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手把护罩以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4937阅读:260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手把护罩以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于摩托车手把上的摩托车手把护罩以及摩托车。
[0002]
【背景技术】
[0003]摩托车的手把护罩安装于摩托车的手把上,用于对骑乘人员的手部进行保护,它可以减少寒风对骑乘人员的手部的伤害,可以在摩托车飞车、摔倒、碰地时对骑乘人员的手部进行保护,还可以在骑行中防止路旁的树枝刮伤用户手部等等。手把护罩的功能决定了它的形状,它的形状万变不离其中,大多呈尖端在前的“V”形、“U”形、弯弧形等等。
[0004]现有的手把护罩大多为一体成型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等,它们的功能单一,仅仅只是起到保护骑乘人员手部的作用,大大的浪费了手把护罩安装在摩托车手把上的安装空间。
[0005]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喇叭位于在发动机的前方并且外露于摩托车上,它离地间隙较小,喇叭出音口朝向地面,导致喇叭声音较小,另外,喇叭容易被飞溅的雨水、泥沙等损坏。
[0006]

【发明内容】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了安装部分,为喇叭提供了安装空间、并且方便用户将喇叭安装于其中的摩托车手把护罩以及摩托车。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手把护罩,安装于摩托车手把上,包括分体式的前罩以及后罩,所述前罩和后罩围合后形成一具有内部空间的呈半框状的护罩本体,所述内部空间用于供摩托车的喇叭容置于其中;在所述护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喇叭出音口。
[0009]作为优化,所述前罩包括第一侧罩以及与第一侧罩的前端弯折连接的前罩体,所述前罩体的断面呈半框状以供喇叭容置在其内;所述后罩包括第二侧罩以及与第二侧罩的前端弯折连接的后罩体,所述后罩体用于封闭半框状的前罩体的后端开口部分;当所述前罩和后罩相围合后,所述第一侧罩和第二侧罩分别位于前罩体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第一侧罩和第二侧罩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护罩本体安装于摩托车手把上的第一及第二安装结构。
[0010]作为优化,在所述后罩体上靠近第一侧罩的侧边开设有一出线孔;在所述第一侧罩上朝向第二侧罩的内侧面上开设有两线管槽,所述两线管槽均沿第一侧罩的长度方向设置,两线管槽之间相互平行;在所述两线管槽上安装有一压线管,所述压线管的断面呈半包围状,所述压线管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线管槽安装配合后,与所述出线孔一体形成供喇叭的线缆过线的过线通道;当所述喇叭安装于所述护罩本体的内部空间后,喇叭的线缆通过所述过线通道穿入摩托车手把内部,并与摩托车的主线缆相连。
[0011]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设置在第一侧罩上远离前罩体的后端端头位置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由第一侧罩的外侧面向内开设的凹槽、位于第一侧罩的内侧面的用于套设摩托车手把的套筒以及一安装螺栓;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突出于所述第一侧罩的内侧面,所述套筒由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的边缘向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在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安装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上靠近所述过线通道的位置处还设有一过线孔,所述喇叭的线缆穿过所述过线通道后从所述过线孔进入所述摩托车手把内部。
[0012]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二侧罩的端头部分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护罩本体通过该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摩托车的后视镜安装柱台上,与摩托车的后视镜共用一个安装位置。
[0013]作为优化,在所述前罩体上朝向后罩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安装柱,所述内螺纹安装柱的外周面具有用于搁置所述后罩体的搁置台,所述搁置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安装柱的外径,在所述后罩体上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后罩体通过所述内螺纹安装柱安装于所述前罩体上以用于封闭所述前罩体的后端开口部分。
[0014]作为优化,在所述后罩体上开设有喇叭安装孔,所述喇叭通过该喇叭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后罩体上朝向前罩体的一面。
[0015]作为优化,所述护罩本体的第一侧罩呈向远离第二侧罩方向弯折的弯折结构,其弯折程度与摩托车的离合器手柄的运动轨迹或前刹车手柄的运动轨迹相匹配。
[0016]作为优化,在所述前罩体朝向前的外侧面设置有凹陷槽,所述喇叭出音口开设于所述凹陷槽的侧壁上。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设于方向柱两侧的手把,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手把上的摩托车手把护罩。
[0018]本发明的摩托车手把护罩以及摩托车,采用分体式的前罩和后罩围合形成具有内部空间的手把护罩,对骑乘人员的手部起到保护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喇叭的安装空间,将喇叭安装在手把护罩的内部空间中,手把护罩作为喇叭的壳体,对喇叭进行保护,延长喇叭的使用寿命,为车主节约更换成本、维修成本。在前罩体朝向前方的外侧面上设置喇叭出音口,并且使喇叭出音口不朝向正前方,避免了骑行过程中逆风对喇叭出音的干扰,保证了喇叭的出音量和效果。将喇叭的线缆延第一侧罩方向布置,使喇叭的线缆通过第一侧罩的后端进入摩托车手把内,再穿过摩托车手把与摩托车的主线缆相连,对喇叭的线缆变成暗线,使整个结构及至整辆摩托车的整洁性、紧凑性更好,同时还增加了安全性;将第二侧罩与摩托车后视镜共用一个安装点,使得布置更紧凑,不占用摩托车的其他空间。分体式的前罩和后罩的组合结构,使得喇叭使用寿命到期后或者线缆出现问题后,方便相关人员检测和维修,方便相关人员拆装,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即使分体式中的某一个部件损坏,例如前罩损坏,仅需要更换前罩即可,无需更换整个部件,为用户节约维修成本。
[0019]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发明摩托车手把护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手把护罩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2]图3是图1中手把护罩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中前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1中前罩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发明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手把护罩,安装于摩托车手把上,包括分体式的前罩10以及后罩11,所述前罩10和后罩11围合后形成一具有内部空间12的呈半框状的护罩本体1,所述内部空间12用于供摩托车的喇叭2容置于其中;在所述护罩本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喇叭出音口 21。本方案中,将喇叭2安装在该手把护罩中,使手把护罩保护骑乘人员的手部的同时,还提供一个安装空间给喇叭2,对喇叭2起到保护作用。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的喇叭2具有外部保护壳体,不必外露于摩托车,不再受风吹日晒雨淋,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寿命,在护罩本体I上设置喇叭出音口 21,保证喇叭2的出音量。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护罩本体I呈开口在后的半框结构,例如尖端在前的弧形结构、“V”形结构等等。
[0030]所述前罩10包括第一侧罩101以及与第一侧罩101的前端弯折连接的前罩体102,所述前罩体102的断面呈半框状以供喇叭2容置在其内;所述后罩11包括第二侧罩111以及与第二侧罩111的前端弯折连接的后罩体112,所述后罩体112用于封闭半框状的前罩体102的后端开口部分;当所述前罩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