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86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



背景技术:

平衡悬架是载重汽车底盘件中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车桥与车架弹性的连接起来,具用导向、缓冲、减振的功能;现有平衡悬架均采用铸造后机加工完成,采用铸造生产方式其整体重量重,不利于现有汽车轻量化要求,具有气孔砂眼等铸造缺陷,在使用中支座容易断裂;且铸造业为重污染行业,在现有抓超载控污染环境下,现有铸造平衡悬架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轻、高强度的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上固定有轴管,所述轴管上固定连接有前立板,所述平衡轴的后端固定连拉有后立板,所述前立板与后立板平行设置且与平衡轴相垂直;所述前立板与后立板之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前立板与后立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前立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油封外圈,所述油封外圈与平衡轴同轴心设置;所述前立板与后立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梁板,所述下梁板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梁,所述立梁两侧固定连接有推力杆座,所述立梁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梁板;

其中,所述后立板与下梁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

其中,所述上梁板与下梁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

其中,所述后立板与底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强板,所述前立板与底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加强板。

其中,所述后立板、前立板、封板、下梁板、上梁板、立梁、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采用钢板下料成形,各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平衡轴采用40Cr圆钢加工成形。

其中,所述油封外圈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产品结构,将传统的铸造式平衡悬架,拆分成多个部件后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平衡悬架整体强度;其比现有铸造的质量更轻,不会有铸造缺陷,提高了平衡悬架整体使用寿命,防止铸造污染,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平衡轴上固定有轴管,轴管起到支撑保护平衡轴作用,在使用中平衡轴不容易断裂。

3.本实用新型平衡梁采用工字形结构提高了平衡梁整体强度,避免在使用中断裂。

4. 本实用新型受力较大的后立板与下梁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使后立板与下梁板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在使用中其连接位脱开。

5. 本实用新型油封外圈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的左视图;

1、平衡轴;2、轴管;3、前立板;4、后立板;5、封板;6、底座;7、油封外圈;8、下梁板;9、立梁;10、推力杆座;11、上梁板;12、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第三加强板;15、第四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采用高强度钢板组焊成形的平衡悬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衡轴1,所述平衡轴1上固定有轴管2,所述轴管2上固定连接有前立板3,所述平衡轴1的后端固定连拉有后立板4,所述前立板3与后立板4平行设置且与平衡轴1相垂直;所述前立板3与后立板4之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封板5;所述前立板3与后立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前立板3上还固定连接有油封外圈7,所述油封外圈7与平衡轴1同轴心设置;所述前立板3与后立板4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梁板8,所述下梁板8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梁9,所述立梁9两侧固定连接有推力杆座10,所述立梁9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梁板11;

优选的,所述后立板4与下梁板8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2。

优选的,所述上梁板11与下梁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13。

优选的,所述后立板4与底座6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强板14,所述前立板3与底座6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加强板15。

优选的,所述后立板4、前立板3、封板5、下梁板8、上梁板11、立梁9、第一加强板12、第二加强板13、第三加强板14、第四加强板15采用钢板下料成形,所述钢板材质为Q600,各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焊接为连续角焊接。

优选的,所述平衡轴1采用40Cr圆钢加工成形。

优选的,所述油封外圈7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所述无缝管材质为45号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