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三轮车双臂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76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三轮车双臂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双臂向自行车、三轮车前轮增力的装置。
目前的自行车、三轮车的加力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仅用腿加力的占绝大多数。另一种是用腿和前臂加力,占极少数。这两种方式的缺点第一种是人身体其它部位的力使用不上。第二种虽然可用前臂加力,但有的双臂不同向,同时使力,不利于掌握车平衡和转向,有的虽双臂同向,同时使力,但用力方向不是前后而是上下,用力不合理。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两种加力方式的缺点,使人的臂力能作用到自行车、三轮车前轮上,充分合理地使人的力加到车上,达到高效、快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自行车前叉立管上端部安一个园轴,使前方向把可以通过园轴前后摆动,以车前进方向为前。在前轮轴皮上安一个小齿轮,再与小齿轮啮合一个大齿轮,大齿轮中心轴固定在车前叉管内侧一边,前叉外侧有一臂杆与大齿轮连接,可带动大齿轮一同转动,再将一根曲形长杆一端接在大齿轮臂杆外端另一端连接在前方向把上。当人骑车时,可用双臂前后推动前方向把,使曲形长杆上下运动带动大齿轮臂杆转动,从而使大齿轮啮合小齿轮转动,达到前轮增加转动力的目的。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有棘轮装置的小齿轮1安装在前轮2的轴皮3上,大齿轮4中心穿入轴5上,轴5与卡子6连接,卡子6固定安装在车前叉管13上,大齿轮位于前叉管内侧,大小齿轮互相啮合。另有一根臂杆7与大齿轮4对应在前叉管外侧,它的一端与大齿轮中心孔同心共穿入轴5中并且与大齿轮4固定连在一起,可与大齿轮4一同转动。它的另一端有一园孔,与曲形长杆8的一端的园孔通过园轴9连接,长杆8的另一端有一园孔,与方向把10的立柱通过园轴11连接,方向把10是“T”字形结构,其立柱管下端有两个并列有一定间隔的小板14,两板各有一个园孔两孔同心,在自行车前叉立管上端头,有一轴线与立管轴线垂直相交的园轴12,方向把立板14的孔套入轴12上。车子的刹车可改用线式闸。
权利要求1.一个由小齿轮1、大齿轮4、大齿轮臂杆7、曲形长杆8车方向把10组成的自行车双臂加力装置,其特征是车方向把10立管下端的小板14套入前叉立管上的园轴12上,同时,车方向把10的立管与曲形长杆8通过园轴11连接,车方向把可前后摆动并推动曲形长杆8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曲形长杆8与大齿轮臂杆7的外端通过园轴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大齿轮4中心与大齿轮臂杆7里端连为一体,二者可以同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大齿轮4与小齿轮1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双臂向自行车、三轮车前轮增力的装置,它是由一个安在车前轮轴上的小齿轮和与之啮合的、安在前叉管内侧可转动的大齿轮、可带动大齿轮转动的臂杆、可前后摆动的方向把,连接方向把与大齿轮臂杆的曲形长杆所组成。使用时,骑车人可用双臂前后推动方向把,于是方向把推动曲形长杆,又带动大齿轮转动、啮合小齿轮转动,最后带动前轮转动。
文档编号B62M1/00GK2099077SQ9122330
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0日
发明者沈利, 田云靖, 沈田, 王梅静, 张长兴, 王振东 申请人:沈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