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2775发布日期:2021-04-27 19:0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四轮手推车的结构一般都是在承重板的下面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脚轮,以保证承重板的承载稳定性,方便对物品的运输。该类手推车在平整的路面上行进时表现比较好,但是在遇到障碍物时,如门槛、大楼前的台阶、道路旁的路基等,则无法正常行进,在空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抬起整台手推车的方式通过障碍物,但在装载货物的情况下由于整车重量很重,无法将整台车抬起,需要铺设辅助平板形成斜坡的方式让该类手推车越过障碍物行进,使用起来比较消耗体力,而且不是很方便。另外,现有的四轮手推车在工作状态一般只有一个工作角度,即相对承重板打开90度呈垂直状态,工作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把手使用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包括承重板、设于承重板前端的把手,设于承重板后端上面的挡板、设于承重板下面、并能相对承重板转动打开及折叠的脚轮单元、以及能驱动脚轮单元转动打开的驱动装置,上述的脚轮单元包括前脚轮单元和后脚轮单元,其中:
5.上述的后脚轮单元包括分别铰接于承重板的下面后端两侧位置的后脚架、与后脚架外端转动连接的三角轮架、分别包裹连接于三角轮架三端的后脚轮、以及能让后脚架复位至折叠状态的弹性件;
6.上述的前脚轮单元包括分别铰接于承重板的下面前端两侧位置的前脚架、与前脚架外端转动连接的前脚轮、以及能让前脚架复位至折叠状态的弹性件;
7.上述的驱动装置具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前脚轮单元和后脚轮单元,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承重板下面的推动机构及与推动机构连接的两摆杆,两摆杆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对应的脚架的内侧位置,且摆杆的一端与承重板铰接,推动推动机构能使摆杆摆动,以使摆杆的另一端能推动对应的脚架转动打开;
8.上述的把手通过连接机构与承重板铰接,把手能通过连接机构相对承重板在0

180度之间转动,且连接机构能对把手转动至90度、135度和180度时起到锁定作用。
9.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在经过门槛、大楼前的台阶、道路旁边的路基等障碍物时,通过把手先将手推车的前轮抬起行进,当后脚轮行进至障碍物受到阻挡时无法正常行进,此时三角轮架会自动相对后脚架转动,以使位于三角轮架上的其中一个后脚轮先跨越到障碍物的顶面,然后以此后脚轮为支撑点,其余两个后脚轮转动越过障碍物,这样便不会使得后脚轮被障碍物所阻碍,运输更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在运输货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把手锁定在90度的四轮推行模式、135度状态的四轮拖行运输或
180度的两轮拖行模式,这样可以适应各种货物和运输场景的要求,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而在不使用时,可将把手转动至与承重板折叠状态,同时将前、后脚轮单元折叠起来,这样可以方便手推车的携带及存放。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可通过推动机构驱动前、后脚轮单元打开,再转动把手至适应状态即可,打开及折叠操作更方便。
10.进一步地,上述的推动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横杆、连接于两横杆上端的上连杆、连接于两横杆下端的下连杆、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转杆,转杆的一端与承重板下面铰接,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转杆的另一端铰接,而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杆铰接,两摆杆与两转杆的转动中心线相平行。当向下推动两横杆能使转杆及摆杆同时转动,以使摆杆的自由端会推动对应的脚架内侧转动至打开状态,而由于脚架的内侧会被摆杆侧壁的阻挡,从而脚架不会自动折叠,打开稳定。而当向上推动两横杆能使摆杆向承重板方向转动折叠,此时前、后脚架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而自动复位至折叠状态。
11.为了能更方便推动摆动的转动,从而能更方便脚架的打开及折叠,上述的两横杆之间连接有拉手,拉手为u形结构,u形拉手开口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承重板下面铰接,以使拉手能绕转轴相对承重板转动,且u形拉手开口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凸耳,两凸耳的外侧分别通过滑套套于对应的横杆上,滑套能相对横杆滑动,而两凸耳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滑套转动连接,当向下转动拉手能使凸耳带动横杆向下摆动而传动于摆杆推动脚架转动打开,而向上转动拉手能使凸耳带动横杆向上摆动而传动于摆杆向承重板方向转动折叠。
12.进一步地,上述的u形拉手还设有固定杆,承重板下面对应固定杆的位置设有第一扣位及第二扣位,当向下转动拉手使摆杆推动脚架转动打开时,拉手的固定杆扣入第一扣位内,避免拉手自然转动,保证脚架的打开稳定性。当向上转动拉手使摆杆向承重板方向转动折叠时,拉手的固定杆扣入第二扣位内,保证脚架的折叠稳定性。
13.进一步地,上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把手下端两侧的上接头、分别固定于承重板前端两侧的下接头、设于把手下端的导轨、以及两条锁杆,上述的上接头与下接头相对设置,以使把手能通过上接头相对位于承重板上的下接头转动,上述的上接头设有避让孔,下接头圆周分布设置有第一转孔、第二转孔及第三转孔,两条锁杆分别从导轨两端插入,锁杆能相对导轨滑动,导轨内对应两锁杆的内端设有弹簧,弹簧在自然状态下能将两锁杆的外端弹出导轨外、并贯穿过上接头的避让孔而插入下接头的其中一转孔内。其中,当把手相对承重板转动至90度时,锁杆的外端插入下接头的第一转孔内,从而将把手锁定在90度状态下;当把手相对承重板转动至135度时,锁杆的外端插入下接头的第二转孔内,从而将把手锁定在135度状态下;当把手相对承重板转动至180度时,锁杆的外端插入下接头的第三转孔内,从而将把手锁定在180度状态下。
14.进一步地,上述的导轨外侧设有两个滑动按钮,两个滑动按钮分别与对应的锁杆连接,导轨外侧对应滑动按钮位置设有滑槽,滑动按钮能相对导轨的滑槽滑动,通过滑动按钮可控制锁杆的外端脱离下接头的转孔,方便解除对把手的锁定,这样更方便对把手在各角度状态下转换。
15.进一步地,上述的承重板对应与挡板一侧位置相交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两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承重板的两端部外,挡板铰接于两支撑杆的后端,而把手铰接于两支撑杆的前端,上述的后脚架及前脚架分别通过固定套固定套装在对应的支撑杆上,后脚架的固定套位于承重板后端与挡板之间位置,前脚架的固定套位于承重板前端与把手之间
位置。这样可以方便前、后脚架的安装,拆装方便,且结构稳定性更好。
16.进一步地,上述的固定套对应脚架的一侧面设有销轴,后脚架及前脚架对应固定套的一侧设有连接环,脚架通过连接环套装于固定套的销轴上,以使脚架能绕销轴相对固定套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上述的弹性件为扭簧,扭簧套装于销轴上,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固定套和对应的脚架相抵触,当扭簧在自然状态下,扭簧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会抵触脚架复位至折叠状态。
17.进一步地,上述的把手上设有储物袋,储物袋可以用于存放物品,更方便物品的携带。
18.进一步地,上述的承重板上设有背带扣位,背带扣位具有两组,每组具有两个,且每组的两个背带扣位分别位于承重板上面的上、下部位置,背带扣位可以用于安装背带,当将手推车完全折叠起来后,可通过背带将手推车背在用户的背上,这样携带更方便。
19.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有益效果为:1.手推车的后脚轮能轻松地跨越过障碍物,使用方便省力。2.把手能锁定在90度四轮推行模式、135度四轮拖行模式和180度两轮拖行模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把手调整至合适角度状态,这样更方便拖动及推动手推车。3.通过转动拉手即可控制脚架的打开及折叠,操作方便,且第一、二扣位能对拉手起到固定作用,保证脚架在打开及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4.不使用时,把手、挡板及脚架均能折叠起来,以使将手推车折叠至最小体积,方便手推车的存放,且还可以通过背带将手推车背起,携带更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折叠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折叠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把手处于90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把手处于135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把手处于180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的爬行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2.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33.实施例
3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越障手推车,包括承重板1、设于承重板1前端的把手2,设于承重板1后端上面的挡板3、设于承重板1下面、并能相对承重板1转动打开及折叠的脚轮单元、以及能驱动脚轮单元转动打开的驱动装置。上述的脚轮单元包括前脚轮单元和后脚轮单元,后脚轮单元包括分别铰接于承重板1的下面后端两侧位置的后脚架41、与后脚架41外端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的三角轮架42、分别包裹连接于三角轮架42三端的后脚轮43、以及能让后脚架42复位至折叠状态的弹性件;上述的前脚轮单元包括分别铰接于承重板1的下面前端两侧位置的前脚架51、与前脚架51外端转动连接的前脚轮52、以及能让前脚架51复位至折叠状态的弹性件。
35.上述的承重板1对应与挡板3一侧位置相交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11,两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承重板1的两端部外,挡板3的底端两侧分别与两支撑杆11的后端铰接,而把手1的底端两侧分别与两支撑杆11的前端铰接,以使把手1及挡板3均能相对支撑杆11转动打开及折叠。上述的后脚架41及前脚架51分别通过固定套50固定套装在对应的支撑杆11上,后脚架41的固定套位于承重板1后端与挡板3之间位置,前脚架51的固定套位于承重板1前端与把手2之间位置,这样可以方便脚架的安装,拆装方便,且结构稳定性更好。
36.上述的固定套50对应脚架的一侧面设有销轴501,后脚架41及前脚架51对应固定套50的一侧设有连接环511,上述的各个脚架通过连接环511套装于对应的固定套50的销轴501上,以使脚架能绕销轴501相对固定套50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上述的弹性件为扭簧502,扭簧502套装于销轴501上,且扭簧502两端分别与固定套50和对应的脚架相抵触,当扭簧502在自然状态下,扭簧502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会抵触对应的脚架复位至折叠状态。
37.上述的驱动装置具有两个,两个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前脚轮单元和后脚轮单元转动打开及折叠,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承重板1下面的推动机构及与推动机构连接的两摆杆62,摆杆62的一端与承重板1下面铰接,推动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横杆611、连接于两横杆611上端的上连杆612、连接于两横杆611下端的下连杆613、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转杆614,转杆614的一端与承重板1下面铰接,上连杆612的两端分别与转杆614的另一端铰接,而下连杆6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杆62侧壁铰接,且摆杆62与转杆614的转动中心线相平行。
38.上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拉手7,拉手7设于两横杆611之间位置,拉手7为u形结构,u形拉手7开口的一端通过转轴70与承重板1下面铰接,以使拉手7能通过转轴70相对承重板1竖向转动,且u形拉手7开口的一端两侧向承重板1相反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凸耳71,两凸耳71的外侧分别通过滑套72套于对应的横杆611上,滑套72能相对横杆611滑动,而两凸耳71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滑套82转动连接。上述的u形拉手7的中部位置横向设置有固定杆73,承重板1下面对应固定杆73的位置设有第一扣位81及第二扣位82。如图2、3所示,当向下转动拉手7能使凸耳71带动横杆611向下摆动,横杆611摆动的同时会带动转杆614及摆杆62同时转动,以使摆杆62的自由端会推动对应的脚架转动至打开状态,此时拉手7的固定杆73扣入第一扣位81内,避免拉手7自然转动,保证脚架的打开稳定性。如图5所示,当向上转动拉手7能使凸耳71带动横杆611向上摆动而传动于摆杆62向承重板1方向转动折叠,同时各个脚架会在扭簧505的弹力作用下而自动复位至折叠状态,此时拉手7的固定杆73扣入第二扣位82内,保证脚架的折叠稳定性。
39.如图1、6、7所示,上述的把手2通过连接机构与承重板1铰接,把手2能通过连接机构相对承重板1在0

180度之间转动,连接机构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上接头91及下接头92、
导轨93及两条锁杆94,上述的把手2为u形结构,两个上接头91通过连杆分别插入u形把手2的下端、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两个下接头92通过连杆分别插入支撑杆11的前端、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上述的上接头91设有避让孔910,下接头92圆周分布设置有第一转孔901、第二转孔902及第三转孔902,第一转孔901、第二转孔902及第三转孔902均具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导轨93位于两个上接头91之间位置,两条锁杆94分别从导轨93两端插入,以使锁杆94能相对导轨93滑动,导轨93内对应两锁杆94的内端设有弹簧941,锁杆94的外端设有u形插头942,u形插头944位于导轨93外、并穿过上接头91的避让孔910,且当弹簧941在自然状态下,弹簧941通过自身弹力能自动弹开锁杆94的内端,以使锁杆94相对导轨93向外滑动,从而使得锁杆94的u形插头942能插入下接头92的其中一对转孔内。
40.上述的导轨93外侧设有两个滑动按钮931,两个滑动按钮931分别与对应的锁杆94连接,导轨93外侧对应滑动按钮931位置设有滑槽,滑动按钮能相对导轨93的滑槽滑动。使用时,可以用手拔动两滑动按钮931,使得滑动按钮931向两锁杆94的内端方向滑动,滑动按钮931在滑动的同时会带动锁杆94相对导轨93向内滑动,以使锁杆94的u形插头942脱离下接头92的转孔,此时便能够使得把手2相对承重板1在0

180度之间随意转动。而当松开滑动按钮931后,两锁杆94在弹簧941的弹力作用下,锁杆94会自动相对导轨93向外滑动,此时当把手2相对承重板1转动至90度、135度及180度状态时,锁杆94的u形插头942会分别插入下接头92对应的转孔内。
41.如图8所示,当把手2相对承重板1转动至90度状态时,锁杆94的u形插头942会插入下接头92的一对第一转孔901内,从而将把手2锁定在90度状态下,该状态下的把手2高度会相对高一点,所以比较适合用户将手推车放在前面来推动把手2使用,适合推行手推车使用。如图9所示,当把手2相对承重板1转动至135度时,锁杆94的u形插头942会插入下接头92的一对第二转孔902内,从而将把手2锁定在135度状态下,该状态的把手2为倾斜设置,把手2高度位置比较适中,适合用户将手推车放在身后位置来拖动把手2使用,适合推行手推车使用。如图10所示,当把手2相对承重板1转动至180度时,锁杆94的u形插头942会插入下接头92的一对第三转孔903内,从而将把手2锁定在180度状态下,该状态的把手2高度位置最高,可以将手推车的前脚轮单元折叠起来而当作两轮手推车拖行使用。
42.当手推车的把手2锁定在180度状态时,该状态也可以适用于手推车在爬行状态下使用。如图11所示,当后脚轮43被阶梯所阻碍时,三角轮架42会相对后脚架41转动,以使位于三角轮架42上端的后脚轮43跨越到上一阶梯上面,此时会有两个后脚轮43与阶梯相接触,两个脚轮43能相对阶梯滚动而跨越到上一阶梯上,这样便不会使得手推车的后脚轮43被阶梯所阻碍而无法前行,运输更方便。
43.在如图1所示,上述的把手2上设有储物袋21,储物袋21可以用于存放贵重的物品,避免贵重物品从承载板1上掉落,存放更安全、方便,且储物袋21通过魔术贴扣接于把手2上,拆装方便。此外,上述的承重板1的上面还设有背带扣位12,背带扣位12具有两组,每组具有两个,且每组的两个背带扣位12分别位于承重板1上面的上、下部位置,背带扣位12可以用于安装背带,如图4所示,当手推车不使用时,可将手推车的把手2、挡板3及前、后脚轮单元完全折叠起来,以使手推车折叠至最小体积,然后通过背带将手推车背在用户的背上,这样携带更方便。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