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245发布日期:2019-11-05 22:1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保护运输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常常需要对板材进行运输,但是现有的土木工程板材运输装置安全性不高,实用性不强,减震保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减震保护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还包括减震支腿、固定装置;

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减震支腿,所述减震支腿的顶端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载物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方槽,所述方槽的一侧设置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设置有圆辊,所述圆辊与所述底座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圆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缓冲橡胶垫,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缓冲橡胶垫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载物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机、第二壳体、出线孔,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载物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出线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滚筒上,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

所述底座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槽连接,所述蓄电池的上端设置有开关,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腿与所述底座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载物板与所述减震支腿通过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焊接连接使得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连接牢固可靠,通过螺钉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形尺寸为3000mm*1200mm*150mm,所述圆环与所述载物板通过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底座用于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圆环用于固定所述挂钩,通过焊接连接使得所述圆环与所述载物板之间连接紧固牢靠,确保了一定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载物板的外形尺寸为3000mm*1200mm*200mm,所述缓冲橡胶垫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卡槽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载物板用于起到承载的作用,所述缓冲橡胶垫用于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通过卡槽连接便于对其进行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电机用于为所述滚筒的转动提供动力,通过螺钉连接方便对所述电机进行固定,同时也便于进行拆装。

优选的:所述圆辊的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0mm,所述开关与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圆辊用于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进行装卸,通过导线连接便于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对土木工程板材进行运输时,将其放在所述载物板上,在方槽内可以插入立柱,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进行装卸;

2、缓冲橡胶垫对放在其上的板材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其在装卸或者运输过程中对板材造成损伤,当遇到崎岖不平的路面时,减震支腿通过自身的伸缩来抵消由此造成的震荡,确保载物板上的板材不产生较剧烈的运动;

3、当载物板上装满板材时,按动开关,电机运转带动滚筒转动,使其上的绳索将板材进行固定,最后将挂钩钩挂在圆环上即可,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板材的有效固定,而且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板材的滑落,提高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减震支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挡板;3、万向轮;4、减震支腿;5、载物板;6、圆环;7、方槽;8、条形凹槽;9、圆辊;10、第一壳体;11、缓冲橡胶垫;12、固定装置;13、电机;14、第二壳体;15、出线孔;16、蓄电池;17、开关;18、滚筒;19、轴承座;20、转轴;21、绳索;2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板材的减震保护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万向轮3,还包括减震支腿4、固定装置12;

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3,底座1用于起到支撑的作用,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挡板2,挡板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支腿4,减震支腿4用于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减震支腿4的顶端设置有载物板5,载物板5的一端设置有圆环6,载物板5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方槽7,方槽7的一侧设置有条形凹槽8,条形凹槽8内设置有圆辊9,圆辊9与底座1通过轴承连接;

圆辊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内设置有缓冲橡胶垫11,底座1与第一壳体10、缓冲橡胶垫1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载物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12;

固定装置12包括电机13、第二壳体14、出线孔15,固定装置12与载物板5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壳体14的上端设置有出线孔15,第二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19,轴承座19用于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轴承座19与第二壳体14通过螺栓连接,轴承座19内设置有转轴20,转轴20与轴承座19通过轴承连接,转轴20上设置有滚筒18,滚筒18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绳索21,绳索21缠绕在滚筒18上,绳索21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22;

底座1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用于提供动力,蓄电池16与底座1通过卡槽连接,蓄电池16的上端设置有开关17,蓄电池16与电机13通过导线连接,通过导线连接便于进行信号的传输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土木工程板材进行运输时,将其放在载物板5上,在方槽7内可以插入立柱,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进行装卸,缓冲橡胶垫11对放在其上的板材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其在装卸或者运输过程中对板材造成损伤,当遇到崎岖不平的路面时,减震支腿4通过自身的伸缩来抵消由此造成的震荡,确保载物板5上的板材不产生较剧烈的运动,当载物板5上装满板材时,按动开关17,电机13运转带动滚筒18转动,使其上的绳索21将板材进行固定,最后将挂钩22钩挂在圆环6上即可,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板材的有效固定,而且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板材的滑落,提高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减震支腿4与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载物板5与减震支腿4通过螺钉连接,通过焊接连接使得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连接牢固可靠,通过螺钉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固定,底座1的外形尺寸为3000mm*1200mm*150mm,圆环6与载物板5通过焊接连接,底座1用于起到支撑的作用,圆环6用于固定挂钩22,通过焊接连接使得圆环6与载物板5之间连接紧固牢靠,确保了一定的连接强度,载物板5的外形尺寸为3000mm*1200mm*200mm,缓冲橡胶垫11与第一壳体10通过卡槽连接,载物板5用于起到承载的作用,缓冲橡胶垫11用于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通过卡槽连接便于对其进行固定安装,电机13与第二壳体14通过螺钉连接,电机13用于为滚筒18的转动提供动力,通过螺钉连接方便对电机13进行固定,同时也便于进行拆装,圆辊9的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0mm,开关17与蓄电池16通过导线连接,圆辊9用于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进行装卸,通过导线连接便于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