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4740阅读:来源:国知局
孔(8),形成车内空间(29)外围四周及车顶(5),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与车顶隔热空气室(23)的空气相互贯通的空气流通通道;
[0034]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2),对吸风机(11)供电旋转产生的吸力,将整个隔热层内的空气吸出,排放到车外,同时,车内空间(29)的空气不断地从四周下方的进气口(14)、进气缝隙或进气孔(40),补充到各空气室,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车身壳体(I)整个壳体框架(2)内,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按空气流动方向(28)自下而上不间断的流动,迫使各空气室内的空气,没有来得及被太阳晒热就流走,失去向车内传导热辐射的机会而形成隔热层,实现利用太阳能车内的隔热而降温;
[0035]壳体隔热空气室分别为:原车门壳体(I7)下方,加工有进气口(I4),构成的车门壳体隔热空气室(27)和原框架边框(16)、车顶(5)双层结构之间,设定有一定空间构成的边框隔热空气室(18)和车顶隔热空气室(23);
[0036]玻璃隔热空气室分别为:设置在玻璃门框(20)内的原车门玻璃窗(6)的玻璃,作为玻璃门窗外层玻璃(24)和新增的玻璃门窗内层玻璃(25)、及两玻璃夹层内周边设置有隔条
(41),且上下隔条,加工有连通孔(8)的空间,构成玻璃门窗隔热空气室(26);车顶原前向玻璃窗(3)、车顶后玻璃窗(13)原玻璃作为前向玻璃窗外层玻璃(31)、后玻璃窗外层玻璃
[36],分别与新增的前向玻璃窗内层玻璃(32)、后玻璃窗内层玻璃(37)及两玻璃夹层左、右、上方设置隔条(41),且在各上隔条加工有连通孔(8)、各内层玻璃下方留有或加工有进气缝隙或进气孔(40)的空间,构成前向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3)和后玻璃窗隔热空气室
(38);
[0037]接口连通件(7)由长方形固定部分的磁吸铁片(42)和活动部分的内套(45)和外套
(46)组成,磁吸铁片(42)为中间加工有长方形连通件内孔(19),由螺丝(9)穿过两头螺丝孔
(44)固定在车门玻璃门框(20)上方;外套(46)为一端有外套直角边(52)、中心有外套内孔
(53),外套直角边(52)两头设置有由压簧扣(48)固定的钢丝压簧(47)和螺丝孔(44),由螺丝(9)固定在与磁吸铁片(42)相对应的框架边框(16)上;内套(45)为一端设置有磁铁(49)和软垫(50)、另一端两侧面加工有压簧针孔(51)、中心加工有连通件内孔(19)的盒体,套置于外套内孔(53)内,由两侧面钢丝压簧(47)头扣入压簧针孔(51)组成;
[0038]吸风机(11)采用12v直流电压,根据壳体框架(2)各隔热空气室容积的大小,配用
0.2A-0.8A电流、2w-10w输出功率的微型直流风机,由螺丝(9)固定在车顶外层板(22)的出风口(15)上,并由与车头水平成一定夹角的挡板(10)遮挡,以避免外界风对吸风机(11)排风的影响和雨水的进入;
[0039]太阳能电池板(12),选择电压、电流和输出功率与吸风机(11)相匹配的单晶硅电池板;
[0040]本发明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采用将车身壳体(I)与车内空间(29)直接关联的壳体框架(2)各部位,设置成壳体隔热空气室和玻璃隔热空气室,并由各自连通孔(8)与车顶隔热空气室(23)连通,通过设置在车顶外层板(22)上的吸风机(11)及其太阳能电池板
(12),利用太阳的热(光)能为动力源,采用吸风方式,吸取车身外壳壳体框架(2)及车门(4)四周及车顶(5)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自下而上不间断的空气流动,迫使各空气室内的空气,没有来得及被太阳晒热就流走,失去向车内传导热辐射的机会而形成隔热层,做到让车身外壳穿上一层具有隔热效果的隔热层“衣服”,以隔断太阳热辐射对车内的热传导,使太阳热辐射不能进入车内,不消耗如何能源资源,实现利用太阳能车内自然隔热而降温。解决了夏天车内热的实质性问题,达到利用太阳能车内降温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对夏天车内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缺陷,填补了国内外利用太阳能车内隔热降温的空白,广泛应用于小车、大小客车、航海船舶等露天行驶的交通工具的车厢内、船舱内的隔热降温。
[0041]本发明结构简单,原材料普通,加工制作易于实现,属太阳能车内降温新发明,值得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主要包括在原结构设计的车身壳体(I)的壳体框架(2)和车门(4)上的壳体隔热空气室和玻璃隔热空气室构成的隔热层,以及接口连通件(7)、进气口(14)、进气缝隙或进气孔(40)、连通孔(8)、出风口(15)、太阳能电池板(12)、吸风机(11),其特征在于:按原车身壳体(I)的设计结构,在车身壳体(I)与车内直接关联的壳体框架(2)中,设置有包括由壳体框架左右两边的框架边框(16)、车顶(5)以及两边车门(4)下方车门壳体(17)的原双层结构改成的边框隔热空气室(18)、车顶隔热空气室(23)、车门壳体隔热空气室(27)和车门玻璃窗(6)、车顶前向玻璃窗(3)、车顶后玻璃窗(13)的原单层玻璃改成双层玻璃构成的玻璃门窗隔热空气室(26)、前向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3)、后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8),形成的车内空气隔热层和车顶(5)设置的吸风机(11)、太阳能电池板(12)组成; 由在车门壳体隔热空气室(27)下方设置有与车内空间(29)连通的进气口(14),上方有与车门玻璃窗隔热空气室(26)下方连通的连通孔(8),车门玻璃隔热空气室(26)上方有与边框隔热空气室(18)连通的接口连接件(7),以及边框隔热空气室(18)、前向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3)、后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8)上方,设置有与车顶隔热空气室(23)相连通的连通孔(8)和前向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3)、后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8)下方,设置有与车内空间相连通的进气缝隙或进气孔(40),形成车内空间(29)外围四周及车顶,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与车顶隔热空气室(23)的空气相互贯通的空气流通通道;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2)对吸风机(11)供电旋转产生的吸力,将整个空气流通通道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吸出,排放到车外,同时,车内空间(29)的空气不断地从四周下方的进气口(14)和进气缝隙或进气孔(40),补充到各空气室,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整个车身壳体框架(2)内,各隔热空气室产生按空气流动方向(28)自下而上不间断的空气流动,迫使各空气室内的空气,没有来得及被太阳晒热就流走,失去向车内传导热辐射的机会而形成隔热层,实现利用太阳能车内的隔热而降温。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壳体隔热空气室分别为:原车门壳体(I7)下方加工有进气口(14)构成的车门壳体隔热空气室(27);原框架边框(16)、车顶(5)双层结构之间,设定有一定空间构成的边框隔热空气室(18)和车顶隔热空气室(23)。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玻璃隔热空气室分别为:原车门玻璃窗(6)的玻璃作为玻璃门窗外层玻璃(24)和新增的玻璃门窗内层玻璃(25)、及两玻璃夹层周围设置有隔条(41)的空间,且在上下隔条,加工有连通孔(8)构成的玻璃门窗隔热空气室和原车顶前向玻璃窗(3)、车顶后玻璃窗(13)原玻璃作为前向玻璃窗外层玻璃(31)、后玻璃窗外层玻璃(36),分别与新增的前向玻璃窗内层玻璃(32)、后玻璃窗内层玻璃(37)及两玻璃夹层周围设置有隔条(41)的空间,且在各上隔条,加工有连通孔(8)构成的前向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3)和后玻璃窗隔热空气室(38)。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接口连通件(7)由长方形固定件和活动件组成,固定件为磁吸铁片(42),中间加工有长方形连通件内孔(19),由平头螺丝(43)穿过两头螺丝孔(44)固定在车门玻璃门框(20)上方;活动件由内套(45)和外套(46)组成,其中外套(46)为一端有外套直角边(52)和外套体内有外套内孔(53),并且直角边两头设置有由压簧扣(48)固定的钢丝压簧(47)和螺丝孔(44),由平头螺丝(43)固定在与磁吸铁片(42)相对应的框架边框(16)上,内套(45)为一端设置有磁铁(49)和软垫(50)、另一端两侧面加工有压簧针孔(51)、中心加工有连接件内孔(19)的盒体,套置于外套内孔(53)内,由两侧面钢丝压簧(47)扣入压簧针孔(51)内组成。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吸风机(11)采用12v直流电压,根据(包括所用火车车厢、各种大小汽车及船舶舱内)各隔热空气室容积的大小,配用0.1A-0.8A电流、Iw-1Ow输出功率的微型直流风机,由螺丝(9)固定在车顶外层板(22)的出风口(15)上,并由与车头水平成一定夹角的挡板(10)遮挡,以避免外界风对吸风机排风的影响和雨水的进入。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12),选择电压、电流和输出功率与吸风机相匹配的单晶硅电池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太阳能吸风式隔热降温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将车身壳体(1)与车内空间(29)直接关联的壳体框架(2)各部位,设置成壳体隔热空气室和玻璃隔热空气室,并由各自连通孔(8)与车顶隔热空气室(23)连通,采用吸风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能电池板(12)对吸风机(11)的供电旋转,吸出各隔热空气室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自下而上不间断的空气流动,构成车内空间(29)的隔热层,实现车内利用太阳能自然隔热降温,解决了夏天车内热的实质性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对夏天车内热的问题一致都得不到解决的缺陷,填补了国内外利用太阳能车内隔热降温的空白,广泛应用于小车、大小客车、火车和航海船舶等露天行驶的交通工具的车厢内、船舱内的隔热降温。
【IPC分类】B62D31/00, H02J7/35, B60H1/26
【公开号】CN105730525
【申请号】CN201610055920
【发明人】占行波, 占鹏飞
【申请人】占行波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