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21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助力交通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自行车。
在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中,都是靠脚踏来驱动大链轮转动,大链轮通过链条带动飞轮使自行车前进。在凸凹不平的路面上行使时,自行车只是靠车座弹簧和充气轮胎进行减震,用来克服路面不平对人体和自行车产生的颠簸,其减震效果不佳,而且也不能充分利用人体上下颠簸产生的那部分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人体上下颠簸的那部分能量来帮助驱动自行车前进,同时又提高自行车避震效果的新型助力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自行车是由前后车轮、车架、车把、车座、脚蹬、大链轮、链条、左飞轮、右飞轮、托轮、弹簧、托轮支架等构成。大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右飞轮转动使自行车前进。在后车轮轴左侧装有左飞轮,在托轮支架上装有托轮,左飞轮和托轮之间装有传动链条;托轮支架的一个臂与车架之间铰接,车架和后横梁之间铰接,托轮支架的两臂之间以及托轮支架的另一个臂和后横梁之间均为铰接;在车架和后横梁铰接处附近装有复位弹簧;连接左飞轮和托轮的传动链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两个交接点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自行车前进产生颠簸的情况下,由车架、后横梁和托轮支架两个臂铰接构成的四边形不断的发生形变,四边形两个对角线由于自行车的颠簸不断的一个缩短一个伸长,而两个对角线是由同一根链条交叉构成,在构成两个对角线链条不断变长和变短的同时就带动了左飞轮的转动,使自行车前进。
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自行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充分利用自行车颠簸、人体重心上下移动的那部分势能来帮助驱动自行车前进,又使自行车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如
图1和图2所示的助力自行车,由前后车轮(1、1′)、车架(2)、车把(3)、车座(4)、脚蹬(5)、大链轮(6)、右飞轮(7)、左飞轮(8)、托轮(9)、弹簧(10)、链条(11、14)、托轮支架(12)、弹簧座(15)等构成。在后车轮(1′)轴的左侧装有左飞轮(8),在左飞轮(8)上方托轮支架(12)的两个臂铰接处装有托轮(9),托轮支架(12)与车架(2)、后横梁(13)之间钧为铰接,后横梁(13)与车架(2)之间铰接,在后横梁(13)与托轮支架(12)铰接处附近处设有弹簧座(15)并装有复位弹簧(10),在左飞轮(8)、托轮(9)上装有链条(14),链条(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2)的两个铰接点附近。当该自行车在颠簸的路面行驶时,由于弹簧(10)不断的被压缩和恢复使托轮支架(12)的两个臂和车架(2)、后横梁(13)构成的四边形不断的发生形变,使其四边形的对角线变长或缩短,延对角线方向装的链条(14)在长短变化过程中就带动托轮(9)和左飞轮(8)转动从而使自行车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的助力自行车,由前后车轮(1、1′)、车架(2)、车把(3)、车座(4)、脚蹬(5)、大链轮(6)、右飞轮(7)、左飞轮(8)、曲柄(19)、支杆(12)、弹簧(10)、链条(11)、弹簧座(15)等构成。在后车轮(1′)的左侧装有左飞轮(8),在左飞轮(8)外固定有曲柄(19),在车架(2)和曲柄(19)之间装有两端为铰接的支杆(12),后横梁(13)与车架(2)之间铰接,在铰接点附近装有恢复弹簧(10)。当自行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弹簧(10)不断的被压缩和复位,支杆(12)不断的带动曲柄(19)上下动作,当曲柄(19)向下时就带动后车轮(1′)向前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能充分利用人体上下颠簸的那部分能量帮助驱动自行车前进,同时又提高自行车的避震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助力自行车由前后车轮(1、1′)、车架(2)、车把(3)、车座(4)、脚蹬(5)、大链轮(6)、右飞轮(7)、左飞轮(8)、托轮(9)、弹簧(10)、链条(11、14)、托轮支架(12)等构成,其特征是后车轮(1′)左侧装有左飞轮(8),并与装在托轮支架(12)上的托轮(9)一起配有传动链条(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托轮支架(12)的两个臂与车架(2)的梁以及后横梁(13)构成铰接四边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架(2)和后横梁(13)有复位弹簧(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链条(14)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
专利摘要一种助力自行车,除设有脚踏驱动前进装置,还设有能充分利用由于颠簸人体重心上下运动产生的那部分能量帮助驱动自行车前进的装置,其主要特征是在后车轮左侧装有左飞轮,托轮支架上装有托轮,在左飞轮和托轮上装有两端固定的链条。本实用新型更加适合在不平路面行驶;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又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和省力效果。
文档编号B62M1/00GK2116652SQ9220414
公开日1992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0日
发明者李长忍 申请人:李长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