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708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
【背景技术】
[0002]全液压转向器是一种常见的转向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和工业车辆上。负荷传感型的全液压转向器凭借其结构紧凑,功率需求小等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农业车辆及工程机械车辆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在车辆的液压系统中采用多工作油路共用同一液压栗,这就导致了当旁路在高压工作时,转向器进油口会承受较高的中位压力。当此时启动方向盘极易出现因阀芯阀套高压变形产生的转向卡滞或转向沉重现象。同样,当方向盘转到转向终点时,因转向轮转动受阻,此时转向系统工作压力达到系统最高压力,阀芯阀套因高压变形会导致方向盘回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种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一栗进油环槽、一右转向进油环槽、一左转向进油环槽和一回油环槽,所述的壳体的内部设有一阀套和一阀芯,所述的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阀套内,所述的阀套的外侧壁中部设有一环形的均压环槽,所述的均压环槽的周向上至少设有一均压孔,所述的阀套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环形的流量控制环槽,所述的流量控制环槽的周向上设有一由流量控制孔组成的流量控制孔阵列,所述的阀套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均压沉槽组成的均压沉槽阵列,所述的均压沉槽上分别设有一沉槽圆孔,所述的阀芯的外侧壁上设有一由阀芯转向进油槽组成的阀芯转向进油槽阵列和一由定转子进油槽组成的定转子进油槽阵列,所述的阀芯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负荷传感回油槽组成的负荷传感回油槽阵列,所述的定转子进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压力平衡槽,所述的负荷传感回油槽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二压力平衡槽,所述的均压孔与所述的阀芯转向进油槽相配合,所述的流量控制孔与所述的第一压力平衡槽相配合,所述的沉槽圆孔与所述的第二压力平衡槽相配合。
[0006]本实用新型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阀芯阀套上设置了多处压力平衡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因阀套副内外压力差产生的结构变形,从而提高了转向器在中位时的许用压力,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终点回位困难现象的发生,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1]图4为图2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此时显示的是剖视结构;
[0012]图5为图4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B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3]图6为图4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C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4]图7为图2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阀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8为图2中的阀套的D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6]图9为图7中的阀套的E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7]图10为图2中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的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为图10中的阀芯的F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9]其中,
[0020]1、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2、壳体;21、栗进油环槽;22、右转向进油环槽;23、左转向进油环槽;24、回油环槽;3、阀套;30、均压环槽;301、均压孔;31、流量控制环槽;32、流量控制孔;33、均压沉槽;34、沉槽圆孔;4、阀芯;41、阀芯转向进油槽;42、定转子进油槽;43、负荷传感回油槽;44、第一压力平衡槽;45、第二压力平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如图1至图11所示,该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1包含一壳体2,该壳体2的内壁上设有一栗进油环槽21、一右转向进油环槽22、一左转向进油环槽23和一回油环槽24,该壳体2的内部设有一阀套3和一阀芯4,该阀芯4可转动地设置在该阀套3内,该阀套3的外侧壁中部设有一环形的均压环槽30,该均压环槽30的周向上至少设有一均压孔301,该阀套3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环形的流量控制环槽31,该流量控制环槽31的周向上设有一由流量控制孔32组成的流量控制孔阵列,该阀套3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均压沉槽33组成的均压沉槽阵列,该均压沉槽33上分别设有一沉槽圆孔34,该阀芯4的外侧壁上设有一由阀芯转向进油槽41组成的阀芯转向进油槽阵列和一由定转子进油槽42组成的定转子进油槽阵列,该阀芯4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负荷传感回油槽43组成的负荷传感回油槽阵列,该定转子进油槽4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压力平衡槽44,该负荷传感回油槽43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二压力平衡槽45,该均压孔301与该阀芯转向进油槽41相配合,该流量控制孔32与该第一压力平衡槽44相配合,该沉槽圆孔34与该第二压力平衡槽45相配合。
[0023]使用时,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油从栗进油环槽21进入到流量控制环槽31中,此时的液压油分为两路。对于第一路,液压油从流量控制孔32中进入到阀芯4的第一压力平衡槽44中。对于第二路,液压油从均压沉槽33的沉槽圆孔34进入到阀芯4的第二压力平衡槽45中。由于第一压力平衡槽44和第二压力平衡槽45的作用,有限平衡了阀芯阀套之间的压力,解决了因阀芯阀套高压变形产生的转向卡滞或转向沉重现象。
[0024]另外,液压油通过均压环槽30中的均压孔301进入到阀芯转向进油槽41中。这样使得阀芯阀套之间的压力得到进一步的平衡。
[0025]由于在阀芯阀套上设置了多处压力平衡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因阀套副内外压力差产生的结构变形,从而提高了转向器在中位时的许用压力,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终点回位困难现象的发生,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实用性强。
[0026]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1)包含一壳体(2),所述的壳体(2)的内壁上设有一栗进油环槽(21)、一右转向进油环槽(22)、一左转向进油环槽(23)和一回油环槽(24),所述的壳体(2)的内部设有一阀套(3)和一阀芯(4),所述的阀芯(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阀套(3)内,所述的阀套(3)的外侧壁中部设有一环形的均压环槽(30),所述的均压环槽(30)的周向上至少设有一均压孔(301),所述的阀套(3)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环形的流量控制环槽(31),所述的流量控制环槽(31)的周向上设有一由流量控制孔(32)组成的流量控制孔阵列,所述的阀套(3)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均压沉槽(33)组成的均压沉槽阵列,所述的均压沉槽(33)上分别设有一沉槽圆孔(34 ),所述的阀芯(4 )的外侧壁上设有一由阀芯转向进油槽(41)组成的阀芯转向进油槽阵列和一由定转子进油槽(42)组成的定转子进油槽阵列,所述的阀芯(4)的外侧壁尾部设有一由负荷传感回油槽(43)组成的负荷传感回油槽阵列,所述的定转子进油槽(4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压力平衡槽(44),所述的负荷传感回油槽(43)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二压力平衡槽(45),所述的均压孔(301)与所述的阀芯转向进油槽(41)相配合,所述的流量控制孔(32)与所述的第一压力平衡槽(44)相配合,所述的沉槽圆孔(34)与所述的第二压力平衡槽(45)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一泵进油环槽、一右转向进油环槽、一左转向进油环槽和一回油环槽,所述的壳体的内部设有一阀套和一阀芯,所述的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阀套内。本实用新型的高中位压力的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阀芯阀套上设置了多处压力平衡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因阀套副内外压力差产生的结构变形,从而提高了转向器在中位时的许用压力,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终点回位困难现象的发生,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实用性强。
【IPC分类】F15B13/02, B62D5/06
【公开号】CN205117866
【申请号】CN201520875587
【发明人】宋海兵, 王春宏, 谭国强, 尹根生, 李州
【申请人】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