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885发布日期:2020-11-19 19:1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是汽车转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目前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一般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第一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右端连接于一体;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使用时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在与车架固定后,在汽车行车的过程中,位于螺栓处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会影响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的可靠性,甚至会影响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通过固定部的设置,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可通过穿设在装配孔中的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且通过在固定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槽和第一加强筋后,能够有效提高固定部的结构强度,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位于螺栓处的电子转向器壳体出现断裂的现象,即能够确保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后的可靠性以及能够确保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第一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右端连接于一体;直管部与第一接头部连接处的前侧以及直管部与第二接头部连接处的后侧均设置有固定部,位于直管部和第一接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与直管部和第一接头部一体成型,位于直管部和第二接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与直管部和第二接头部一体成型,每个固定部中均设置有供螺栓穿过以将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到车架上的装配孔,每个固定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槽,相邻加强槽之间形成第一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中,每个固定部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与固定部连接于一体的凸筋;通过凸筋的设置,一来能够提高固定部自身的结构强度,二来能够提高固定部与直管部、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中,直管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每道第二加强筋均沿直管部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中,每道第二加强筋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每个凸起均与第二加强筋和直管部连接于一体;通过凸起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部的设置,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可通过穿设在装配孔中的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且通过在固定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槽和第一加强筋后,能够有效提高固定部的结构强度,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位于螺栓处的电子转向器壳体出现断裂的现象,即能够确保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后的可靠性以及能够确保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

本技术:
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11、第二接头部12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11和第二接头部12的直管部13,第一接头部11与直管部13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12与直管部13的右端连接于一体;直管部13与第一接头部11连接处的前侧以及直管部13与第二接头部12连接处的后侧均设置有固定部14,位于直管部13和第一接头部11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14与直管部13和第一接头部11一体成型,位于直管部13和第二接头部12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14与直管部13和第二接头部12一体成型,每个固定部14中均设置有供螺栓穿过以将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到车架上的装配孔141,每个固定部1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槽142,相邻加强槽142之间形成第一加强筋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部的设置,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可通过穿设在装配孔中的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且通过在固定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槽和第一加强筋后,能够有效提高固定部的结构强度,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位于螺栓处的电子转向器壳体出现断裂的现象,即能够确保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后的可靠性以及能够确保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每个固定部14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与固定部14连接于一体的凸筋144;通过凸筋的设置,一来能够提高固定部自身的结构强度,二来能够提高固定部与直管部、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直管部1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131,每道第二加强筋131均沿直管部13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每道第二加强筋131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131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132,每个凸起132均与第二加强筋131和直管部13连接于一体;通过凸起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11)、第二接头部(12)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11)和第二接头部(12)的直管部(13),所述第一接头部(11)与直管部(13)的左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接头部(12)与直管部(13)的右端连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部(13)与第一接头部(11)连接处的前侧以及直管部(13)与第二接头部(12)连接处的后侧均设置有固定部(14),位于直管部(13)和第一接头部(11)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14)与直管部(13)和第一接头部(11)一体成型,位于直管部(13)和第二接头部(12)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14)与直管部(13)和第二接头部(12)一体成型,每个固定部(14)中均设置有供螺栓穿过以将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到车架上的装配孔(141),每个固定部(1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槽(142),相邻加强槽(142)之间形成第一加强筋(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部(14)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与固定部(14)连接于一体的凸筋(1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部(1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131),每道第二加强筋(131)均沿直管部(13)的轴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道第二加强筋(131)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131)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132),每个凸起(132)均与第二加强筋(131)和直管部(13)连接于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汽车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直管部与第一接头部连接处的前侧以及直管部与第二接头部连接处的后侧均设置有固定部,位于直管部和第一接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与直管部和第一接头部一体成型,位于直管部和第二接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固定部与直管部和第二接头部一体成型,每个固定部中均设置有装配孔,每个固定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槽,相邻加强槽之间形成第一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够有效避免位于螺栓处的电子转向器壳体出现断裂的现象,即能够确保电子转向器壳体固定后的可靠性以及能够确保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北仑旭日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