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98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车身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汽车上的B柱是指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车身的竖梁,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起到支撑顶盖、分隔车门、增加车身强度、增强抗侧碰能力的作用。现有技术方案中,车辆的左侧B柱和右侧B柱相对于车辆纵向对称面处于对称位置,B柱位置决定了前车门和后车门的区域大小以及形状,因此现有车辆的两侧车门采用的是同种类型,比如两侧都为滑门或者两侧都为拉门,而且两侧车门的大小也完全一致,此种型式的B柱决定了车辆整体呈左右完全对称布置,结构简单,但对运营的出租车来说,限制了后车门乘客上下车空间,当靠近右后门的座位已有乘客乘坐,而新的乘客需要上车时,已乘坐的乘客需要扭转身体为新的乘客让出上车的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车辆的使用场景不断细分化,针对不同领域细分车辆理应有针对性的设计,传统汽车受两侧B柱对称性限制,车门大小无法改变,后排乘客上下车空间小,方便性差,当有一位乘客已经坐在外侧座位上时,再上车的乘客空间非常狭窄。而将右侧B柱位置前移可以增加乘客上下车的空间。

但是目前汽车生产趋向平台化,车体在生产时其尺寸、形状已经固定,如要生产普通的B柱对称的车辆和右侧B柱位置前移的运营车辆,需要两条完全不同的生产线,且车辆需要重新设计,成本庞大。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可以利用现有生产线生产多种用途车辆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车身包括:车体和B柱;B柱可拆卸地设置于车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包括车体和可拆卸的B柱,车体为车身的主体框架,用以容纳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部件,空调、灯具等电气部件,以及座椅、仪表、方向盘等内饰部件。车体还包括A柱、B柱和C柱,A柱和C柱分别位于B柱的两侧,用以连接并支撑车顶,同时为车体提供刚性,而传统的A柱、B柱和C柱和车体一体成型,因此在生产不同的车辆时,需要布置不同的车身的生产线,并对车身进行重新设计,成本较高。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由于B柱可拆卸的设置于车体的一侧,在靠右驾驶的国家或地区,具体为右B柱,因此在生产车辆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右B柱的安装位置,在需要生产面向一般消费者的普通车辆时,可将右B柱设置为同左B柱相对称的位置,此时左后车门与右后车门的大小相同,车辆保有对称的美感,符合一般消费者对车辆外观和实用性的要求;在生产以运送乘客为目的的服务性运营车辆时,为了保证最大化乘客的乘车体验,便于乘客在靠近路边的一侧,即右后车门的位置方便的上下车,因此将B柱设置在更靠前的位置,以增加后车门的面积,进而提高乘客上下车的空间,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舒适的上下车,同时不需要额外设计车身,也不需要增开额外的生产线,不会增加车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车辆设计和生产的平台化管理,即在共用生产线和同一套车身的基础上,实现了面向一般消费者的传统车辆和面向服务性行业的改制车辆两种车型的生产。

具体地,设计好的车身包括车体,车体上有一体成型的左侧A柱、左侧B柱、左侧C柱、右侧A柱和右侧C柱,以保证车辆的刚性和碰撞强度。右侧B柱可拆卸的设置于车辆右侧,右侧A柱和右侧C柱之间。在生产传统车辆时,右侧B柱设置在与左侧B柱对称的位置。此时右后车门处,乘客上下车空间与普通车辆相同。在生产面向服务性行业的改制车辆时,右侧B柱向前移动△A后,再与车体连接,此时后车门处的面积相当于在宽度上增加了△A,乘客在右后车门处上下车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舒适的上下车,实现了普通车辆和改制车辆的同平台涉及和生产,且在丰富产品的同时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对于交通规则为靠左侧通行的国家或地区,应替换为左侧B柱可拆卸的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身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组和第二定位孔组;第一定位孔组设置于车体的一侧的第一位置;第二定位孔组设置于车体的一侧的第二位置;其中,B柱通过第一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的第一位置,或通过第二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的第二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连接件;B柱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孔组或与第二定位孔组相配合以安装到车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一下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二下定位孔;其中,当B柱位于车体的第一位置时,B柱分别与第一上定位孔和第一下定位孔相连接;当B柱位于车体的第二位置时,B柱分别与第二上定位孔和二下定位孔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B柱位于第一位置时,B柱与同侧的C柱相距第一间隔;当B柱位于第二位置时,B柱与同侧的C柱相距第二间隔;其中,第一间隔大于第二间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第一门体或第二门体;第一门体设置于B柱与同侧的C柱之间,第一门体的尺寸与第一间隔相适配;或第二门体设置于B柱与同侧的C柱之间,第二门体的尺寸与第二间隔相适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为侧滑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为推拉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B柱位于车体的副驾驶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置于车身内部,位于车辆的副驾驶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固定部为螺孔结构或螺柱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B柱位于第一位置时,车身还包括副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可拆卸地设置于副驾驶位,与固定部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B柱位于第二位置时,车身还包括行李仓;行李仓可拆卸地设置于副驾驶位,与固定部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内布局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内布局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内布局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体,2B柱,3A柱,4C柱,5第一间隔,6第二间隔,7第一门体;8第二门体;9行李仓,10地板,11固定部,12副驾驶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和车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身,车身包括:车体1和B柱2;B柱2可拆卸地设置于车体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车身包括车体1和可拆卸的B柱2,车体1为车身的主体框架,用以容纳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部件,空调、灯具等电气部件,以及座椅、仪表、方向盘等内饰部件。车体1还包括A柱3、B柱2和C柱4,A柱3和C柱4分别位于B柱2的两侧,用以连接并支撑车顶,同时为车体1提供刚性,而传统的A柱3、B柱2和C柱4和车体1一体成型,因此在生产不同的车辆时,需要布置不同的车身的生产线,并对车身进行重新设计,成本较高。而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由于B柱2可拆卸的设置于车体1的一侧,在靠右行驶的国家或地区,具体为右侧B柱,因此在生产车辆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右侧B柱的安装位置,在需要生产面向一般消费者的普通车辆时,可将右侧B柱设置为同左侧B柱相对称的位置,此时左后车门与右后车门的大小相同,车辆保有对称的美感,符合一般消费者对车辆外观和实用性的要求;在生产以运送乘客为目的的服务性运营车辆时,为了保证最大化乘客的乘车体验,便于乘客在靠近路边的一侧,即右后车门的位置方便的上下车,因此将B柱2设置在更靠前的位置,以增加后车门的面积,进而提高乘客上下车的空间,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舒适的上下车,同时不需要额外设计车身,也不需要增开额外的生产线,不会增加车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车辆设计和生产的平台化管理,即在共用生产线和同一套车身的基础上,实现了面向一般消费者的传统车辆和面向服务性行业的改制车辆两种车型的生产。

具体地,设计好的车身包括车体1,车体1上有一体成型的左侧A柱、左侧B柱、左侧C柱、右侧A柱和右侧C柱,以保证车辆的刚性和碰撞强度。B柱2可拆卸的设置于车辆右侧,右侧A柱和右侧C柱之间。在生产传统车辆时,右侧B柱设置在与左侧B柱对称的位置。此时右后车门处,乘客上下车空间与普通车辆相同。在生产面向服务性行业的改制车辆时,右侧B柱向前移动△A后,再与车体1连接,此时后车门处的面积相当于在宽度上增加了△A,乘客在右后车门处上下车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舒适的上下车,实现了普通车辆和改制车辆的同平台涉及和生产,且在丰富产品的同时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对于交通规则为靠左侧通行的国家或地区,车身应替换为左侧B柱可拆卸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车身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组和第二定位孔组;第一定位孔组设置于车体1的一侧的第一位置;第二定位孔组设置于车体1的一侧的第二位置;其中,B柱2通过第一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1的第一位置,或通过第二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1的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车身同时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组和第二定位孔组,分别设置于车体1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当B柱2通过第一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1的第一位置时,车辆的左侧B柱与右侧B柱的位置对称,此时生产的车辆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一般车辆,车辆左后车门与右后车门的面积相等,车辆左右对称。当B柱2通过第二定位孔组安装到车体1的第二位置时,车辆的B柱2相对于安装在第一位置时前移,即更靠近A柱3,此时生产的车辆为面向服务性行业的改制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连接件;B柱2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孔组或与第二定位孔组相配合以安装到车体1上。

在该实施例中,B柱2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孔组或与第二定位孔组相配合以安装到车体1上,具体地,B柱2与第一定位孔组连接时,螺栓穿过B柱2上预留的上安装孔与第一上定位孔后,与螺母相结合,以将B柱2上端固定在车体1的顶部上;螺栓穿过B柱2上预留的下安装孔与第一下定位孔后,与螺母相结合,以将B柱2下端固定在车体1的底部上,此时,B柱2被牢牢的固定在第一位置上。同理,B柱2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第二定位孔组的配合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一下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二下定位孔;其中,当B柱2位于车体的第一位置时,B柱2分别与第一上定位孔和第一下定位孔相连接;当B柱2位于车体的第二位置时,B柱2分别与第二上定位孔和二下定位孔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一下定位孔,第一上定位孔位于车辆顶部,第一下定位孔位于车辆底部;第二定位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二下定位孔,第二上定位孔位于车辆顶部,第二下定位孔位于车辆底部。当生产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一般车辆时,B柱2上端与数个第一上定位孔相连接,B柱2下端与数个第一下定位孔相连接,此时B柱2位于与对侧B柱相对称的第一位置。当生产改制车辆时,B柱2上端与数个第二上定位孔相连接,B柱2下端与数个第二下定位孔相连接,此时B柱2位于相对于对侧的B柱更接近同侧的A柱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在B柱2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孔组或与第二定位孔组相配合以安装到车体1上之后,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一步加强B柱2与车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在B柱2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孔组或与第二定位孔组相配合以安装到车体1上之后,可通过注胶的方式,进一步加强B柱2与车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B柱2位于第一位置时,B柱2与同侧的C柱4相距第一间隔5;当B柱2位于第二位置时,B柱2与同侧的C柱4相距第二间隔6;其中,第一间隔5大于第二间隔6。

在该实施例中,当B柱2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生产的车辆为一般车辆,B柱2与C柱4相距第一间隔5,第一间隔5与左侧B柱和左侧C柱之间的间隔相等,此时车辆呈左右对称;当B柱2位于第二位置时,此时生产的车辆为改制车辆,B柱2与C柱4相距第二间隔6,第一间隔5大于左侧B柱和左侧C柱之间的间隔。第一间隔5大于第二间隔6,即当B柱2位于第二位置,生产的车辆为改制车辆时,右后车门处上下车的空间相对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车身还包括第一门体7或第二门体8;第一门体7设置于B柱2与同侧的C柱4之间,第一门体7的尺寸与第一间隔5相适配;或第二门体8设置于B柱2与同侧的C柱4之间,第二门体8的尺寸与第二间隔6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车身包括第一门体7或第二门体8;当B柱2设置于第一位置时,B柱2与C柱4相距第一间隔5,第一门体7设置于B柱2与C柱4之间并与第一间隔5相适配,此时生产的车辆为普通车辆;当B柱2设置于第二位置时,B柱2与C柱4相距第二间隔6,第二门体8设置于B柱2与C柱4之间并与第二间隔6相适配,此时生产的车辆为改制车辆。由于B柱2可拆卸的设置于车辆右侧,B柱2设置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B柱2与C柱4之间的距离分别为第一间隔5和第二间隔6,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门体7和第二门体8分别适配第一间隔5和第二间隔6,在生产不同的车辆时,仅需选择对应的门体即可完成车辆的组装,生产平台化程度更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门体7和/或第二门体8为侧滑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门体7和/或第二门体8为侧滑门,侧滑门开门时向外侵占的空间更小,在狭窄的空间内也可以方便的开启车门,方便乘客上下车,同时也可以避免开启的车门与外界物体碰撞的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门体7和/或第二门体8为推拉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门体7和/或第二门体8为推拉门,推拉门装配工艺简单,技术成熟,铰链的自身强度也大于侧滑门的滑轨的自身强度,且磨损速度较慢,维修保养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B柱2位于所述车体的副驾驶侧。

在该实施例中,可拆卸的B柱2位于车体的副驾驶侧,在交通规则为靠右侧通行的国家或地区,具体为B柱2位于车体的右侧,通过调整右侧的B柱2的位置可以增加右后车门的面积,已使乘客在车辆的右后门处上、下车辆的空间更大,同时由于运载乘客的服务性车辆为了保证乘客上下车的安全,车辆的左后门一般为封锁的,乘客统一在右后车门处上、下车,因此调整右侧的B柱2即可在保证乘客上下车的安全的同时,给予乘客更大的上、下车辆的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固定部11;固定部11设置于车身内部,位于车辆的副驾驶位。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11位于车身内部的副驾驶位,用于固定副驾驶座椅12或者行李仓9等功能性部件,在生产普通车辆和改制车辆时,在副驾驶位固定不同的功能性部件,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车辆的多种需求。

优选地,固定部11可设置为单个或多个;当固定部11设置为单个时,可位于副驾驶位的中心位置,在固定功能性部件时,固定部11与功能性部件底部的中心相连接;当固定部11设置为多个时,可前后均匀分布于副驾驶位,例如,当固定部11的数量为4个时,可以按照前后2排,每排2个的方式设置,在固定功能性部件时,4个固定部11分别与功能性部件底部的四角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固定部11为螺孔结构或螺柱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11为螺孔结构,此时副驾驶位的功能性部件上设置有对应的螺柱结构,功能性部件上的螺柱与固定部11的螺孔结合后,功能性部件被固定在车身内部的副驾驶位;固定部11还可以为螺柱结构,此时副驾驶位的功能性部件上设置有对应的螺孔结构,功能性部件上的螺孔与固定部11的螺柱结合后,功能性部件被固定在车身内部的副驾驶位。

具体地,如图6所示,固定部11共包括4个螺柱,分别为螺柱h、螺柱i、螺柱j和螺柱k,同时副驾驶位功能性部件底部设置有与螺柱h、螺柱i、螺柱j和螺柱k相对应的4个螺孔,在安装时,4个螺孔分别与对应的螺柱h、螺柱i、螺柱j和螺柱k相互螺接固定,以实现副驾驶位功能部件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B柱2位于第一位置时,车身还包括副驾驶座椅12;副驾驶座椅12可拆卸地设置于副驾驶位,与固定部1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生产面向一般消费者的普通车辆时,副驾驶位的功能部件设置为副驾驶座椅12。副驾驶座椅12与固定部11相连接,此时副驾驶位置可以正常乘坐乘客,以满足一般消费者对车辆乘客承载能力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B柱2位于第二位置时,车身还包括行李仓9;行李仓9可拆卸地设置于副驾驶位,与固定部1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生产改制车辆时,B柱2前移后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副驾驶侧后门乘客上下车的空间增加,同时前门空间减小,此时副驾驶位的功能部件设置为行李仓9。在固定部11处安装行李仓9,由于营运车辆副驾驶位置一般无人乘坐,因此将副驾驶座椅12替换为行李仓9以方便乘客放置行李,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度,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优选地,在B柱2安装前,车身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上定位孔包括定位孔a和定位孔b,位于车体的上方,第一下定位孔包括定位孔c、定位孔d和定位孔e,位于车体的下方;B柱2上方设置有与定位孔a和定位孔b相对应的上安装孔,以通过螺栓分别与定位孔a和定位孔b相结合,B柱2下方设置有与定位孔c、定位孔d和定位孔e相对应的下安装孔,以通过螺栓分别与定位孔c、定位孔d和定位孔e相结合。如图1所示,当B柱2与第一定位孔组的定位孔a、定位孔b、定位孔c、定位孔d和定位孔e相连接时,B柱2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上定位孔包括定位孔b和定位孔f,位于车体的上方,第二下定位孔包括定位孔d、定位孔e和定位孔g,位于车体的下方;此时B柱2上方设置有与定位孔b和定位孔f相对应的上安装孔,B柱2下方设置有与定位孔d、定位孔e和定位孔g相对应的下安装孔。如图3所示,当B柱2与第二定位孔组的定位孔b、定位孔d、定位孔e、定位孔f和定位孔g相连接时,B柱2位于第二位置。

优选地,第一定位孔组和第二定位孔组分别包括不同的上、下定位孔;

优选地,第一定位孔组与第二定位孔组共用上定位孔b和下定位孔d、下定位孔e。

优选地,当B柱2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生产的车辆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普通车辆,车辆左右对称,车内座椅正常布局,在右侧A柱和右侧B柱之间设置副驾驶座椅12。当B柱2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不安装副驾驶座椅12,而在右侧A柱和右侧B柱之间设置行李仓9。

具体地,在车身的地板10的副驾驶位置上设置四个固定部11,具体为螺柱h、螺柱i、螺柱j和螺柱k;副驾驶座椅12和行李仓9分别设置与螺柱h、螺柱i、螺柱j和螺柱k相对应的螺孔,在车辆生产时,根据所生产的车辆类型,选择将副驾驶座椅12安装于固定部11上,或选择将行李仓9安装于固定部11上。

优选地,如图7所示,B柱2位于第二位置,相比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B柱2前移了△A,因此右后车门处,乘客上下车的空间也相应增加,此时右后车门选择第一门体7。同时在原副驾驶位置安装行李仓9,以方便乘客放置行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因此,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身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