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单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6388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传动示意图。
[0047]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与转向架传动结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004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与转向架传动结构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49]图5为本实用新型差速装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50]图6为本实用新型差速装置结构的主视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0051]图7为本实用新型差速装置结构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0052]【具体实施方式】:
[0053]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单车车体,所述车体的下部位于驱动轴I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单车主动链轮19、19’,所述单车主动链轮19、19’分别与单车的前轮212和后轮20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I通过脚踏板18驱动,所述驱动轴I通过差速装置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传动连接。
[0054]其中一个单车主动链轮19通过传动链A204与转动连接于车架前部的传动链轮A205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链轮A205同轴固定有鼓形传动齿轮206,所述鼓形传动齿轮206与转动连接于转向架208的球形传动齿轮207传动连接,所述球形传动齿轮207同轴固定有传动链轮B209,所述传动链轮B209通过传动链B210与前轮212的飞轮A211传动连接。
[0055]传动链B210上连接有张紧链轮214,所述张紧链轮214的转轴通过压力弹簧连接于转向架208下部的减震器213。
[0056]另一个单车主动链轮19’通过传动链C203与后轮201的飞轮B202传动连接。
[0057]所述差速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驱动轴壳15内的驱动轴I,所述驱动轴I的两端伸出驱动轴壳15,分别与脚踏板18固定,位于驱动轴壳15内的驱动轴I上固定有轴套2,所述轴套2的圆周面上设有多个与轴线垂直的支轴3,所述支轴3上转动连接有行星齿轮4,所述驱动轴I上位于轴套2的两侧同轴套置有输出轴套5,所述输出轴套5面向轴套2的一端设有与行星齿轮4匹配的齿轮,另一端伸出驱动轴壳15后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固定。
[0058]所述行星齿轮4和输出轴套5所设的齿轮均为伞形齿轮结构,并相互啮合;所述行星齿轮4的齿形为直齿或螺旋形齿结构(本实施案例中,行星齿轮4的齿形为螺旋形齿结构)。直齿的齿形结构,可以使驱动力均匀的分配到前后轮;螺旋形齿的齿形结构,可以使驱动力按需分配到前后轮。
[0059]所述支轴3的数量在2~6个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支轴3的数量为4个),以轴套2的轴心呈对称结构分布。
[0060]所述驱动轴I通过花键A8与轴套2固定。
[0061]所述输出轴套5通过轴承A6与驱动轴壳15转动连接。
[0062]所述轴承A6设于驱动轴壳15的盖板16,所述盖板16通过螺栓17与驱动轴壳15固定。
[0063]所述驱动轴I与输出轴套5为间隙配合;或者驱动轴I与输出轴套5通过轴承B转动连接(本实施案例中,驱动轴I与输出轴套5为间隙配合)。
[0064]所述支轴3远离轴套2的一端设有行星齿轮轴9,所述行星齿轮轴9通过轴承C与行星齿轮4转动连接。
[0065]所述行星齿轮轴9的外端设有螺纹10,螺母11通过螺纹10将行星齿轮4径向固定于行星齿轮轴9上。
[0066]所述行星齿轮4与支轴3以及行星齿轮4与螺母10之间设有垫圈12。
[0067]所述垫圈12与螺母10之间设有压片13。
[0068]所述驱动轴I的两端通过花键B7与脚踏板18固定连接。
[0069]所述输出轴套5的两端通过花键C14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固定连接。
[007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驱动轴I通过花键A8将动力传动给轴套2,轴套2带动支轴3上的行星齿轮4将动力分别传动给输出轴套5,再通过输出轴套5上的单车主动链轮19,将驱动力分别输出至单车的两个车轮。
[0071]当两个单车主动链轮19的线速度相等的时候(例如当单车正常行驶的时候),此时位于行星齿轮4两侧的输出轴套5线速度也相等,行星轮不发生自转;
[0072]当单车前后两个车轮中的其中一个车轮发生打滑或空转时,导致该车轮无法提供驱动力;而与发生打滑或空转的车轮传动连接的单车主动链轮19转速势必大于另一个单车主动链轮19,即两侧的输出轴套5之间的转速有速度差,此时通过行星齿轮4的作用,转速较低的输出轴套5将转速较高的输出轴套5的转速迅速下降,直至两侧的输出轴套5之间不再存在速度差;此时,空转的车轮转速降低之后不再高速空转而浪费能量,而是将驱动力全部传递给另一个车轮;打滑的车轮转速降低之后与地面又有了足够的摩擦力,可以对单车再次提供驱动力,即可以使得单车在骑行过程中有效脱困,提高了单车的骑行能力和越野能力。
[0073]当单车前后两个车轮中的其中一个车轮卡住之后,驱动轴I的驱动力可以通过全部输出给另一个车轮,从而使得卡住的车轮能够脱困,提高了单车的骑行能力和越野能力。
【主权项】
1.双轮驱动单车,包括单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下部位于驱动轴(I)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单车主动链轮(19、19’),所述单车主动链轮(19、19’)分别与单车的前轮(212 )和后轮(20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I)通过脚踏板(18 )驱动,所述驱动轴(I)通过差速装置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 )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单车主动链轮(19)通过传动链A (204)与转动连接于车架前部的传动链轮A (205)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链轮A (205)同轴固定有鼓形传动齿轮(206),所述鼓形传动齿轮(206)与转动连接于转向架(208)的球形传动齿轮(207)传动连接,所述球形传动齿轮(207)同轴固定有传动链轮B (209),所述传动链轮B (209)通过传动链B (210)与前轮(212)的飞轮A (211)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传动链B(210)上连接有张紧链轮(214),所述张紧链轮(214)的转轴通过压力弹簧连接于转向架(208)下部的减震器(2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另一个单车主动链轮(19’)通过传动链C (203)与后轮(201)的飞轮B (202)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驱动轴壳(15)内的驱动轴(I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I)的两端伸出驱动轴壳(15),分别与脚踏板(18)固定,位于驱动轴壳(15)内的驱动轴(I)上固定有轴套(2),所述轴套(2)的圆周面上设有多个与轴线垂直的支轴(3),所述支轴(3)上转动连接有行星齿轮(4),所述驱动轴(I)上位于轴套(2)的两侧同轴分别套置有输出轴套(5),所述输出轴套(5)面向轴套(2)的一端设有与行星齿轮(4)匹配的齿轮,另一端伸出驱动轴壳(15)后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4)和输出轴套(5)所设的齿轮均为伞形齿轮结构,并相互啮合;所述行星齿轮(4)的齿形为直齿或螺旋形齿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3)的数量在2~6个范围内,以轴套(2)的轴心呈对称结构分布;所述驱动轴(I)通过花键A (8)与轴套(2)固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套(5)通过轴承A(6)与驱动轴壳(15)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I)与输出轴套(5)为间隙配合;或者驱动轴(I)与输出轴套(5)通过轴承B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3)远离轴套(2)的一端设有行星齿轮轴(9),所述行星齿轮轴(9)通过轴承C与行星齿轮(4)转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轴(9)的外端设有螺纹(10),螺母(11)通过螺纹(10)将行星齿轮(4)径向固定于行星齿轮轴(9)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驱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I)的两端通过花键B (7)与脚踏板(18)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套(5)的两端通过花键C (14)与单车主动链轮(19、19’)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轮驱动单车,包括单车车体,所述车体的下部位于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单车主动链轮,所述单车主动链轮分别与单车的前轮和后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脚踏板驱动,所述驱动轴通过差速装置与单车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单车,实现了单车的前、后车轮都可以提供驱动力,使得单车的骑行能力得到提高。
【IPC分类】B62M11-14, B62M9-04
【公开号】CN204473054
【申请号】CN201520156192
【发明人】邓清国
【申请人】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