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8282阅读:来源:国知局
座椅与婴儿车装置的车架分离的示意图。
[0046]图3为绘示婴儿车装置上装设有向后的可拆卸座椅的示意图。
[0047]图4为绘示婴儿车装置的车架的示意图。
[0048]图5为绘示车架中的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0049]图6为绘示图5的连接结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50]图7为绘示图5的连接结构藉由操作车架上的释锁致动件而切换至解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51]图8为绘示连接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且车架的安装部上设有座椅的剖面示意图。
[0052]图9为绘示图8的连接结构藉由操作车架上的座椅中所设有的释锁致动件而切换至解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53]图10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在可拆卸座椅中设有释锁致动件的示意图。
[0054]图11为绘示图10的座椅的释锁致动件在其装设于车架时的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55]图12为绘示婴儿车装置上装设有可拆卸的婴儿车座椅和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
[0056]图13为绘示婴儿车装置在无可拆卸的婴儿车座椅的状态下装设有向前的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
[0057]图14为绘示婴儿车装置在无可拆卸的婴儿车座椅的状态下装设有向后的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59]图1-图4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车装置100的示意图。婴儿车装置100包括一车架101及一可拆卸的座椅108,车架101包括一前脚架102、一后脚架104及一推手架106,而座椅108可组装于车架101或从车架101移除。车架101的前、后脚架102、104可分别由一个或多个管体所组合而成。例如,前脚架102可包括两个前脚架侧段或亦称第一脚架侧段102A、和一横向段102B。第一脚架侧段102A分别设于婴儿车装置100的左右两侧,横向段102B则连接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之间。后脚架104可包括两个后脚架侧段或亦称第二脚架侧段104A、和一横向段104B。第二脚架侧段104A分别设于婴儿车装置100的左右两侧,横向段104B则连接于第二脚架侧段104A之间。第一脚架侧段102A与第二脚架侧段104A可侧向限定一中央空间,以组装座椅108。前、后脚架102、104的下末端部还可分别设有复数个轮组件112。
[0060]推手架106可由一个或多个管体所组合而成。例如,推手架106可包括两个推手侧段106A和一横向段106B。两个推手侧段106A分别设于婴儿车装置100的左右两侧,横向段106B则连接于两个推手侧段106A之间。另外,推手侧段106A的较高位置处还可连接有一横向杯架114,以方便大人使用。
[0061]在婴儿车装置100的左侧与右侧中的每一侧,第一脚架侧段102A的上末端部与推手侧段106A的下末端部可经由一连接结构116所定义的转轴R1彼此相枢接,且第二脚架侧段104A的上末端部与推手侧段106A可经由另一转轴R2彼此相枢接,转轴R2的位置高于转轴R1并位于转轴R1的后方。因此,推手侧段106A可绕转轴R1相对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旋转,且可绕转轴R2相对于第二脚架侧段104A旋转。此外,婴儿车装置100的左右两侧还可分别设有两个侧段118,每一侧段118可在连接结构116的下方分别与第一、第二脚架侧段102A、104A相枢接。
[0062]连接结构116分别将前脚架102与推手架106相枢接,使前脚架102与推手架106可彼此相对转动,以收折或展开婴儿车装置100。另外,各连接结构116还可包括一闩锁件128 (较佳显示于图5),闩锁件128可锁定前脚架102及推手架106于展开状态。如图1_图4所示,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脚架侧段102A为相对于第二脚架侧段104A延伸一角度,以提供婴儿车装置100稳定的站立支撑,同时,推手侧段106A可从连接结构116处向上后方延伸。
[0063]配合参考图4,图5为绘示连接结构116的构造的分解图,图6及图7则分别绘示连接结构116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设于左侧及右侧的两个连接结构116在结构上可实质地类似。参考图4、图5及图6,连接结构116可包括两个耦合毂120、124和两个框板122、126,耦合毂120与框板122分别固接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耦合毂124与框板126分别固接于推手侧段106A。两个耦合毂120、124经由转轴R1相枢转。依据所示的实施例,固接于推手侧段106A的耦合毂124为设于连接结构116的内侧并面向车架101的中央空间,而固接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的耦合毂120则设于连接结构116的外侧并面向车架101的外部。然而,根据其它实施例,固接于推手侧段106A的耦合毂124亦可设于连接结构116的外侧,而固接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的耦合毂120则设于连接结构116的内侦L如图5所示,框板126可具有两个相间隔的挡止凸缘126A、126B,框板122可具有一凹口 122A,此外,还包含一止动件125,其与耦合毂120相固接并通过凹口 122A。当前脚架102与推手架106相对旋转时会带动两框板122、126相对旋转,止动件125被限制在两个挡止凸缘126A、126B间移动,以达到限制前脚架102与推手架106的旋转角度。
[0064]为利于将第一脚架侧段102A相对于推手侧段106A转动地锁定与解锁,连接结构116可设有一闩锁组件127、一弹簧132及一释锁致动件134,其中,闩锁组件127可包括一闩锁件128及一顶推件130,且闩锁件128可与顶推件130轴向地彼此相邻。闩锁组件127与弹簧132可设于至少部分地由耦合毂120、124所定义的一内腔中。耦合毂120、124可分别具有圆柱形的内表面,所述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围绕转轴R1分布的复数个凹槽120A、124A。
[0065]根据一实施例,耦合毂124大致呈圆形,且其内部设有复数个凹槽124A。
[0066]在邻近连接结构116的内侧可设有一安装部140。安装部140为固接至连接结构116的内侧所配置的耦合毂,并可与座椅108可拆卸地卡合。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安装部140与推手侧段106A的耦合毂124相固接。安装部140可透过紧固件与耦合毂124相固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可将安装部140与耦合毂124—体成型。依据一实施例,安装部140可由壳体136与盖体138相组合而成,以便至少局部地定义一内腔,该内腔与耦合毂120、124的内部连通。依据另一实施例,壳体136与盖体138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其与耦合毂124相固接。车架101处于展开状态时,安装部140向上延伸至转轴R1和连接结构116的上方,而安装部140的下端可延伸至耦合毂124的下方。虽然所述的安装部140为固接于推手侧段106A的耦合毂124,然而,依据其它实施例,亦可将第一脚架侧段102A的耦合毂120设于连接结构116的内侧且将安装部140固接于耦合毂120。
[0067]闩锁件128可沿转轴R1滑动,且具有复数围绕着转轴R1分布的凸齿128A。闩锁件128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闩锁件128位于第一或锁定位置时(较佳地显示于图6),闩锁件128的凸齿128A分别卡合于耦合毂120的凹槽120A与耦合毂124的凹槽124A,以转动地锁定第一脚架侧段102A与推手侧段106A于一展开状态。当闩锁件128位于第二或解锁位置时(较佳地显示于图7),闩锁件128的凸齿128A脱离耦合毂124的凹槽124A,以允许推手侧段106A相对于第一脚架侧段102A绕转轴R1转动并折置。
[0068]顶推件130组装于耦合毂124和安装部140中,以沿着转轴R1滑动,且顶推件130设于轴向地邻近闩锁件128。顶推件130的一侧可具有位于不同阶面的凸缘表面130A及致动表面130B,致动表面130B自凸缘表面130A轴向地突出并形成顶推件130的一末端。当顶推件130组装于耦合毂124时,致动表面130B是在连接结构116的内侧通过安装部140的开口(例如盖体138的开口 138A)外露,而凸缘表面130A实质上隐藏于安装部140的内部。根据一实施例,顶推件130可为一独立件(如图所示),以方便其组装于连接结构116,其中,顶推件130可与闩锁件128仅互相接触或固定地连接。根据其它实施例,推顶件130亦可与闩锁件128 —体成型。
[0069]弹簧132可分别与闩锁件128及耦合毂120的内侧壁相连接。弹簧132的弹力作用可促使闩锁组件127朝向锁定位置移位,使闩锁件128分别卡合于耦合毂120的凹槽120A和耦合毂124的凹槽124A,以便转动地锁定推手侧段106A与第一脚架侧段102A于展开状态。
[0070]释锁致动件134可为单一体元件,且向下延伸至转轴R1的下方。释锁致动件134设于邻近安装部140,且经由枢轴P2与安装部140相枢接。枢轴P2大致沿车架101的一侧由其后方朝向前方延伸。释锁致动件134的上端可设有两个相间隔的突出部134A,其可设于安装部140中在致动表面130B的相对两侧且邻近于顶推件130的凸缘表面130A。另夕卜,释锁致动件134的下端可延伸至安装部140的下方。
[0071]为方便同步操作婴儿车装置100中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两个释锁致动件134,婴儿车装置100还可设有一挠性的操作件142,操作件142介于婴儿车装置10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