、左侧筐板22、右侧筐板23和安装板20之间,在拐角处通过弧形立柱板4过渡连接。

安装板20包括连接部200、第一板部201和第二板部202;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第一板部201和第二板部202分别位于连接部200的两侧;连接部200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板部201包括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一板部本体201b,第一板部本体201b与连接部200连接,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凸出设置于第一板部本体201b的外表面上;第二板部202包括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和第二板部本体202b,第二板部本体202b与连接部200连接,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凸出设置于第二板部本体202b的外表面上。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用于增加安装板20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车篮100的结构强度。

由于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的存在,所以在车辆转向时,第一板部201和第二板部202均能够承受较大的由车篮100内的物品的惯性带来的侧向冲击载荷,从而提高了车篮的结构强度。例如,当车辆转弯时,储物空间100a内的物品由于惯性的作用而撞击安装板20的第一板部201或者第二板部202,此时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或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就能发挥作用,使得第一板部201或第二板部202不易损坏。

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长条状的筋条或者圆环状筋条等等,筋条的设置方向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继续参考图1、2、10,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包括第一横向加强筋201a-1、第一竖向加强筋201a-2和第一斜向加强筋201a-3,第一竖向加强筋201a-2和第一斜向加强筋201a-3分别与第一横向加强筋201a-1交叉,以形成网状的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包括第二横向加强筋202a-1、第二竖向加强筋202a-2和第二斜向加强筋202a-3,第二竖向加强筋202a-2和第二斜向加强筋202a-3分别与第二横向加强筋202a-1交叉,以形成网状的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网状的加强筋结构具有更好地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10,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关于连接部200对称设置。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第一加强筋结构201a和第二加强筋结构202a自连接部200的两侧的两个边缘分别沿远离连接部200且互为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更具体地,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第一竖向加强筋201a-2的数量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条位于连接部200的两个边缘中的一个上,并且与另一条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1为第一横向加强筋201a-1长度H2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以底板1的周向为参考,第二竖向加强筋202a-2的数量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条位于连接部200的两个边缘中的另一个上,并且与另一条之间具有第二间距H3,第二间距H3为第二横向加强筋202a-1长度H4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板20的结构强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横向加强筋201a-1的数量也可以多条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横向加强筋202a-1的数量也可以多条并且相互平行设置。

继续参考图1、2、10,连接部200上开设有减重通孔200a和多个安装孔200b,多个安装孔200b位于减重通孔200a的四周,且关于减重通孔200a对称设置;多个安装孔200b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重通孔200a位于安装板20的中心位置。

如图1、3所示,为提高底板1的结构强度,底板1包括底板本体1b和底板加强筋1a,底板加强筋1a设置于底板本体1b的外表面。车篮100还包括导线管3,导线管3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且朝向安装板20。底板1的上表面可以固定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输电线缆可穿过导线管3并与车身的照明灯连接。

继续参考图1,连接部2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长条形加强筋200c,长条形加强筋200c平行于底板1设置,减重通孔200a和多个安装孔200b均位于长条形加强筋200c和底板1之间。长条形加强筋200c除了能够增加连接部200的结构强度之外,还能够在安装车篮100时起到定位作用。车篮100可通过螺栓连接车身,螺栓能够穿过安装孔200b并起到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