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20978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移动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在骑乘者以直立状态踏上并骑乘的踏板部两边分别构成不同的独立的避震装置,从而预防将由行驶带来的来自地面的冲击传递至骑乘者,并且不仅能够提升安全性,而且能够提高乘车感。
【背景技术】
[0002]最近,实情为如下:用于长距离或者短距离移动的移动装置广泛普及。
[0003]例如,包括骑乘者直接踩着踏板(pedal)行驶的自行车在内,利用化石燃料或者电能够实现自动行驶的摩托车或者汽车的普及逐渐普遍化。
[0004]此外,作为近距离移动装置也提供有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所述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作为近距离移动装置,骑乘者在直立状态下利用电动而简便地移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例登记实用新型20-0283894号。
[0005]图1及图2是表示现有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及侧面图,如图所示,现有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10,其包括:后轮部20,其向两边以面向的方式设置;和踏板部30,其设置在所述两边的后轮部20之间,并且使用者骑上并实现直立;和手柄部40,其与所述踏板部30连接,使用者以直立的状态握住并操纵方向;和前轮部50,其与所述手柄部40连接,从而实现向左右的方向操纵,并且仅单独一个设置在两边后轮的中间部位。
[0006]因此,使用者以骑上踏板部30并直立的状态下启动后对杆(lever)进行操作,则前轮部50及后轮部20驱动而实现行驶,并且在此状态下,使用者通过将手柄部40向左右调节来调节前进方向,由此行驶至想去的地方。
[0007]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10实现为如下结构:骑乘者以直立状态踏上并骑乘的踏板部与包围后轮的框架直接连接并设置的结构,但是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完全吸收行驶中从地面产生的冲击,然而原封不动地接受传递。
[0008]换句话说,以骑乘现有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状态行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未铺砌的道路一样,行驶路面不平的地面或者越过凹凸地面等时,后轮部上下震动,并且无法吸收所述震动所带来的冲击,然而原封不动地传递至踏板部,所述冲击也原封不动地传递至以直立于踏板部的状态骑乘的骑乘者,从而向骑乘者的关节或腰等施加压力,从而危害健康或受伤害的忧虑大。
[0009]此外,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如上所述的冲击显著降低由行驶带来的乘车感,从而不仅降低消费者满足度,而且也易于给骑乘者带来疲劳感。

【发明内容】

[0010]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是根据上述的【背景技术】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在骑乘者以直立状态踏上并骑乘的踏板部两边分别构成不同的独立的避震装置,从而预防将由行驶带来的来自地面的冲击传递至骑乘者,并且不仅能够提升安全性,而且能够提高乘车感,从而提高消费者满足度。
[0011]根据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课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包括:后轮部,其在两边以面向的方式设置为一对;踏板部,其连接于所述一对后轮部之间,从而骑乘者以直立的状态将两脚放置并于踏板部进行骑乘,在内部向横向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部;框架,其连接所述踏板部的前方侧和一个前轮部;手柄部,其向所述框架的上部侧延长而形成,从而调节前轮部的旋转方向;以及避震装置,其包括第一链接(I ink)部、第二链接部、弹性部件,所述第一链接部分别与后轮部驱动轴以成直角的方式连接,从而当后轮部上下震动时向左右进行往复式旋转,同时一次限制传递冲击,并且所述第二链接部弯曲形成,以便与所述第一链接部构成直角,从而插入于所述踏板部的后侧框架空间部而设置,进而吸收由传递至踏板部的一部分震动带来的冲击,并二次限制向踏板部传递冲击,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接部,并一体地构成,以便紧贴支撑于踏板部的后侧框架空间部的内壁面四面,从而沿着施加至后轮部的冲击方向吸收冲击。
[001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链接部,在其由上、下、左、右构成的四面形成向内侧成圆形的凹入槽,以便插入设置弹性部件。
[0013]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以由凸起形状构成的半月形态形成,以便所述弹性部件紧贴支撑于凹入槽,并且构成为多个。
[0014]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链接部与所述后轮部的驱动轴以可旋转地连接的方式设置。
[0015]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效果:在骑乘者以直立状态踏上并骑乘的踏板部两边分别构成不同的独立的避震装置,从而预防将由行驶带来的来自地面的冲击传递给骑乘者,从而提升打消伤害忧虑的等安全性,并且提升乘车感,从而大大提升消费者满足度。
[0016]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效果:在两边以面向方式设置的各个后轮部分别以不同的独立的结构设置避震装置,从而即使在任何一侧后轮部施加冲击,也不会影响另一侧后轮部,从而更加提升乘车感。
【附图说明】
[0017]图1及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三轮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4及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侧面图及后视图。
[0020]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避震装置的后轮部和踏板部的放大立体图。
[0021]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后轮部和踏板部的避震装置的构成的基本立体图。
[0022]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5的A-A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4]后轮部,其在两边以面向的方式设置为一对;
[0025]踏板部,其连接于所述一对后轮部之间,从而骑乘者以直立的状态将两脚放置于踏板部进行骑乘,在内部向横向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部;
[0026]框架,其连接所述踏板部的前方侧和一个前轮部;
[0027]手柄部,其向所述框架的上部侧延长而形成,从而调节前轮部的旋转方向;以及
[0028]避震装置,其包括第一链接部、第二链接部、弹性部件,所述第一链接部分别与后轮部驱动轴以成直角的方式连接,从而当后轮部上下震动时向左右进行往复式旋转,同时一次限制传递冲击,并且所述第二链接部弯曲形成,以便与所述第一链接部构成直角,从而插入于所述踏板部的后侧框架空间部而设置,进而吸收由传递至踏板部的一部分震动带来的冲击,并二次限制向踏板部传递冲击,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接部,并一体地构成,以便紧贴支撑于踏板部的后侧框架空间部的内壁面四面,从而沿着施加至后轮部的冲击方向吸收冲击。
[0029]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首先,从对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附加参考符号来看,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在其他附图上表示出来也应留意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符号。此外,在说明本发明时,对于相关的公知构成或功能进行的具体说明,当判断为妨碍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0030]此外,在说明本发明的构成要素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所述术语仅仅用于从其他构成要素区别其构成要素,根据其术语无法限定所属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当记载为某构成要素“连接”、“结合”或“耦合”在其他构成要素时,其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在其他构成要素,但是也应理解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可以“连接”、“结合”或“耦合”其他构成要素。
[0031]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及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的侧面图及后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避震装置的后轮部和踏板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后轮部和踏板部的避震装置的构成的基本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5的A-A线截面图。
[0032]如上述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避震装置的直立型三轮移动装置100,包括:后轮部110,其在两边以面向的方式设置为一对;踏板部130,其连接于所述一对后轮部110之间而设置,从而骑乘者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两脚进行骑乘;框架140,其连接所述踏板部130的前方侧和一个前轮部120 ;以及手柄部150,其向所述框架140的上部侧延长而形成,从而调节前轮部120的旋转方向。
[0033]在此,踏板部130通过框架140与前轮部120连接,并且通过不同的独立的避震装置200分别与两边的后轮部110连接而设置。
[0034]在所述踏板部130的后侧框架132内部向横向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部134,所述空间部134和后轮部110的驱动轴分别通过避震装置200连接而设置。
[0035]所述的踏板部130连接于一对后轮部110之间,从而骑乘者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两脚进行骑乘,并且构成为在内部向横向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部139,在所述空间部139设置一对后轮部110和分别独立的不同的避震装置200。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